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文学中传统文学的影响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文学随之产生,而随着这一文学样式的发展,传统文学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网络的发展给文学带来了新的载体,它丰富的题材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严肃性的桎梏,使文学的发展更为繁荣;从消极的方面来讲,由于网络文学的门槛很低,低俗化、浅显化的文学成为了当下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影响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学的形成和传播机制等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产量大、层次多、内容丰富,其以独特的形成成为当下文学百花园当中的一枝奇葩。现如今,我们早已无法避免网络文学带给我们方便的客观事实,而年轻人也对网络文学有着真实的需求,因而,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文学的分类
此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新兴事物,其发展过程注定是充满曲折的,目前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在形式上,它具有鲜明的特性,对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大致类型有:1.网络当中的纯文学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此为其根本和灵魂,虽然它的创作者数量较少,可其却拥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学内涵,从中也可以看到作者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例如痞子蔡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出版的《爱尔兰咖啡》、《第一次亲密的接触》等,作者以真挚的情感笔触叙述了发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事情,令人为之动容,它们堪称是其中纯文学的代表之作。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看到多个个性鲜明、真诚可爱的作者形象,同时也可以走进他们营造出来的文学世界,作者对文学与艺术的追求也因此而得以实现,从而能够对更多的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2.网络中的“白开水”文学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此为其中的重要补充,并在当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该类作者通常具备一定的欣赏力与生活品位,他们经常通过电脑等工具上网寻找自己喜爱的美文,并在各种文学社区中粘贴相关文章,如此便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了原本默默无闻的作者与作品。3.网络中的创作文学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此为调味品之一,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类作者的数量占比较大,他们通常并非以写作为生,而仅是对文学创作具有较大的兴趣,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短小感叹等都成为他们的对象,此为网络空间的精妙所在。而这些作者创作的动机则是为了宣泄情感,他们通常注重的是当下的所感所想,而对今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却没有太大的兴趣。正如巴特所言:作家这一角色产生于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而网络自然就发展成他们栖居的平台,因为它是作者们宣泄情感的最佳出口。然而,针对该类作品,很多读者仅将其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积极影响
(一)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
第一,在阅读、传播和创作等方面,网络和传统文学具有不同的特点,所采用的方式和技术等均不尽相同。此种差别是由数字化手段而导致的,它实现了“白纸黑字”此种传统方式的转变,使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存储方式等变得更为多样,加快了其评价和扩散的速度,让纸质出版不再占据垄断地位,打破了权威人士和组织长期保持“话语独裁”的局面,让全民均可以参加到文学的创作活动中,文学的自由和公平等因此得以实现。站在艺术的实质上而言,创作、传播、评价和阅读的自由,与此种本质的要求更为适应。第二,在文字记录方面,纸墨和自然语言等均为传统的记录方式,而电子媒介与机器语言等将它们取而代之,如此便让语言和文字表达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在声音、图画和文字等的共同作用下,作品文本实现了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文字信息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一种超链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由此产生。随着多媒体的产生,文本信息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视觉、听觉与思考能力等来分析、感受该作品,由此而实现了接收与审美机制的转变。随着超文本的产生,作者的思维与创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实现了从线性到自然思维的改变。在新型科技方式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文学的存在和活动机制也随之变得更具多元化,传统的文学思想也在悄然发生着一定的改变,而此种改变也指明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为传统文学增添了自由度
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墨守成规的展现形式,为传统文学增添了自由与宽容的阅读世界,在现展迅速的技术时代,网络文学为传统文学增添了自由。网络媒体就有传递的特殊性,网络文学的作者们可以用平静的心态去进行创作,网络不会去给作者设置一些具体的框架去限制作者们去写作,所以不会让网络作者感到厌烦。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没有编辑对作品的挑剔,只要作者愿意创作就可以尽情创作,网络作者可以顺其心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拓宽了文学的表达方式。网络文学属于无纸传播,是在虚拟世界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学,这就为广大作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其和传统文学之间的交融。许多的网络创作型作者可以在网上随意发表言论,尽情的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正情感。
