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曲音乐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曲音乐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戏曲音乐教学探究

摘要:“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戏曲文化立意高远、韵律悠扬,是音乐课堂中一道民族特色浓郁的佳肴。本文以言传身教的教师魅力、举一反三的嫁接艺术、有板有眼的情境实践、深入浅出的作品解析四个方面进行戏曲音乐教学的初步尝试,学生体验、感悟、实践戏曲音乐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魅力纽带举一反三有板有眼深入浅出

一、言传身教———学生与戏曲的纽带

戏曲对于学生来讲总是遥不可及,演唱技巧难度大,舞台陈设简单,戏曲文学情境难以理解,加之日常生活中通俗音乐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戏曲总是缺乏兴趣。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笔者来说,戏曲也是难以驾驭,但在连续听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陆新莹女士的京剧文化专题讲座,深深被京剧这门艺术吸引。陆教授身上的京剧气息深深把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陶醉,她的魅力吸引住每个观众的眼神,从而产生想要深入了解学习的愿望。同样,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基本没机会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成为连接学生与戏曲的纽带。如今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希望老师亲身示范,因此在让学生喜欢、学习戏曲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跨进门槛,有扎实的戏曲基本功。《国之瑰宝———京剧》的一课,笔者特意有板有眼的学京剧《贵妃醉酒》中《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并参照梅派唱腔细扣一字一句以及手眼身法步的演绎。在课上现场给学生演唱示范,让学生直观体验京剧带来的不同魅力。学生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唱腔的特殊,表演得夸张感觉很好笑,但看着老师一板一眼的表演,渐渐的他们的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都认真地看着老师表演。虽然老师的表演还称不上专业,但学生最后都抱以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课后还跑来不敢置信的说:“原来老师还会京剧!”通过老师自身戏曲素质的展示,学生觉得原来戏曲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老师亲身示范教学比起视频、音频教学更具说服力,学生会更愿意学。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作为学生与戏曲之间的纽带作用,教师自身热爱戏曲并言传身教发挥自身戏曲的魅力自然会影响学生对戏曲的感觉,也会逐渐激起他们学习戏曲的愿望。

二、举一反三———流行衔接到戏曲

近两年随着流行歌曲越来越多加入中国元素,其中一点就是中国的京剧。作为戏曲剧种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京剧越来越受重视,为此我们可以借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为跳板,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转嫁到戏曲艺术上,让学生逐渐接受戏曲的唱腔特点。笔者在教唱京剧时就从周杰伦的《霍元甲》入手,很多学生都喜欢模仿其中的一段具有京剧韵味的唱段,为此笔者以这首歌曲为跳板,亲身示范如何演唱,如何咬字,如何用气。学生非常感兴趣,且非常认真地学习如何演唱,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唱很难的一段流行歌曲,但在笔者而言,他们开始在接触京剧的唱腔,在学习如何演唱京剧。笔者一字字一句句教学生如何演唱,学生学得认真,个别学生还有点京剧唱腔的分儿,此为“反一”。《霍元甲》中京剧唱腔属于青衣的唱腔特点,笔者借其中的京剧唱段为例转接到京剧的唱腔介绍,深入讲解“西皮二黄”不同唱腔的特点,不同行当角色演唱的方式,结合视频、音频的赏析,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京剧唱腔的相关知识。经过京剧相关知识的学习再回到《霍元甲》乐曲片断的演唱,学生的兴致更高,此为“反二”。最后笔者由《霍元甲》转至《苏三说》,两首乐曲中都有京剧唱腔,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很高。由《霍元甲》中的青衣唱腔特点引出《苏三说》中真正的京剧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学生学唱《苏三起解》相对会容易接受,同时渗透京剧青衣假声唱法,此为“反三”。从流行音乐逐渐到京剧艺术,一步步过渡,学生逐步接触这门高雅艺术,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唱腔借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浓厚兴趣,找到共通的连接点,通过举一反三逐渐勾起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三、有板有眼———引发学生的兴趣

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过,当学生受到兴趣的激发后,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会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如何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戏曲是一门集舞台、灯光、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演员在舞台上除了演唱更有“做”功,但无论是“做”还是舞台设施都有虚拟性,这些虚拟的物品和动作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授地方戏曲无锡经典的锡剧名段《双推磨》中《推呀拉呀转又转》中,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番表演,请学生根据老师的表演想象这是做什么事情?学生的兴致一下被提起纷纷猜测,你一句我一句在轻松愉快气氛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答案是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不直接公布正解,让学生留个疑惑。然后出示一系列石磨的图片,给与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解答图片中的物品以及如何使用,特别邀请同学上来演示使用方法。通过学生的演示再回顾老师的表演,最后由学生找出答案———推磨。在这时笔者又再次表演,同时边唱边做,学生在做和唱中能更深入的了解《双推磨》这首锡剧名段讲述的内容。好奇心引发兴趣,戏曲的虚拟性以及舞台表演给与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譬如在京剧舞台表演艺术中如何用马鞭表现骑马?八卦旗、红门旗、跃虎旗、车旗等都有何喻意?女孩的娇羞如何演绎?……诸如此类的舞台表演引发学生的好奇,演员有板有眼的演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学习戏曲是因为兴趣所致,那他们就不会感觉枯燥无聊,反而会学得津津有味。

四、深入浅出———深层次理解剧目

俗话说: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任何戏曲剧种的剧目都有完整的剧情,有些来自编演的历史故事,有些来源于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日常生活等,通过完整的剧情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来感动人,讲述道德伦理来说服人。然而很多同学对这些剧情不甚了解,听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戏曲的剧目,笔者鼓励学生先掌握剧目的的详细内容,深入的挖掘剧情,并带着问题去读懂剧情讲述的内容。在教授豫剧剧目《谁说女子不如男》时,笔者先请学生回去重温而且是仔细的阅读木兰从军记,并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深层次的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情节结构和基本情绪。学生在上课学习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时,对花木兰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准确把握这段对男尊女卑思想劝戒批评的唱段,正确评价演义化了的剧情,感同身受的体会花木兰对父亲的孝心,不畏战斗的勇敢,以及抵抗世俗偏见的倔强等。当学生对剧目和人物角色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他们内心就有了客观的见解,从而吸取好的方面,再通过音乐这种最直接简单的方式把剧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让学生用戏曲演唱的简单感性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所掌握的深层次的理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来表现,声情并茂地演唱展现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戏曲音乐。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出栩栩如生的戏曲剧目,曾经以为博大精深、深奥难懂的戏曲艺术其实就近在咫尺,并绽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让我们老师成为连结的纽带,让学生走进戏曲,大胆尝试亲自实践,从民族艺术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戏曲艺术的土壤中萌芽,期待音乐课堂中万舞齐开玉树花!

参考文献:

[1]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郁文武.京剧唱段走进上海中小学音乐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1995,(01).

[3]钱涛.用“心”开启学生的戏曲之门———戏曲音乐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作者:王芝君 单位: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