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戏曲动画片的现代元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戏曲动画片的现代元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戏曲动画片的现代元素

本文作者:林彬晖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国动画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在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辉煌后一度沉寂。如今,随着动漫全球风行的热潮和制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动画亦再度兴盛起来。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题材历来就是中国动画选材创作的重要内容,如以古代小说《西游记》为内容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等,以民间传说故事为内容的《神笔马良》《孔雀公主》《三个和尚》等,都是出品于上个世纪的动画精品。而近年来制作播出并广受欢迎的作品中也不乏传统题材的身影,如《三国演义》《自古英雄出少年》《秦时明月》《孟姜女》等,更有将传统题材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动画创作,戏曲动画片就是其中突出的表现。然而传统戏曲已与当代审美需求、文化心理产生了距离,为了赢得现代观众,传统戏曲动画中出现了不少现代元素。本文拟就以《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为例对传统戏曲动画片中现代元素的融入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戏曲动画片表现了传统内容

戏曲动画片是在中国戏曲作为动画大背景的前提下,“以戏曲剧情为蓝本进行动画创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画风格”。[1]戏曲动画片要表现传统内容离不开戏曲本身的悠久历史。戏曲艺术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那些依然活跃于舞台的剧种剧目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才得以留存至今。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是民族智慧汇聚与凝炼的过程,这里面有现代戏动画可以大力开掘的资源。以动画方式再现戏曲风姿是动画市场开拓的新方法,不少动画制作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河南东鼎动画制作有限公司五百集大型戏曲动画片于2012年1月正式启动,而此前,他们已制作了《墙头记》《朝阳沟》《七品县令》《穆桂英挂帅》《戏鼠》《借靴》等近百部动画作品。湖南九天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湖南京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研创的《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更是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已随着“十万张戏曲动画入校园进农村捐赠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影响,同时这些动画戏曲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后,也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欢迎,在网络上被纷纷转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领略一个剧种或剧目的精髓,让许多年轻人看不下去的戏曲变得生动活泼。”[2]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故事是戏曲动画片重要的题材选择。《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作为首期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百集的第一批作品,其中的经典戏曲剧种包括京剧、越剧、豫剧、晋剧、昆曲、花鼓戏、高甲戏、楚剧等,剧目有《红娘》《戏牡丹》《打金枝》《三岔口》《徐策跑城》《铡美案》《九斤姑娘》《七品芝麻官》《凤台关》《十五贯》《补锅》《刘海砍樵》《打铜锣》《讨学钱》《门禁》《戏猪》《站花墙》。这些戏曲剧目多数拥有古代背景,如《凤台关》讲北汉故事,《红娘》《打金枝》《徐策跑城》发生在唐代,《铡美案》《三岔口》中都是宋代人物,《十五贯》《七品芝麻官》则写明代判案,《戏猪》故事来自《西游记》。就是那些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故事在内容设定、人物语言与服饰上也拥有明显的传统内容特色,如《讨学钱》里讲述了私塾先生故事,《九斤姑娘》取材于绍兴民间故事。戏曲与动画的结合将传统题材融入动画作品,无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意义。

二、传统戏曲动画中的现代元素

观看动画片早已不再是孩子的专利,层出不穷的各类动画作品让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加宽泛,观众群体也随着动画热潮迅速扩大。为了更加适应现代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赢得更多的现代观众,传统戏曲动画片中引入了不少现代元素,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产品和技术穿越回古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智慧的积累,没有早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知识基础,后来的许多发明创造就不能实现,故科学技术及其产品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它们按发展先后的时间顺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然而,当今的影视片中“穿越”成风,传统戏曲动画片亦难以避免,体现为不少现代产品和技术出现在古代社会。如昆曲动画《十五贯》,知府况钟假扮测字先生带领衙役进入山神庙查案,“智能感应摄像机”和“超精密录音笔”被安装在庙中神像上;在况钟巧妙地取到娄阿鼠手上的铜钱后,吩咐“马上送化验室进行化学鉴定”。而后剧情中,又有DVD、摇控器等现代电子产品依次出现。又如京剧动画《徐策跑城》,薛刚在城下遇到徐策,向他介绍:“这是我儿薛魁。”这时画面中出现“DNA正确”的字样。不论是现代电子产品还是DNA技术都不是唐代或明代的产物,而类似的“穿越”还有动画《红娘》中的出租汽车、《门禁》中的牢门刷卡器、《三岔口》中任堂惠使用的望远镜、《十五贯》里出现的地球仪、《戏猪》中的摩托车、照相机、飞机、臭氧机及视觉中枢、视网膜、农药残留等现代名词。

第二,现代读写习惯出现于古人生活也是现代元素在传统戏曲动画片中的表现。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里面包含着人们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的文化积累和心理积淀,而中国的读写习惯即是如此。中国历史上曾长期采用文字竖行直排、从右至左的读写格式,这一习惯在当代社会的某些地区或某些领域中还有留存,如一些老辈文人的信笺,又如书法艺术作品,或者是年节时的门联、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楹联等。但传统戏曲动画片中这一读写习惯却常常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如常常出现的府名、店名或是地名的牌匾,《徐策跑城》中“薛府”、《铡美案》中的“开封府”及公堂上高悬的“公正廉明”、《十五贯》知府堂上的“明镜高悬”都是从右至左的传统格式,但《戏牡丹》中药店牌匾上的“万全药店”、吕洞宾过洞庭时出现的“岳阳楼”、《十五贯》中查案地“山神庙”、《打金枝》中出现的“朱雀门”、《三岔口》客栈墙上“龙行天下”的牌匾,却又是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体现的是现代的读写习惯。

