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以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以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以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

摘要: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又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乡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德育

一、乡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

在校本德育课程的研发中,校本教材的选择以能突出地方特色作为课程的主流内容。以闽南传统建筑为例,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中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

闽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鲜明的地方特色闻名于世。但随着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影响,闽南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尤其是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更是日益萎缩,面临着蜕变和消亡的危险。因此,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闽南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是地区学校的重要任务。

(二)挖掘具有丰富的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优势

泉州是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泉州地区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别具一格,有闽南方言、多教并存的宗教、泉州南音、惠安女、蟳埔女服饰、宋元明的港口遗址、祈风遗存以及华侨文化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是泉州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造型古朴俏丽,装饰精美繁复,其即将流逝的画、雕、剪粘、堆砌等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不仅隐含独特的审美情趣,还流露着浓浓的人文情怀。闽南侨乡大地上的红砖燕尾脊大厝建筑,浓缩了闽南人坚韧、豁达的性格,维系着海内外宗亲亲情往来的乡愁。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最好的现实教材。

(三)校本德育课程要体现人文性、时代性、地域性、适应性的特点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立足实际、以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选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相契合的知识经验,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一要凸显人文性。优秀的乡土传统文化中沉淀着许多“永恒”的人文问题,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闽南传统建筑的布局、营造技艺、装饰上无不体现着闽南各种人文精神。二要凸显时代性。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依托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来实施校本德育,既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又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紧贴时代,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三要围绕地域性。闽南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性格特点培育出具有浓浓儒家思想的居住环境之中。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围绕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引导学生领悟、感受一种健康向上、弘扬美德,祈愿美好的生活环境。四要力求适应性。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内容都是学生熟悉或能引发兴趣的文字、图片。从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出发,贴近学生,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校本德育课程的研发

在校本德育课程研发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点:

(一)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目标,首先就是让本地区的新一代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学习和了解闽南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培养学生认知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其次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地方文化。三是借助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依托课题研究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成立“闽南传统建筑文化视域下的初中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以惠安传统建筑文化为例”项目课题组,经过对本地的传统建筑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考察、活动探究等方式来开展。制订专门研究方案,通过调查、探究、制订课程目标、课程大纲、编写方案等环节来组织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最终以依托课题研究转化为具体成果。

(三)制定有力措施保障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成功,必须要制定有力措施保障课程开发。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发挥课题负责人核心主导作用;二是发挥教育专家的引领作用。校本教材的修改工作,得到了同行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三是建立了运转有效的研究工作机制,才能保证研究工作持续进行;四是整合了多方力量、多方征求意见,确保教材开发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五是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六是注重宣传,获得认可。

三、教学与社会实践

我们对《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坚持两个价值取向:

(一)坚持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主的课程实施取向

我们在开展《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校本教材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采用讲座形式、活动探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吸取乡土传统建筑文化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精华,把它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去。比如开展“家乡的厝”为主题的建筑文化摄影作品征集、小论文评选、演讲比赛等,让大家去拍摄、去现场考察感受、用文字理论去提升、用演讲比赛去感化等,坚持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主的课程实施取向,做到知识经验和人格发展的整合。

(二)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课程评价取向

校本德育课程评价是研究校本德育课程价值的过程。由于校本德育课程采用相互适应的取向。因此,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就是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主体评价取向。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其次,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在学生的自我评价方面重点放在学生追求自我进步而不在超越别人,关注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维武.挖掘乡土资源传承民族文化[A].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2013.

[2]郑维明.闽南侨乡传统大厝风貌及文化内涵[J].文物世界,2016,4.

[3]高艺玲.探究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资源的人文性与技艺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作者:程荣彬 单位: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