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戏曲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普及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戏曲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普及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戏曲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普及教育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了解不深、文化认同感不强原因,提出普通高校从戏曲课程、戏曲社团,戏曲传播网络平台三个方面加强建设,普及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观点。

【关键词】戏曲艺术;戏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戏曲集合音乐、舞蹈、美术、历史、文学于一身,已被列为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26号文件),提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总目标。高校作为学校系统教育重要一环,需要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之精髓,把戏曲艺术融入大学日常教育教学,普及校园戏曲文化,在戏曲艺术保护和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戏曲艺术普及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戏曲艺术兴趣不高。课题组调查发现只有5.1%学生选择“非常喜欢”戏曲艺术,91%选择“无所谓,没太多感觉”,3.9%选择“不喜欢”。学生不喜欢戏曲的主要因为听不懂、内容老套、节奏慢等。问及大学生对剧种了解情况时,有8.6%学生知道5个剧种以上,84.1%学生了解“2-5个剧种”,7.3%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问及学生“是否愿意花钱观看戏曲演出”时,21.9%学生表示愿意,其中有49%是受家中长辈影响才去观看,78.1%学生不愿花钱进剧场看戏,其中57.9%更愿意选择去欣赏同类型现代演唱会。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戏曲艺术虽不排斥,多数学生也听说过一些戏曲名称,但对戏曲起源、种类及特点知之甚少,真正喜欢戏曲文化的屈指可数,大都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戏曲文化,这也侧面反映出传统戏曲在现代文化冲击下逐渐衰落。(二)大学生对戏曲基本常识了解不足。课题组在了解大学生对戏曲常识认知情况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在回答“中国戏曲五大剧种”这个问题时,51.9%的同学全部答对,但在校园随机访谈时,同样的问题,能正确回答的却寥寥无几。调查中有60.5%的大学生听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却只有不到1/4的学生知道它出自于“越剧”,80.3%的大学生知道国粹是“京剧”,对地方剧种却知之甚少,只有12.5%同学知道家乡地方剧种、曲艺,如淮剧、沪剧、苏州评弹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对戏曲虽有一定了解,但对戏曲基础知识掌握不够,鉴赏戏曲艺术能力普遍缺失。调查还发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对戏曲艺术鉴赏能力也相应较强,遗憾的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地方戏宣传不够,学生对家乡剧种了解甚少。(三)普通高校戏曲艺术教育普遍缺乏。在问及“是否接受过传统戏曲普及性教育”时,有43.4%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戏曲活动,53.2%的同学偶尔接触到戏曲活动,仅有3.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戏曲活动,而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京、津、沪等发达城市或浙江、广东等戏曲大省。江苏作为戏曲大省,目前只有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少数一流高校开设戏曲相关选修课,在戏曲社团建设方面,各高校也不均衡,仅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有戏曲社团,时常还会举办一些戏曲比赛等,大部分高校对传统戏曲不够重视,因缺乏戏曲专业教师和经费等,没有成立戏曲社团。

二、普通高校“戏曲情节”缺失的原因

(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导致高校戏曲教育出现形式化、表面化。高校具有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的责任。但随着实用化、功利化观念流行,大学校园也难免受其影响。由于戏曲教育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就业、学校排名等关联不大,戏曲选修课程与戏曲社团在普通高校课程体系中没有得到重视,再加上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戏曲文化政策、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对戏曲文化传承不够重视,加剧普通高校戏曲普及教育缺失。(二)戏曲文化与时代存在差异性,导致大学生对戏曲文化认同感不强。戏曲艺术源自农耕文明,如今不是戏曲鼎盛时期,但随着越来越多戏曲艺术家将戏曲带出国门,让国外友人领略到“中国歌剧”美,吸引诸多外国朋友不远万里到中国学戏,可见戏曲仍然拥有顽强生命力。但是,戏曲确实与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存在距离,这种距离产生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不了解戏曲,缺乏欣赏戏曲常识和能力,他们对于戏曲中行当、流派更是一头雾水,看不懂、听不懂,对戏曲艺术提不起兴趣,自然对戏曲文化认同感低。(三)传播途径局限性,导致大学生对戏曲的认知程度较低。传统戏曲传播形式不断变化,从口口相传到纸本手抄、刊印,再到黑胶唱片、卡式磁带等。传播媒介由原始庆祝仪式到庙堂之上,从庙会走向瓦舍勾栏,直至走向近现代各种舞台剧场,直至今日新媒体传播。虽然新媒体媒介解决了古代勾栏、现代剧场传播空间局限,观众从几百上千到亿万,但与勾栏或剧场相比,缺乏台上演员动作伸展、气息控制、感情流露与台下观众情感反馈实时互动,难以激发思想活跃、追求时尚的大学生群体产生学习戏曲艺术兴趣,对戏曲的认知程度自然很低。

三、推进普通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拓展戏曲普及教育途径,促进戏曲艺术普及教育。一方面普通高校可以将传统戏曲教育纳入公共选修课体系,引进专业师资,开展戏曲课堂教学,让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课堂去接触戏曲、了解戏曲、欣赏戏曲。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戏曲渠道,提高普及教育效果。首先,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剧团剧院资源,如南京越剧团、江苏大剧院等,将传统戏曲精品演出引进校园,拉近戏曲与学生距离,让学生亲身体会戏曲魅力,接受戏曲文化熏陶。其次,定期邀请资深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戏曲研究专家进校园开展戏曲讲座,通过通俗易懂文化讲座,让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最后,开展以传统戏曲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专业剧团,剧场参观,学习戏曲表演身段、唱段,让学生能亲身感受戏曲魅力。(二)加大戏曲社团建设力度,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高校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校要主动帮助大学生创建戏曲社团,加大对戏曲社团资金、设施配置、资源对接等方面支持力度,关心校园戏曲社团生存和发展,开展戏曲活动,逐步吸引更多学生对戏曲产生兴趣,加入戏曲社团,扩大传统戏曲受众,让更多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三)充分发挥新媒体媒介优势,全方位传播戏曲艺术。一是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特点,有意识策划更适应年轻观众口味的戏曲类节目。如央视重磅推出《中国戏曲大会》,通过新颖独特题型设置,引人入胜竞技环节,以及评委们精彩点评,吸引更多年轻人感受戏曲魅力。二是充分发挥各种传播媒介优势,构建一个立体交叉传播网络平台,如通过舞台表演实况直播,微信、微博实时互动等,达到全方位传播戏曲文化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伟.弘扬戏曲艺术,传承国粹文化——当代大学生“国粹情结”培养的对策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5):142-146.

[2]吕舜玲.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4,(5):52-54.

[3]张冲.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A].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4):125-129.

[4]熊秋玲.大学生对河南戏曲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戏剧文学,2013,(12):126-130.

作者:张垚 许文静 陈华锋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