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

摘要:京剧是国粹,其具有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和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虚拟化的表现方式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了中国的象征性符号。文章将就京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特征;表现手法

京剧艺术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作为京剧表演者,掌握“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的同时,也应该对京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有一定的把握,如此才能更好地演绎和塑造人物。

一、京剧的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唱”“念”“做”“打”,这四种表现手法是每一名京剧表演者都需要牢牢掌握的,也就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所谓的“唱”,乃是指歌唱;所谓的“念”,乃是指音乐性念白。“唱”和“念”构成了京剧表演中的“歌”的部分。所谓的“做”,乃指京剧表演者的舞台形体动作。所谓的“打”,乃是指京剧表演者所展示的武打技艺。“做”与“打”构成了京剧表演中的“舞”的部分。作为一名京剧表演者来说,其必须在幼年时期便开始打磨自己的技艺,也就是苦练唱、念、做、打这四项基本功。尽管在日后登上舞台开始表演生涯之后,一些京剧表演者因长于唱功而担纲老生,一些京剧表演者因长于做功而担纲旦角,一些京剧表演者因长于武打而担纲武生,不过不论担纲何种角色,基本功都是必须具备的。唯有这样,方才能够确保京剧表演者在登台演出时,让京剧艺术的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为台下的观众栩栩如生地演绎剧中的角色形象。

二、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

京剧表演具有程式化特征、虚拟性特征和个性化特征。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展开分析。

1.程式化特征

作为京剧艺术这门国粹而言,其表演程式并非是最初就被规定下来的,而是历代京剧表演者在日常的排练过程当中,为了实现对特定角色的塑造以及为了实现对日常行为的模拟,由此创造的舞蹈化动作。在这些动作被创造出来之后,众人均觉得不错,便将这些动作套用到其它角色上,发现也十分匹配,在这样不断对动作加工、完善的过程之中,让这套动作得以固定下来。由此能够看出,京剧表演程式经历过由特定动作逐渐发展演变为规范化的表现方式的过程。比如,在京剧表演中,当表演到骑马、坐轿等动作时,都有一定的规范的艺术表演程式。当然,京剧表演的程式化并非是完全僵化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表演者在不同的人物塑造过程中,应该根据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加以灵活运用,切不可一成不变。比如,在京剧作品《失街亭》与《逍遥津》中,前者中孔明升帐以及后者的中的汉献帝打朝,在角色登场时均应当打“引子”,其作用为自报家门,为定场白,表演形式是唱念结合。为了彰显出孔明的沉稳与雄才,因此,在这一角色登场时,所打的为完整的“双引子”,由此便让整个舞台气氛徒然间变得庄严;汉献帝为人懦弱,当一脸杀气的曹操出现在面前时,他非常胆怯,此时,为了表现出这一角色此刻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在引子没有打完时,便让这一角色在惊慌失措当中跌坐在龙椅之上。另一方面,由于京剧艺术是按行当划分的,所以不同行当的程式也各有千秋。京剧艺术丰富的程式化动作在舞台上变幻莫测,使舞台上的人物更加生动,魅力无限。

2.虚拟性特征

对比于话剧表演可以发现,在话剧表演中,当幕布在观众眼前拉开,观众便能够对剧中的场景、地点、时间等尽收眼底。原因在于,话剧舞台上的布景向台下的观众揭晓了前述要素。而在京剧表演中,当幕布在观众眼前拉开,出现在观众眼中的,只有摆放在舞台上的桌子和椅子,此外别无他物。唯有在京剧表演者登台之后,观众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活动,方才能够洞悉舞台中的场景为何处,情节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一来,使得京剧表演者在登台演出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在京剧艺术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即通常所说的虚拟性表演。这种表演形式最初源自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乃是由歌舞、史诗以及抒情诗所构成的,其表演场景通常为露天圆形剧场。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依次穿插了进场歌、合唱歌以及退场歌,其作用为分幕以及代表时空变换。这便是西方戏剧“分幕制”所遵循的时空观念设置方式。同时,西方戏剧对于舞台布景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表演者的表演活动应当同布景产生联系,在表演过程中要遵循三个一致的要求,即:时间一致,地点一致,情节一致,并要求事件的经过不可以超过12小时。作为最初产生在庙会以及瓦肆勾栏之中中国传统戏曲而言,其对叙事文学所展现的时空变换自由有着高度的重视,故而习惯于突破舞台对时空变换的限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东方审美文化十分重视“意象”的效用,突出“情为主,景为客”。这种审美观在诸多艺术领域都有体现,如西方美术作品中重视写实,我国的美术作品中是写意。这种重视写意的思想,在京剧表演中也得到了体现。

3.个性化特征

就京剧表演艺术来说,其中一些共性的程式化内容,但也并非均是程式化内容,其实则也展现出一些个性化美感。举例来说,“麒派”与“马派”在《四进士》的相同唱段中,行腔旋律融入了个性化的创作。可以说,两派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戏曲艺术的基本表现方式(唱腔、念白)上,已经在个性的美学特征指导下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唱腔与念白作为京剧艺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旋律走向、嗓音音色、节奏的运用、念白的吐字归音上都有鲜明的差异性,使得在刻画戏剧人物形象上更加风格迥异。

三、结语

以上,我们从京剧的表现手法入手,对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在京剧表演中,表演者应该了解京剧的表现手法,掌握京剧的艺术特征,用精湛的表演塑造和演绎剧中人物。

参考文献:

[1]杨世丁.京剧表演的美学审美特点探索[J].赢未来,2017(6):294.

[2]蔺黎.从梅派京剧作品谈及京剧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1(24):40-41.

[3]姜来.论京剧艺术表现方式的美学特征[D].吉林艺术学院,2015.

[4]宋志辉.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J].北方音乐,2011(7):68-68.

[5]彭晓丽.论京剧艺术的音乐化特征[J].艺术评鉴,2018(4).

作者:田美玲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