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经典剧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但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巨变中遭遇了冷遇和低迷,在其危机四伏之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戏曲的重新勃兴注入了活力。在戏曲数字化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展、名家带动、粉丝自发等多种模式,初步构建了良好的戏曲发展生态圈;为促进戏曲数字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政府、戏曲工作者、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作用,形成各主体互相配合、协同发展的合力,开创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发展模式;优化路径

一、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基本方式

传统戏曲与科技的结合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遥远,1904年,京剧大师孙菊仙灌录了中国第一张唱片《举鼎观画》,1905年,在电影诞生仅十年后,中国拍摄了由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更是为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所谓戏曲数字化发展,是指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传统戏曲的挖掘、整理、传承、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通过对传统戏曲文本、图片、唱片、磁带、影视资料等进行数据库建档保存,通过戏曲电影、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实现传统戏曲的数字化制作和传播。数字化促进戏曲发展,集中体现在戏曲的制作和传播两方面:

1.戏曲的数字化制作

首先,对各剧种代表性剧目的图文及影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打捞珍贵历史记忆,作为数字影音文献留存,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打造服务传统戏曲研究的综合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为进一步研究发展传统戏曲提供文献、资料、技术支撑,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相关戏曲知识、点播名家名段视频等,便于戏曲的保护及传承;其次,运用数字技术制作戏曲作品,既保存了传统戏曲的原汁原味,又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以戏曲电影为例,通过3D、4K、全景生技术等在电影中的运用,戏曲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一个眼神、一个细微表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戏曲舞台上看不见的细节经由大屏幕展现得格外细腻传神,提升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让观众既能获得剧场中的舞台观剧体验,又能感受更加逼真的场景体验。

2.戏曲的数字化传播

戏曲的数字化传播是通过各种新媒体载体对戏曲进行互联网传播和移动互联传播,通常来说,受众能体验到的方式有网络直播、微电影、短视频、全媒体戏曲节目等,这些传播方式具有真实感、代入感和强大的感染力,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央视戏曲频道的戏曲访谈节目《角儿来了》为例,该节目是全国第一档“互联网+”与“电视+”全媒体融合概念的戏曲节目,自2017年开播以来连续三年引发收视热潮,该节目内容立足表现传统戏曲文化的审美神韵,其技术定位颇具创新,观众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电视节目中的嘉宾进行隔空对话,在不同的时空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在中国社会快速变革中,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文化发展被削弱,戏曲艺术受到冷落,日渐式微。原文化部2017年底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显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中国共有348个戏曲剧种;30余年间,已有24个剧种消亡,17个剧种接近消亡①。传统戏曲艺术亟待发展、振兴和繁荣。进入新时代,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力有以下三方面:

1.年轻观众日益增多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年轻人的审美能力也在相应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与体味传统文化之美,开始享受戏曲等传统文化慢节奏带来的愉悦和轻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戏曲、书法、水墨、古琴、国学等传统文化中感受到了美的熏陶,传统戏曲的剧场中令人欣喜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正在不断创新戏曲的呈现方式,移动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广泛运用,适应微时代传播特点的线上线下互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群体。

2.戏曲数字化的国家扶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②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以及各省市相继出台的各项配套措施,极大调动了戏曲工作者与时俱进的积极性,激活了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传统文化环境整体良性转变给戏曲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3.“数字化+戏曲”优势明显

覆盖面广。数字化技术创新了戏曲的传播方式,不再受剧院场地大小及观众容量的限制,打破了时空界限。如江苏省文化厅2017年与剑桥大学合作创建了“全球数字昆曲博物馆”,身处世界各地的昆曲爱好者,只要点击登陆,即可收看到在南京博物院、苏州昆曲博物馆等地用最新VR技术录制的昆曲选段,共享昆曲之美。互动性强。互联网的强交际语境,再造了戏曲人和观众的关系,增强了戏曲院团、演员与戏迷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戏曲文化生态圈。传播精准。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量巨大,各种海量信息庞杂无序,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发现戏迷观众所需的各类信息,实现戏曲精准化传播。反馈及时。互联网技术可以跟踪到观众的反馈,通过平台收集数据信息,进而把这种反馈传递给艺术家,作为修改作品的参考,让需求和供给实现精准对接,创造戏曲创作、演出、欣赏的良好艺术生态。

三、戏曲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戏曲数字化发展实践不断深入进行,逐渐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1.政府推动型

