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戏曲音乐祥符调音乐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戏曲音乐祥符调音乐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戏曲音乐祥符调音乐研究

【摘要】豫剧流派祥符调起源于古都开封,素有“豫剧之母”之称,是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祥符调不仅受到了众多戏曲爱好者的青睐,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她不仅曲韵正宗,形式也极为活泼、俊俏,为豫剧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从戏曲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唱腔、板式、表演出发,结合实例阐述祥符调在豫剧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并立足于发展现状,分析论述祥符调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戏曲的再次崛起贡献必要的力量。

【关键词】祥符调;唱腔;板式;民间戏曲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确定以及的胜利召开,传统文化也不断地为人们所重视,戏曲则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各地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戏曲活动,如“戏曲文化进校园”“戏曲文化周”等,人们学戏“热”的浪潮也为戏曲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然而,戏曲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的“国粹”,不仅是因为她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更是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确定的。这种文化底蕴的形成与稳固离不开众多民间的小戏与地方戏曲流派的不断交流与互动,也正是这些戏曲流派在发展中不断地汇聚与交融,才促进了戏曲在我国的繁荣。本文所提到的祥符调正是豫剧流派中的代表之一,她起源于开封祥符县,被誉为豫剧中的“中州正韵”,其艺术特色相比其他豫剧流派也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本文也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就祥符调中的唱腔、板式等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祥符调美学特征

说起祥符调的艺术之美,就先要从宏观的艺术形式说起。祥符调被称为豫剧的“母调”,与其他豫剧流派一样,祥符调自发展之初便是一门极其重视演唱的流派,自古就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之说法。但不同的是,与其他豫剧流派相比,祥符调在音乐表达上显得更加全面,既能表现高亢、明亮的高音,又能低下来将低音表现得温柔、委婉,这也是很多流派所不具备的。音域的宽广也决定了祥符调能够胜任更多的豫剧剧目,据调查,经祥符调演绎的传统剧目就达300多出,如我们熟知的《杨家将》《穆桂英》等慷慨激昂的历史大戏,也有《秦香莲》《蝴蝶杯》等赞颂爱情的剧目。其次,祥符调的音色也是其亮点之一,与其他河南地方戏曲流派不同,很多河南地方戏曲音色较为铿锵有力,这也是河南地域性质所决定的。而祥符调清纯、明亮的音色则非常具有辨识力。通常讲,祥符调的演唱多用“小嗓”进行,即真假声共用的演唱方法,这也让老戏骨一听便能听出是祥符调流派,祥符调独特的音色也为其在更大的舞台上斩获了一席之地,从而揽获了“中州正韵”的美称。

二、祥符调的唱腔板式及表演特点

(一)唱腔特点每个戏曲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唱腔特点,人们欣赏与区分戏曲流派也会先从该流派的唱腔特点开始辨别,这是因为声音是最直接的传播工具。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祥符调是一个非常重视演唱的豫剧流派,在演唱时多选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进行演唱。从众多祥符调剧目中可以发现,祥符调较擅长演唱的音区普遍位于中音区,其中“do”与“sol”两音出现频率最高,在很多祥符调剧目中乐段的结尾中,尾音也大多落在“sol”上,如我们熟知的《抬花轿》中周凤莲唱段《周凤莲坐轿喜气盈盈》,很多乐段的结尾都落在了“sol”上;再如《蝴蝶杯》赵玉英唱段《满江中波浪静月光惨淡》中每个乐段的开始,基本都选用了从高音“do”起唱。我们知道,中音区是乐器及人声最为出彩的音区,音色较为浑厚、柔美。在演唱的过程中,我们也多用真声演唱。而祥符调选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完美地弥补了真声低沉、笨重的特点,从而更加贴近中音区的美学特征,使演唱更加清新脱俗,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平静与舒服,这也是祥符调唱腔的最大特点之一。

