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摘要:话剧与传统戏曲同为我国戏剧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传统戏曲对新时期话剧的创作,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题材内容方面,都提供了极大的参照和有利的借鉴。新时期话剧与传统戏曲的传承之间,既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同时又能各自向前发展。新时期的话剧创作与传统戏曲之间的交集丰富多样,可以借鉴的方式也极为繁多,本文拟从剧本创作的题材和艺术手法两大方面来谈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戏曲的有效借鉴

关键词:话剧传统戏曲创作借鉴内容手法

一、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题材的借鉴

我国传统戏曲的题材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取材于现实生活,也有从历史典籍和历史传说提炼加工而来,也有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无论是传统诗文,还是话本传奇,都是我国戏曲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新时期的话剧也不例外,对传统戏曲题材的借鉴主要体现如下:

(一)直接改编传统戏曲剧本

新时期的话剧创作中,有很多的话剧作品都是直接取材于传统戏曲剧本中的故事,并藉此进行改编创作而来的。譬如王晓鹰导演的话剧《霸王歌行》,还有田沁鑫导演的话剧《赵氏孤儿》和《青蛇》,以及由91岁高龄的蓝天野和青年演员韩清共同执导的话剧《大讼师》,这些话剧都是以我国传统戏曲剧本为蓝本进行改编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新时期的话剧创作,是创作者们结合新时期戏剧舞台的需要,进而对传统戏曲剧本进行题材和内容的积极借鉴,从而表现其本人对传统剧目的新的理解和时代需求。在思想内容方面,融入了创作者本人对现代艺术的主张和美学观念的体现,从而站在今天的历史视角下来重新解读经典,理解经典,进而从中发掘出传统戏曲中的深层内涵,藉以体现话剧创作者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正如王晓鹰导演的话剧《霸王歌行》,是潘军改编自其所著小说的《重瞳》,其故事的原型却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西楚霸王项羽。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以“本纪”来表示其对项羽身上潜藏的帝王能力予以充分地肯定,而后众多文艺作品中皆以霸王作为项羽出场的形体特征,成为作家笔下被讴歌的常见对象。在话剧《霸王歌行》中出场的项羽,也不例外,既保留了历史上项羽身上高贵的品格,以及其非凡的军事领导能力,同时,又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在性格层面进行了深入地挖掘,进而在思想层面对其人性进行新的呈现,试图对项羽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新的发现,相较以往的传统戏曲中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表达更具深刻性。在话剧《霸王歌行》中的项羽先是吟咏诗句出场,进而开始自述,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项羽进行新的定位和更深层次地理解,这是以今人的视角去重新解读这位悲剧英雄,进而从中发掘其身上所具有的普通人的品格。

(二)话剧创作取材于艺人生活

在新时期后,很多优秀的剧作家如田汉、吴祖光等人,以传统戏曲艺人的个人生活和生平经历作为主要题材,进而进行创作的话剧作品也被重新排演,搬上了现代的话剧舞台,继而成为新时期话剧与传统戏曲进行有效互动的主要形式。传统戏曲艺人源其于特殊的身份,在话剧舞台呈现其生活还需要融入话剧演员的表演成份,因而,现代话剧舞台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戏曲艺人和话剧演员的表演有机融合在一起。正如在话剧《风雪夜归人》中对人物魏莲生的身段表演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在话剧《关汉卿》中则有对剧本《窦娥冤》的创作和朱帘秀的演绎,进而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的。而在话剧《名优之死》中,则需要解决的是京剧演员刘振声如何在台下进行教戏,进而又如何备戏的之间的处理等,这些都是通过新时期的话剧舞台,进而来表现传统戏曲内容的,其中有很多都是戏中戏的表演方式予以呈现的。主要是为了还原传统戏曲艺人真实的生活状况,但是话剧舞台的表演只是艺人生活的一小部分,在进行话剧创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做到客观与真实即可。而观众经由话剧的舞台,既能在情感上感慨戏曲艺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能将传统戏曲技艺有效呈现出来,从而让更多的受众都能对传统戏曲有更进一步地了解,进而自发地走近戏曲。