现代元素在传统戏曲动画中的另一突出表现就是洋人洋文的出现。如同现代产品和技术穿越回古代社会一样,戏曲动画中现代社会的西方名人、英文单词时不时也出现于画面。在《打金枝》中公主斥责郭暧时提到英国足球名星贝克汉姆远程射门;《白牡丹》中吕洞宾第二次刁难不成,画面出现“youlose”;《凤台关》里张秀英与叛军对阵时出现的VS;《门禁》中春英离开禁子时说“拜拜”……这样的语言或是字幕出现在中国古代背景的故事中显得十分突兀。而《三岔口》剧终时分,真相大白后,各人自报家门,都用的是先名后姓的方式,如“在下利华刘”“在下堂惠任”,并伴有英文名字“Mr.LIHUALUI”和“Mr.TANGHUIREN”出现。虽说片中解释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但终是与传统故事背景在风格上有所差异。

三、戏曲动画片中现代元素带来的思考

以中国传统题材为主要内容的动画作品引入现代元素的作用主要是图解内容和娱乐观众。动画片再现舞台戏曲时会受到诸如时间、空间或表现手段的制约,而画图解说是为了简化曲折的情节,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前文所述现代产品和技术穿越回古代多为此类情况。娱乐观众,带来更多的笑声是动画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吸引更多的关注的手段。但传统戏曲动画不仅有中国戏曲的特色,还兼具传统内容的背景,不论是图解还是娱乐,现代元素都应与戏曲动画中的传统内容和谐统一。

首先,图解应恰当。传统戏曲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脱离使动画表现中图解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以动画方式解读舞台戏曲故事,有创意的画面是成功的基础。这种创意是制作者想象力的展现。”[3]以《红娘》为例,“琴挑”要表达张生对莺莺的思求,动画中一只美丽的凤凰从琴弦上飞出的画面就完全地传达出了张生的思念。“传简”中红娘颇有戏弄一下张生的心理,于是动画中那书信长出翅膀上下翩飞,令张生追逐不已,既展现了红娘俏皮的个性,又画出张生急切的心情。这样的图解画面既有趣也合乎情节的发展,并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但同样表达张生急盼日落相会的心情,一个画面是张生伸手抓住太阳塞进那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出租车,另一个画面是张生井中捞月,让它早早升起。显然后一图解显然更富有诗情画意。

其次,娱乐要适度。观众的笑声往往产生于眼前的事实与人们的认知之间的错位。艺术作品要让观众笑起来,最理想的境界应是出乎意料,又正在情理之中。如动画花鼓戏《讨学钱》中,面对讨学钱的私塾先生张九如,陈大嫂的儿子说:“我娘要我说她不在。”孩童的天真个性跃然而出。张先生学问差,最后另谋职业度生涯,他穿起围裙炸臭豆腐,老学究形象化身街头小贩,这样的结局也令捧腹,却富含深厚的湖南地方气息。动画京剧《三岔口》中老板娘对付官差的“捂十年陈酿”,利用同音字“捂”与“五”表达了对官差的愚弄,不禁让人会心一笑。但同一片中,亦有老板娘对蒙汗药的调侃:“蒙汗药,蒙汗药,专门管睡觉。白天吃白包,晚上吃黑包,吃完这包想下包,饭前饭后再一包,补充AD个子高。别看广告看疗效。”虽令人失笑,却因缺乏与传统内容的契合,对故事表述和人物塑造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诸如此类还有《戏猪》中的“天宫八卦报”、《红娘》中的相亲对对碰或者是抢答题目的画面等。

第三,谨慎中西搭配,传统戏曲动画片应做到正确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其制作本身就带有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故在引入现代元素,特别是西方元素时应更加谨慎把握。如前文所述英文缩写或是英文单词等,虽然它们的含意在现代社会众所周知,用来图解内容十分方便,但与中国作品在风格品味上有一定差距。而动画中准确无误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用词语应当仔细斟酌。如楚剧动画《站花墙》的剧情字幕介绍:“宦官之后杨玉春,因父母双亡投奔岳父王洪……丫环春香察名此情,遂设法将小姐诱到花墙与杨玉春相会。”此处“宦官”应为“宦门”才更加确切,而“诱”字改成“引”字才更为恰当,因两者感情色彩相差悬殊,后者更能符合原剧剧情。

中国动漫产业正值兴盛之际,动画传播异军突起,传统戏曲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同时也借动画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完成了古典艺术的现代转换,并因此而拥有了更多的现代观众。现代元素是动画片诠释表达传统内容的必要的手段,亦可为观众带来欢笑与快乐。但现代元素与传统内容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著名戏曲研究专家傅谨先生曾说过:“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只有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艺术的民族,才有资格在未来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成为全球多元文化中的一元。”[4]故传统戏曲动画片既要立足传统,也要适应当代,只有将精心选择与设计的现代元素与传统戏曲融合起来,才会为原作内容增色,形成完美的动画作品。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