在戏曲数字化发展进程中,政府主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戏曲数字化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国家文化工程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首先遴选出当代京剧名家,由演员在舞台上演绎其代表性剧目,对其在舞台上的表演进行录像后,再由演员在录音室录音,最后采取演员给自己音配像的方式,精心打磨,以期留下最完美的艺术表演形式。这项工程除了可以用作当代京剧名家名段的资料保存外,还极大地方便了观众欣赏,同时为年轻的戏曲从业者及戏曲爱好者提供了最佳戏曲传习教材,最大限度程度实现戏曲的“活态传承”。

2.市场发展型

在传统戏曲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多方有益探索,他们对传统戏曲节目进行加工改造,契合年轻受众的需求,邀请活跃于传统戏曲舞台的名角走进直播室与网友互动,策划出更符合年轻受众的戏曲相关活动。如秀色娱乐旗下的直播平台在2017年推出“国粹之美”节目,邀请戏曲名家与网友线上互动,反响热烈,戏曲名家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获得了年轻网友的认可,让很多年轻观众第一次领略到国粹之美。与戏曲相关的策划活动也颇受年轻网友欢迎,如在原文化部艺术司指导下,中国艺术头条联合CCTV文化十分、腾讯视频等多家专业团队于2017年12月共同发起了“我爱我的家乡戏”影像征集活动,国家京剧院老旦演员袁慧琴携手在年轻群体中具有巨大市场号召力的青年演员鹿晗拍摄了活动宣传片,收获良好口碑。

3.名家带动型

各行各业,领军人物都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剧种众多、流派各异、名家辈出的戏曲界。近年来,戏曲界诸多名家深刻认识到戏曲在守住艺术精髓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用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方式与年轻人对话,搭乘数字化列车,利用现代技术,让戏曲更有效、更广泛地传播。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身体力行,2018年主演的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创下了中国戏曲电影单日排片场次的新高。新生代京剧名家王佩瑜是著名的京剧余派老生,舞台上的她唱腔浑厚苍凉,做功精细扎实,生活中的她时尚开朗,深受喜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追捧,她在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开设“京剧其实很好玩”栏目,每期10分钟左右,讲述跟京剧有关的方方面面知识。在这些业界领军人物的不懈努力下,传统戏曲正逐步借助数字化技术积极与时代融合。

4.粉丝自发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变成了“用户”,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同时也有了更大的主动权。粉丝与喜爱的院团或演员保持良好互动,对剧目、演员的表演通过留言的形式进行点评,有的观众则直接撰写颇为专业的剧评,这些来自粉丝的声音会影响到剧目下一步的打磨提升。有些资深戏迷开办微信公众号,直接发声,倾己之力传播推介自己喜爱的剧种、名家。

四、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优化路径

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8亿,网络数字技术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数字化时代,戏曲传承发展涉及国家政策、戏曲工作者、新媒体传播平台这三个重要方面,三者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协调平衡各方资源,构建戏曲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1.国家予以政策支持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出台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政策层面鼓励传统戏曲从业者及相关人士,将数字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传统戏曲的传承、生产、传播全流域,加大资金保障,搭建各类戏曲展示平台,使传统戏曲通过各种方式与市场进行对接与融合,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以此催生出更多更好更符合当代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构建传统戏曲良性传承发展之路。目前,很多地方剧种建立起了自己的戏曲影音数据资料库,对传播地方剧种、扩大剧种影响力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覆盖全国的传统戏剧戏曲一站式服务数据平台,让全国观众能充分享受戏曲数字化红利,以此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2.戏曲工作者主动投入

戏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主动担当,在戏曲数字化发展潮流中积极作为,正确引导观众的审美,在剧目的创作、制作和宣传上,引入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维护好戏迷票友群,发展共赢。其主要方式包括:加强情感互动,与戏迷和粉丝经常交流;提供实用服务,戏曲院团或演员开设微信公众号,网友留言获取赠票,提高积极性;推广普及戏曲知识,征集网友写剧评,在公众号及时刊发,激发网友广为关注;激发戏迷参与积极性,组织票友戏曲大赛,互鉴互赏,提升戏迷参与度。

3.平台提升传播能力

戏曲数字化对网络平台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而且要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提高对戏曲艺术的审美境界,避免对戏曲、对传统文化的误读误导。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要形成持续发展战略,避免过分追逐热点和盲目跟风,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4.互联网企业加大创新驱动

数字化为传统戏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戏曲互联网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在处理好版权、作品保留等基础上,打通戏曲产业链各环节,构建戏曲生产与消费的商业创新模式,打造以戏曲为纽带的文化生态圈,与传统戏曲共同实现双赢。

作者:王焰 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