二、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艺术手法的借鉴

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艺术手法的借鉴,主要体现在话剧舞台创作中对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创新。很多时候,在话剧舞台的创作过程中,会邀请传统戏曲演员来参与话剧舞台的表演,进而将戏曲演员独特的戏曲身段和念白,有效地融入到新时期的话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之中,有时话剧创作者们还会借助于传统戏曲中有关舞台时空观念的运用,对其进行创新,进而有效运用于话剧的舞台创作当中,从而增强话剧的舞台表演氛围。譬如,在话剧《兰陵王》的舞台演出过程中,艺伎郑儿的扮演就是由专业的戏曲演员余凤霞来完成的,其在话剧舞台上通过团扇和水袖表演扇舞和踏歌,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戏曲身段才能胜任的。正如有些话剧演出的过程中,有京剧念白,则需要专业的戏曲演员,而有的话剧中有武生表演的动作,这些也离不开武生行当等。而专业的戏曲演员在参与到话剧舞台的表演过程中,一般不会完全照搬戏曲表演中的身段和技艺,而是在话剧剧本的需要和导演的指导下对其中的戏曲元素进行改编或创新,从而符合话剧舞台演出的审美需求。而那些熟悉传统戏曲的受众,则会在观看戏曲演员在话剧舞台表演过程中窥探到传统戏曲的踪影,而这就是新时期话剧创作中对传统戏曲元素进行深度融合的最佳表现形式,从而呈现出我国话剧独有的民族特色。由王晓鹰执导的话剧《理查三世》,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其间就大量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不仅京剧中的唱、念、做、打,还有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和音乐,都为莎士比亚戏剧中注入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就是话剧中蕴涵着中西方在戏剧领域中的文化碰撞和交流,通过将话剧与戏曲进行深度融合,并对其进行行之有效地探索,使得话剧《理查三世》能够融合中西方在话剧与戏曲中的创作理念,进而构成其话剧中独特的艺术特色。譬如,其将传统戏曲中一桌两椅的舞台样式,创新改编为两桌四椅的样式,而传统戏曲中的“出将”和“入相”之处,改为话剧演员的上、下场门。对于话剧中人物在死亡后的处理方式上,也借鉴了传统戏曲中的做法,将戏曲舞台中常用的黑纱运用于其中。这在传统戏曲中头戴黑纱的包拯,还有当杜丽娘死后变成了鬼魂,再出现在戏曲舞台上时,其头顶就要蒙上一层黑纱,藉此作为区分阴间和阳间人物各自的角色身份。这在话剧《理查三世》中的处理方式,则是借助杀手将黑纱覆盖在已经死亡的角色身上,而这一处理则是结合话剧剧情的需要和话剧舞台的表演方式而设计的,也是对传统戏曲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合理地转化,从而使得其更具有创新色彩。此外,由查丽芳导演的话剧《苏东坡》,可以说近年来戏曲与话剧的又一次完美融合,古人古事与今人今论并行,是典型地将话剧内容和评述有机结合。其间,还创造性地融入了川剧中的“帮腔”,还有传统戏曲中的“串场人”,呈现出奇佳的舞台效果。

三、结语

新时期话剧创作过程中,有效借鉴和融合了传统戏曲元素,进而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国文化及艺术的精神和魅力。话剧的发展较之以往也有很大的转变,漫长的创作实践和舞台积累过程中,新时期的话剧创作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戏曲中的文化精髓,在不断地借鉴和吸纳的过程中,力求更好地发掘出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民族精神,从而有效创作出更具民族情怀的话剧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果.浅谈京剧“文武场”在话剧导演排演新编京剧剧目中的作用[J].影剧新作,2018,(04):220-223.

[2]闫昕.田沁鑫话剧中的戏曲之美[J].戏友,2018,(05):66-67.

[3]高已原.试论中国话剧对民族传统戏剧的学习借鉴[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4]郭夏楠.论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J].戏剧之家,2016,(14):31.

作者:  唐钟 单位: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