(二)板式特点节奏是音乐中的骨架,正是节奏将一个一个独立的音符串联起来,才形成了美妙的旋律。戏曲中不同的板式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艺术形式。在祥符调中,其板式也有着鲜明的特点。我们知道,现在公认的豫剧“四大板式”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与【散板】,而祥符调较常运用的则是这四大板式中的三个,即【二八板】【流水板】与【慢板】,较多选用这三个板式也是由祥符调的音乐风格而决定的。从上文对唱腔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祥符调唱腔清新明亮,较为适合抒情以及展现美好的事物,而这两个板式的特点则正好与祥符调的唱腔特点不谋而合。其中,【二八板】为一板一眼,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2/4拍子,它较强的节奏感即善于抒情也可用于叙事,如传统剧目《司马懿探山》中对于环境描述的唱段,便是选用了【二八板】中的【踢脚靠】板式,这种板式由【快二八】变化而来,即可以在演员展示的时候加入打击乐予以配合(其原文为:山路高狭/难行站/俺父子松林把马盘)。强烈的节奏感不仅更加准确地描绘了行路难的环境,更突出了演员表演,让演员可以加入更多的展示来对剧中人物进行塑造。再如【慢板】与【流水版】,前者为4/4拍子,善于描绘细腻的人物情感;后者为2/4拍子,但要比【二八板】更为灵活,善于表现喜悦的气氛。所有这些特点也都与豫剧及祥符调的艺术特点相符合。祥符调除了以上三种板式以外,在少数剧目以及唱段中也会运用到【散板】。【散板】节奏自由,在很多的剧目中一般为短暂插入,来表现人物焦急或悲痛的心理,之后便会转入其他板式,这种方法也类似于西方音乐中的宣叙调。如《白蛇传》中白素贞的一段唱词:我哭/哭了声许官人哪/我骂、我骂了法海贼/你可害、害死了我。短短的几句唱词中便选用了【散板】中【滚白】和【裁板】两种板式来表现白素贞此时悲伤、痛苦的心情。当然,从分析中不难发现,【散板】的运用也是戏曲的“点睛之笔”,适当地加入可以更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表演特点唱与演并重是祥符调自发展以来一直所秉承的理念,这种优良传统也为豫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祥符调的表演最重要的特点是极为重视表演中细节的处理,如表演时的眼神处理、手部动作以及精确的表情动作。与许多地方戏曲流派夸张、大气的表演不同,往往是这种细节上的变化更能够吸引观众的重视,让观众在欣赏戏曲音乐、体验唱腔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够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观看表演。如上文所提到的祥符调艺术家阎立品老师,她便是一位极为重视表演细节的大师,在每一次表演之前,她必将仔细研究人物的特点与心理,然后精心地对表演进行设计与规划,在反复思考与琢磨中争取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更加细腻。再如“陈派艺术”的创始人陈素真老师,她的表演除了优美的身姿以外,生动的表情动作也为她揽获了众多戏迷的内心,她在老戏《头冀州》中饰演装疯的赵艳容时,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这出戏直至今日,很多老戏迷提起当时的表演仍然回味无穷。纵观各位祥符调前辈的表演,无论何种风格都离不开祥符调含蓄、优雅的特点,而这些前辈和大师们对待表演的认真态度也成了祥符调表演的优良传统,并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豫剧流派-祥符调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祥符调一直以来是豫剧流派中的大派,受众人群相比其他流派也相对较为广泛。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传统音乐的靠拢,祥符调也步入了稳定的发展之中,但有发展便会暴露一些问题,面对问题我们也应该积极解决,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其长足发展下去。笔者也根据自身的采风调查将祥符调目前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人才的匮乏人才问题一直以来都伴随着祥符调的发展,也是其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早期便有旦角过剩,其他行当匮乏的情况,而近年来则是面对戏曲人才严重流失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加强青年团的建设,用以培养戏曲专项人才。同时加强兴趣的培养,为戏曲及祥符调的发展培养潜在的有生力量。

(二)资金问题随着体制的改革,之前很多隶属于国家的剧院和剧团现已为企业单位,失去了一大部分政府的拨款,以致于无法进行相关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资金匮乏的剧院及剧团在积极申请国家拨款的同时,努力寻找赞助企业,与相关企业联手发展,携手共赢。

(三)观众群体老龄化观众老龄化的问题是戏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许多戏曲的演出年轻人几乎很少参与。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戏曲的创新力度不足,前些年央视曾播出了《叮个隆咚呛》等相关的戏曲类节目,节目将流行音乐与戏曲进行了融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或许能够成为我们对戏曲创新的借鉴。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当下流行的元素对戏曲进行包装,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传播戏曲。换句话说,与时俱进才是戏曲保持鲜活的唯一出路。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扩大欣赏群体,因为只有欣赏群体的壮大才是祥符调乃致戏曲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解决人才与资金等众多问题的前提。当然,最困难问题在于人才的培养。正所谓“百年树人”,想要培养出演唱技能全面的戏曲人才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残酷的现实对于戏曲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演唱与创作都需要符合新、老观众的审美需要。换句话说,要有人才能够赋予祥符调这一传统的豫剧流派更加长久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祥符调是豫剧的根基所在,直至今日仍是豫剧众多唱腔中的主流。笔者作为一名戏曲的研究者以及爱好者,从专业的角度对祥符调进行了分析,意在更广泛地普及、传播戏曲,为戏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当然,关于祥符调的艺术之美以及音乐特点也远不止文中的相关列举。在此笔者也欢迎各位学者予以补充,呼吁各位戏曲爱好者亲身感受祥符调的魅力,为祥符调以及戏曲的长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谭静波.时代呼唤陈派艺术-时代推崇祥符调[J].中国戏剧,2006(5).

[2]刘景亮.“贫困”的舞台实现了富足的戏曲美[J].中国戏剧,2014(8).

[3]王晓玲.论豫剧祥符调的历史变迁与创新之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5).

作者:丹波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