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字文化陶瓷艺术设计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字文化陶瓷艺术设计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汉字文化陶瓷艺术设计启示

摘要: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汉字,它作为我们抒发自己情感和意志的一种载体,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书写工具的发明与创造,在今天也时刻被人们所使用。而陶瓷艺术作为古今中外一直推崇的创作媒介,它的存在不仅仅解决了人们在生活中的问题,还提供给人们艺术上的视觉享受。将二者结合,用泥土的独特语言来呈现汉字的魅力,是我在创作中一直想寻找的答案。

关键词:陶瓷艺术;汉字;设计创新

汉字流行使用了数千年之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当时形成了最初的汉字,甲骨文。从而随着时代的推移演变成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了表达出汉字的中国风格与东方气韵,我选择用陶艺技法将二者相结合,从而运用陶瓷艺术来呈现汉字的美感。于是我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此想法完善确定设计稿件,从而进行创作实践。在实践初期我运用了最朴素的手捏成型辅之泥板成型的技法来进行尝试,把甲骨文、金文这两个部分采用此工艺进行创作,在此期间还有一个最为需要注意的就是泥料性质的把握。首先,是泥料的选择。通过对创作设计稿的初步研究对中白泥、高白泥、深黄陶泥、浅黄陶泥、黑陶泥等泥料进行尝试,并根据各个部分所处的时代和所需表达的含义来进行选泥料。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以及实践所取得结果来看,运用手捏成型和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泥料选取中白泥、高白泥、乌金泥、黑陶泥最为合适。在选择好陶艺技法和泥料的基础上进行最关键的创作阶段:第一,甲骨文作为汉字的开端所以我选择用绞胎的做法来将整个创作中所需要的泥料都运用进来并运用手捏成型辅之泥板成型的工艺来体现文字发展所经历的历史沉淀。将甲骨文作为整个作品的开端和所有所需泥料融合式作品更加具有整体感。甲骨文选用的文字为《冶山堂陈元春甲骨文书法》。第二,在制作金文部分我选择用黑陶泥来制作运用板用手捏成型的工艺来将泥板塑形,用黑陶泥的质感来表达青铜器时代的厚重感把金文用搓泥条的技法镶嵌在篆刻好金文的泥板中,泥料选择高白泥进行制作。一黑一白相结合使得文字和文字载体所处的时代环境得以体现的同时更加具有穿透性。金文选用的文字为《簋铭文》、《陆散氏盘铭文》、《散盘铭文》、《大孟鼎铭文》节选。第三,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整我又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与楷书和行草书相结合,在整个作品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造纸术”运用中白泥来进行制作将中白泥擀制成泥片辅之手捏成型的技法制作出纸张的堆积的形状以及纸张的质感并运用篆刻的方法将文字刻在泥板上,为了更加突出此部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选用添加“苍穹宝玉”影青釉来增加质感。”活字印刷“上主要采用了印坯成型的方法。

首先用泥料翻制成模具通过按压的手法把泥料填入石膏模具内进行印坯,印出50块活字印刷的方块后将坯体阴干后修型最后进行篆刻,活字印刷体选用的字体为楷书《百家姓》。在整个《陶之夭夭,字灼其华》制作结束后,由于景德镇的天气阴湿为了防止整个创作的进展以及后续的陈设工作,我将未干的作品放在窑上进行烘干。由于有一些作品在考虑到整体效果的时候不足以表现出文字的美感而且在烘干过程中作品也出现了胚体有细小裂痕和制作过程中不经意间留下的刀痕,为了确保作品整体的质量所以在入窑烧制之前进行了补水及确保消除作品在利胚时留下的痕迹又可以防止作品上留下的污物、杂质等防止釉料在烧制的过程中产生缩釉的现象发生。最后烧窑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陶之夭夭,字灼其华》创作过程中作为重要的一步艰难跨越。在装窑的时候最最要注意的就是将作品的胚体的底部残留的釉料擦干净以防粘板,尤其是在不了解釉料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入窑烧制更应该注意坯体底部的清洁。在码窑时还要注意坯体之间的距离不可以靠的太近防止与其他坯体粘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入窑烧制后由于作品都需要高温烧制还需要进行氧化还原所以在最后的一周时间里我最担心的就是高温烧制的作品,有一些作品在烧制后出现了窑变现象使得釉质出现了变化但是作品的整体效果由于釉料的使用变得更为丰富,有的一些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在利坯时就出现了破损的情况没有被发现所以在出窑之后发生了炸裂的现象,但是作品的整体效果没有收到十分重大的影响。虽然这次创作的作品不是我第一次入窑烧制,但是我的感触良多。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处事观念,汉字编写所形成的诗词,歌赋,故事,儒史,和名著都记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楷书,行书,隶书,草书也在汉字形式美感之中诠释汉字的文化精神。陶瓷艺术拥有独特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它和汉字一样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两个不同领域的文化载体在火的淬炼下清晰地展示出每个阶段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推进了全世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陶之夭夭,字灼其华》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将二者结合,打破以往陶瓷与汉字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呈现出两种文化的共通性和传递性。当今的人们对中华传统的文化更加重视,复古之风兴起。其中以媒体传播作为主要媒介的应用十分广泛。借助陶艺可塑性强、表达能力强的特点来进行创作。利用《陶之夭夭,字灼其华》来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重视,以陶艺材料作为创作的载体,将汉字文化依附在《陶之夭夭,字灼其华》中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陶瓷艺术能更好的承载中华文化。希望作品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于丹.于丹趣品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4

[2]高越.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审美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60-361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4.4

作者:李旨裕 单位:沈阳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