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艺术传承现状解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艺术传承现状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艺术传承现状解析

〔摘要〕地方高校是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指令,地方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传统艺术传承的重任,但目前国内民间艺术传承的发展现状危机重重,笔者就这一问题深入调研,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对传统地方艺术传承面临的问题做了全方位的解析,以期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统艺术;传承;现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当前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形式,它通过开设艺术课程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的培养,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地发展。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则是将高校所在地的民间艺术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国家政策方案,即响应了国家政策,也进行了自己的创新,有创新性;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地方艺术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具有包容性;因为每个地方的艺术文化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具有舞蹈,歌曲,工艺,雕刻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地域独特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的艺术文化都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地方艺术文化推向全国,因此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还要具有民族性特点。地方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传统艺术传承的重任,但目前地方传统艺术传承的发展状况堪忧,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了归纳与整理,用横向和纵向的视野进行分析比较。

一、横向比较

国内民间艺术传承的发展现状。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因素,也是促进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民间艺术来源于人民,反映着那一方水土的艺术文化,同时也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富足。近年来,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提升之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接受先进文化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思想观念也不再受到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文化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为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些民间文化爱好者自发组织民间艺术保护协会,对当地的民间艺术作品文献进行保存。同时,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些传统手工艺和老艺人得到了应有的保护。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地方民间文化机构的成立,传统民间艺术在今后的时间里将得到更多的保护和继承。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艺术文化都有所不同,一些偏远地区思想还相对落后,地方政府还没有正确认识到文化艺术对于提升人民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人民也没有产生一种保护和传承的觉悟。所以这些地方的民间艺术还有濒临失传的危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世界各国文化互相交流影响,新一代的年轻人很少有意愿去学习庞杂的传统技艺。一方面,大多数年轻人都喜欢去追求经济效益高,且工作环境好的职业。有些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这些有特色技艺,只是当地人民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没办法给当地人民带来合理的经济收入的。所以这些地区的年轻人不会去学习和传承,宁愿离乡背井去大城市打工赚钱。一些有意愿去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的人又因为自身的经费不足,没有相关人士的指导而无法实施。民间艺术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是在那个靠着种庄稼,辛苦劳作过日子的年展起来的,现代人没有那种真切的体验,客观来讲,是无法去很好地传承的。有些地方民间艺术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这些年来兴起的旅游业,往往导致民间艺术的过度开发,使得民间艺术渐渐地失去了它本身的特色,也变相地破坏了民间艺术。因为缺乏对民间艺术文化保护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缺乏对民间艺术文化市场的管理,导致一些珍贵的民间艺术作品遗失或流落到境外。而那些现存于民间的艺术作品,因为保护不当而可能会遭到破坏。还有少量的民间艺人,遵循着先辈定下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二、纵向比较

本地区民间艺术传承历史发展。以凉山彝族舞蹈为例。在凉山彝族的漫长发展之路中,彝族舞蹈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从侧面反映着凉山彝族地区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时代造就文化,文化也体现着时代的影子,从文化中可以追溯历史,可以展望未来,民族舞蹈也不例外。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当地人文风情紧密结合,促进了当地艺术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民主改革以前,四川凉山还处于奴隶社会,人们还在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努力,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艺术事业上。这个时期的民间舞蹈主要是传统舞蹈,如表现巫师招魂捉鬼的祭祀性舞蹈《苏尼且》,“火把节”时所跳的节日性舞蹈等。1949年至1978年原创性彝族风格舞蹈开始萌芽。解放后的凉山,人民开始当家做主,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和自主权。大量文艺工作者开始对凉山彝族舞蹈进行收集整理,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表演形式的创新,创作出一批融合本民族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原创性作品。如反映经历苦难的凉山人民在民主改革后获得解放的《快乐的啰嗦》,带有强烈时代感的《凉山巨变》和表达对崇敬之情的《披毡献给》等。1978至2000年,随着中国生产力的不断增强,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时期“人文关怀”成为凉山彝族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如表现青年男女美好爱情的舞蹈《喜背新娘》、展现儿子与母亲深厚亲情的《阿嫫惹妞》等。2001年至今,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凉山彝族舞蹈进行了更多的创新,通过各种媒体走向了全国。这时期的代表舞蹈有表现一群彝族女子劳动场景的《石磨之歌》,以男性视角来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大山•女儿》和倡导绿色环保的《呼唤绿荫》等。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之一的四川凉山分会场,通过特色的民族歌舞展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总的来说,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创新。在传统舞蹈形式的基础上,将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同时展现出人文关怀的特性,让作品展现出深厚的精神内涵,从而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震撼,满足了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当然,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批文艺工作者的精心创作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文化想要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就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体现人文情怀,在保证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创新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呼斯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2]牛娜娜.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3]陈蕴贤.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模式的构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01

[4]尚敏.艺术文化传承视域下的甘肃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的建设及思考[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

[5]王一媛.地方本土文化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结合之思考——以扬州清曲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01)

[6]孙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2)

[7]宋先宽;卢美月,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哈尔滨地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01)

作者:叶文阳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