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探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探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而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生死存亡的阶段,多反映出一种反礼教的抗争精神。同时在社会中也掀起了一场复古的狂潮,新旧文学的交替塑造了许多名家大作,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也进入了一个高潮,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地方性、区域性是多样化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恰恰与文学发展的多角度形成了合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旨与核心,论述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传统文化探寻与传承。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用典是我国文学创作增加作品可读性、增加作品价值的一种写作方式,通常引用的都是我国名人典故和经典事件,而这一方式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学的发展,也使我国传统文化的探寻与传承有了新的发展目标。我国传统文化虽然丰富多样,但是其离不开的宗旨也是围绕儒释道开展的,众所周知,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是正统思想,对我国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儒家讲究仁、和,这也是我国在辉煌时期向世界积极宣扬我国的统治理念,将我国先进的生产和技术推向世界。道家和佛教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综合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主线也就是这三条。在当现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是围绕这三家而开展的,例如鲁迅的作品多表现出来的是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这与鲁迅曾多次校勘《嵇康集》有关,嵇康所处的朝代是反儒崇道的时期,因此鲁迅笔下的人物都与儒家思想有着极大的反差。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探寻和传承的特点

现当代文学产生的时期,决定了其文学发展的特点,对于传统文化而言,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承是具有极大的可选择性的。一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学作品对于反抗和战争有关,而对文化而言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传承方式,但是在民族和国家命运受到危害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视为正统,在当时来看儒家思想束缚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受“仁”思想的影响,国人普遍表现出了更强的奴性精神,另外在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异常残酷,也造就了反儒的思想,下面详细介绍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的探寻和传承特点。

(一)引经据典。引经据典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人文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经典案例,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晦地表达出来,这对于文学而言也是锦上添花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引用历史典故。我国历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典故,在用典方面现当代文学家也是信手拈来,所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了解的,通过这些经典就可以让读者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时代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极具时代色彩的,尤其是能口诛笔伐的文学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造诣。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制度的崩溃,旧思想与新思想不断的冲击和碰撞。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发生了变化,文学家们为了找到相应的素材,他们会定向翻阅经典古籍,在他们中间找到答案,从而让经典发挥新作用,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向。另外一些激进的与时代不符的思想也会得到传播,也有可能造成文化传承的负面影响。

(三)反抗精神。儒家文化讲究和、仁,遇事则忍,在我国最黑暗的时期是儒家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经历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大部分国人思想都已经被深深的固定了,对新思想、新理念具有抵触心理,因为他们害怕变革,只求维持现状,但是他们又对现实的生活不满。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制度不得不发生变革,因为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因此产生了斗争和反抗精神,同旧思想、旧社会的斗争,也是通过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再到现代的与一切不和谐因素的斗争。总之,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是在呼吁人们怎样与封建主义的斗争,这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依然极力打压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全面否决,也造成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问题。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十年的艰难传承,终于走向了和平年代,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文学作品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和人民的窗口,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也是一个有力的传承工具,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以中性的观点看待文化的传承,从而全面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中的崇尚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的一种最高追求与境界,但是不仅指的是大自然,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方式。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精神需求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且对于人们的生活规律也是一种规劝,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压力较大,因此更多的人追求回归本性,从而释放压力。在现代文学中可以经常捕捉到这一思想的引用,而且文学家逐渐地也认识到该思想对当前人们精神的洗礼,所以也就自觉地传承了这一思想。这就衍生出了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反感情绪,用现代词汇形容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愤青”,他们虽然心理有了各种不满,却依然不得不为生活操劳奔波,而他们内心对自然的渴望也就越来越高。

(二)传统文化中的清高淡雅。自由和民主是现当代文学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而真正对自由追求的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在对自由的追求过程中,也就引导人们树立一种清高淡雅的生活态度。虽然这是一种悲观的意识形态,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过度地对社会性东西的追求,其丧失的是你的本心,其带来的无外乎忧郁和伤感,因此只有追求自由才是清高淡雅的追求。文学家们对自由的概念理解的比较清楚,也高瞻远瞩,人的一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以就有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是建立在自然法则之下的,究其内因还是对自然的服从,所以基于这种理念,也就只有树立清高淡雅的思想,追求内心的自由才能自如地面对这种绝对自由带来的负面心理,才能在悲剧的人生中找到一种解脱,从而形成一种自娱自乐的满足感。总体来看,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而这种发展与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文人虽然不能改变现实,但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本源,生命的本质,不断地对社会进行反思,悟出人生的哲理,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讲,也是一种平静的过渡。文人也以一种从文学中提炼出来的社会色彩,改变着文学的发展,不断地以文字促进自由和个性解放。

(三)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历来都被视为正统,而我国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也当属儒家文化,中华五千年也是儒家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五千年,并且从未中断过,孔子的家族也是由于儒家文化而被视为唯一的正统传承,并且延续至今。儒家文化作为正统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时期,最开始这种思想是孔子提出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思想不断被深化改革与利用,并且逐渐成长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核心的主张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坚持“仁”的思想,而这也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儒家思想作为封建阶级的统治工具经历了一段历史低谷,并没有就此消沉,反而有了崛起之势,这时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儒家文化还是有许多正面积极作用的,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诸多的体现。文学大家也在作品中利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中论述了仁者无敌的思想,并且利用诸多角度去诠释该思想,从而创造性地改变了这种思想,逐渐形成了新的儒家文化体系。文学在现代人眼中被认为是人的文学,也就是说文学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形式,因此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在将道德、人道等作为内容核心进行论述,从社会现象中挖掘儒家文化的优秀思想,并且赋予其现实价值意义。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思想灵魂的归宿,可以说儒家文化的传承,为文学中对永恒价值和超越意义的人学思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探索动力。

(四)多民族文化的特点。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传统文化也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在历史上我国曾出现对此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中华文化在融合过程中逐渐的形成,因此也就赋予了其多民族的特点。但是文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仅限制在儒释道的话,那就缺失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在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与传承中,就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这个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的传承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而言,其文化传承的方式又具有独特性,那么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国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的也不在少数。文学作品中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在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很少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描述,并且获奖的基本上都是汉族文化的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少数民族文化被发现要归功于阿来的《尘埃落定》,他的出现让少数民族文化进入了人们的视界,并且少数民族文化以其自身的文化特点不断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五)民间文化的传承。高手在民间,这是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个词,民间的传统文化是相较于官方的传统文化而言的,因此民间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从属于官方传统文化的分支,但是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官方对其约束有限,因为其内发散性,政府并不好控制和掌握。另外,民间的传统文化多是根据习惯演化而来的,这对文学家来讲,民间文化的传承显得有些处于劣势。虽然民家文化的发展不具有系统性,但是其也是一种传承性的文化,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形式是代代相传。文学作品对民间文化的采用也显示出文学作品创作的灵活性,他们通常更加靠近民生,同时带有幽默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谦.民间传统文化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8-17(3)

[2]夏文倩.中国现当代文学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南国博览,2019,4:65

[3]张宁.传统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思潮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8,40(6):431

[4]苏津.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意义的探究[J].商业故事,2016,23:38~39

[5]陈兴强.儒家传统思想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11~112

[6]刘鹏芳,王志坚.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发展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

[7]王海艳.浪漫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J].芒种,2014

[8]周顺利.新文学史上独特的美的使者[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马晓宇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