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的关联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现代声乐中,合理运用气息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在吸气时要将气吸到肺的底部,吸入气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和横膈膜慢慢地扩张;在呼气时,同样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并且要有一个好的支持点,横膈膜等不能松垮下来。在发声共鸣上戏曲有“脑后摘筋”(或“脑后音”)的说法。在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头声同样也是使我们声音听起来美妙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可以使我们在发高音时声音洪亮、柔美。在声音的要求上,戏曲要求“珠圆玉润”,即要有圆润、甜脆而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而民族声乐则要求声音纯净、透明、圆润、明亮、甜美,共鸣腔体运用自如,声音在强弱、刚柔、粗细的处理上要得当等等。因此,在基础发声的技巧上,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有着很多共同点。
在声乐的演唱中,要求语言亲切自然,气息运用灵活,所以京剧中的呼吸技巧对于我们的声乐演唱具有借鉴作用,尤其是老旦演唱中气力很足的“喷口”。行腔“冲”,转折处奔放洒脱,把“气”贯穿于咬字和行腔的全过程。例如老旦李多奎的演唱特别善于运用丹田的气息,特别注意喷口和嗽音的使用,他的喷口有力勃发,音高亢激越,又特别善于发挥共鸣腔的作用。他的演唱既富有老年妇女苍老高亮的嗓音特色,又有强大的气势、充沛的感情,确实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另外,我国京剧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唱法就是拖腔,也就是声音颤动的幅度比较大,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也有类似的拖腔风格。比如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偏向于头腔的使用,使得声音听起来清脆明亮,线条较为细致,其尾后的拖腔更是韵味十足。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采用京音字腔,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西皮流水)的传统音调模式,线条清晰,声音清亮、透彻、清脆,给人脆生生的感觉,也把铁梅小姑娘的活泼灵动劲表现得明亮透彻,清新生动,从而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在演唱时,用假嗓演唱,声音共鸣集中于头腔位置,使声音清亮脆生;在咬字上清晰归韵,把小铁梅伶牙俐齿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和民族声乐在语言、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民族声乐向京剧进行学习借鉴,达到声中有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
地方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湖南花鼓戏,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曲调优美动听,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表演朴实明快。湖南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如宋祖英、李谷一、吴碧霞等,她们圆润清脆、通畅透亮的嗓音都得益于花鼓戏与民歌的融合。花鼓戏在风格表演上的咬字和演唱方法及润腔技法,声音和高低腔的自然流畅、收放自如等都是值得民族声乐借鉴的,这些特点也是民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经常会碰到的难题。花鼓戏的唱腔曲调大多由湖南的民间小调、丝弦小调、山歌与劳动号子组成,其实都属民族声乐的艺术范畴,所以在唱法上与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并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花鼓戏在行腔中的气震音、颤音、波音、装饰音等一些小腔和小弯处的自然流畅、收放自如等,要求演唱者必须掌握较好的技巧方法。在舞台上,花鼓戏要将唱、做、表演有机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效果。花鼓戏的演唱不分男女声腔,音程跳动也比较大,经常在高音区域“耍”腔。演唱时动作表演同时进行,演唱难度较大,要求演员必须气息畅通,声区共鸣运用妥当。由于地方语言特色的加入,使演唱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韵味。这对于掌握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达到声与腔的协调是很有帮助的。能在花鼓戏行腔中灵活运用花舌音、装饰音等一些小腔,就能在民族声乐中灵活表现各种装饰音、大小弯了。如花鼓戏表演者雷佳在演唱《山寨素描》时,把歌中的大小弯儿拐得非常舒坦,很多小的灵巧的味道唱得也很到位,听起来很甜美,却又不失俏皮与活泼。再如张也演唱的《梅花引》中的“尽”字就是运用了花鼓戏中“慢吟”的唱法,唱得悠扬,韵味十足。她演唱的《走进新时代》中,适当的小倚音的加入使得字正腔圆,“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中的“人”字的演唱加入了装饰音。而倚音在拖腔和延长音前面使用,可使拖腔和延长音的色彩更加丰富。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认为,花鼓戏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在民族声乐中是十分提倡的,这样运用起来比较灵活,音域较宽广,跨度较大,高音部分也能灵活婉转。王丽达、雷佳等都接触过花鼓戏,都受过花鼓戏的熏陶,她们对于真假声的混合把握得比较到位,更善于把握风格各异的曲目。雷佳既可以把带有江南水乡风格的《水姑娘》唱得细腻,也能把富有北方水乡情调的《芦花》唱得洒脱豪放。王丽达能把小调歌唱得优美婉转,也能把《沂蒙山我的娘亲亲》唱得大气磅礴。
民族声乐中的“演”是指表情及肢体的语言,“唱”是指声音。只有生动的表情加上优美的肢体语言和美妙的声音才可称为演唱,适当的形体动作,如眼神能更好地传神达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艺术表演的一部分,能感染观众,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花鼓戏演员在表演上,手、眼、身、法、步都是灵动和活跃的,配合协调的肢体语言及生动的表情,感染力极强,这些都是值得民族声乐学习的。歌唱家李谷一,她的演唱得益于花鼓戏的学习,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舞台人物形象,也为后来的民族声乐演唱打下基础。吴碧霞也是在对花鼓戏与民歌耳濡目染中被培养起来的,她出生于湖南常德一个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家庭,那里特有的花鼓戏和优美的民歌,给了她丰富的音乐感觉。父亲是花鼓剧团团长,母亲是花鼓戏演员,父亲的手眼身法样样被小吴碧霞看在眼里,4岁开始,父亲就教她唱花鼓戏,并系统训练她的发音方法,对她以后的民族声乐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声乐和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密切关系,启示我们要准确把握两者的异同,吸收和借鉴戏曲艺术中的精华,有助于我国民族声乐更好地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要通过学习我国传统的戏曲唱腔,使我国民族声乐更加完善成熟,更加具有自身的魅力,把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以崭新的、更具有活力的姿态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本文作者:吴踊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