(三)网络传播形式的互动性
2014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收视热潮,它采用周播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该剧是一边拍一边播放的,原来仅设定了20集,可观众对其结局具有很大意见,故而编剧为了迎合粉丝们的需要便增加了一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此种传播样式和网络文学颇为类似,较之韩剧,其传播的周期并不长。而对于传统文学来说,其传播机制具有“点对面”的特征,撰写完成的文章被作者统一和出版,很少会和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可网络文学却呈现出不一样的传播特点,其具体的传播样式可以是一人对数人或单独一人,也可以是若干人对若干人。而在网络空间中,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更多,前者对后者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大。与此同时,受众在阅读完某部作品后,可以及时地向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给作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和写作灵感,最终写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消极影响
(一)浅显化与低俗化
客观而言,网络文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并不强,其作品中所形成的人文和诗学精神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欧阳友权看来,此种文学样式凭借着独特的形式实现了和网络的结合,其和本质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它削弱了审美精神,具体表现有:其一,通过匿名创作的方式来模糊主体;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其三,通过读屏方式而削减了读者的诗性感受。在网络文学中,几乎不具有“控制者”这一角色,意识形态也处于弱势地位,如此便让人们对其中的控制问题不给予高度关注,一些关于游戏、暴力、色情等的文字大量存在,诸如竹影青瞳和木子美等类的作品不胜枚举,而且这些文章的点击率通常较高。而对于文学的深度、价值与思想等,它们均没有进行较好的挖掘,摒弃了文学信息中本该具有的深厚和崇高等元素,从而让其“经世致用”的积极意义彻底丧失,文学最终沦为“眼球经济”的傀儡,而让科技在其中扮演着解放者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针对网络文学,陈思和以“藏污纳垢”来对其进行解读和诠释是颇具意义的。一旦其离开网络环境而进入到传统报刊中,那么文学界中将渗透着此种媚俗化的元素,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二)制约了读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因为多媒体文本的存在,作品的呈现方式较为直观和具化,这就给文学接受机制带来了重大影响,读者不必具有一定的体悟和理解力,进而也将其创新和想象力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它们丧失了发挥的余地。而对于单一化的文本,作品中通常暗含着隐喻等信息,读者可以通过想象与分析等方式来发掘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在阅读传统小说的过程中,读者会想象出各种具有声音和色彩的画面,而这些作品也会通过暗喻与意象等充分发挥读者的创造力,这些都是网络作品所不可比拟的。若多媒体文本愈发具化和直观,那么它所具有的想象余地就越小,所以,只有实现了个体经验的拓展,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字化的积极效用。对于网络文学而言,大量使用多媒体是其较为突出的特征,这让文学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其发展时间不如传统文学漫长,因而处于尚待成熟的状态之中。在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上网和传输速率不断增快,大量的多媒体作品不断涌现,长此以往,网络文学便不再占据着主导地位,最终将其取而代之的是新媒体文学,今后的发展之路究竟如何,需要科技与作者们的共同探求。
(三)挤占了传统文学的市场
第一,由于网络文学的存在,读者无需借助于阅读报刊便能欣赏到一定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它通过自身的物理特征,便能够给出版发行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第二,大多数的网络文本是借助于多媒体的方式来走进读者视野的,而文字符号则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存在空间包括网上和网下,网络和传统文学相互渗透便是典型例子。现阶段,二者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出版物图书市场中,经常能够看到网络文学读物的身影,如此便让该类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可这也导致了出版市场中的分化,挤占了传统文学作品发行的空间。此种情况的出现是否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还有待商榷,而网络文学的扩张,即传播范围的扩大则是有目共睹的,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文学作品的发行,而且还会让文坛上渗透进媚俗与浮华之气。对于此种状况,不管大众是否乐见,传统文学都需要正视这一事实,而其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就要基于自身的价值倾向来全面考量。
参考文献
[1]王静,张静.传统文学影响下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2):69-72.
[2]张艺.网络文学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什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02):60-62.
[3]郭浩.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与冲击[J].鄂州大学学报,2008,(04):55-57.
[4]隋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30-32+38.
作者:秦琦舒 单位:郑州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