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教育人格塑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教育人格塑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教育人格塑造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和充足。大学生是知识的象征,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健全的人格,还要求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艺术修养,所以美育成为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大院校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现状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的人格塑造问题,如思想政治意识淡漠、集体观念淡化等,并探索了艺术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的人格塑造策略:从人格培养方向着手,降低学生功利性;运用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其素养;运用课程教学设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等。

关键词:人格塑造;艺术专业;大学生;艺术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学生成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学时期是高校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刻,健康的人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有效利用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塑立健康的人格[1],也充分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艺术专业学生与非艺术专业学生不同,基于其专业特点和个性的特殊性,其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也是非常鲜明的。如何认识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成为人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2]。

一、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国家层面上也是大力倡导艺术教育,加上经济发展迅速,设计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很多学院已经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大专业,因此有很多院校增加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增加学院的经济收入,随着“扩招”“大学教育产业化”等政策出台之后,全国的艺术设计类学生总数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随之出现的问题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差、文化功底薄弱,导致学生对设计理念的概念、创造能力以及主要设计能力欠缺,美学修养也很欠缺。也正是由于各大高校艺术设计素质教育体制的欠缺和对大学生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忽略,才会出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格素养各个方面不够健全和完善,如何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成为当下各大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难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艺术教育广泛地应用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它能够提升学生自我修养,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从而强化其创新设计能力。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格塑造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的人格塑造问题

(一)思想政治意识淡漠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缺乏对艺术的理想信念。学生只有对艺术有一定的自我追求和信仰,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而如今很多高校往往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较多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略艺术设计文化理论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知在于迎合市场经济化的需求。忽视了理想和艺术信仰,学生不能感受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内在含义及表现力,久而久之而把艺术设计认知为一种功利性很强的学科,从而导致其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产生偏差。

(二)集体观念淡化,自恋情节严重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个性化十足的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高估计自己的设计能力,产生“理想自我”,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价值取向,在人格塑造上出现片面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等问题。例如,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创作中,忽视教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在创作中一味的按照自我思维去进行设计,不能做到取长补短,对于同学优秀作品不是去学习其精髓,而是觉得教师和同学眼光不行。自恋清节严重的特点极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艺术专业学生普遍集体观念差,具体表现在行为上我行我素。根据目前教育现状,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家庭条件优越,在艺术求学生涯中,都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一意孤行,不愿与同学合作,把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视为个人无能的表现,缺少团队精神和团结意识。对待挫折不能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往往以逆反心理对待周围的人或事。如对教师、同学给予的指正、帮助不是积极予以接纳,而是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他们眼中,与教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遵守校规校纪则被视为背叛而受到肆意讽刺、挖苦。听不进也不允许别人批评,唯我独尊。做事刻意夸大自己的优点,避讳或否认自己的缺陷,缺乏自知能力[3]。

(三)学生自我价值观念转向,道德行为失衡很多时候,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很多学生在一味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导致其自律性比较差。一方面,学生向往所谓“绝对自由”,这和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念不一致,导致其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市场经济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引导下,只看眼前利益,对于个人的专业规划薄弱,从而导致学习氛围及专业风气较差,使学生的整体人格形象塑造比较艰难。高校在对学生人格塑造教育中,要充分将其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使设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稳定发展。同时学生自我价值观念也是衡量艺术院校中一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精神面貌的标准。艺术教育恰恰弥补和改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教育方式,它提倡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艺术性,让学生体会到艺术设计的美感。同时提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认识和接触设计专业的同时,能够自我感知和理解艺术的内涵,从而激发其设计潜力和艺术修养,提升其创新能力,让学生获得精神与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4]。

三、艺术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的人格塑造策略及方式

就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而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方向,而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更注重培养艺术设计者的人格修养,让学生把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理想并由衷的喜欢,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设计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凡是一个好的艺术设计作品,首先它需要设计者具备极高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达到一定的审美。其次它还需要蕴含较强的人文精神,赋予作品灵魂,这就需要设计者拥有完善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艺术教育将美学和哲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好的设计作品是拥有地域、文化、时代性。不同的风土人文,不同的地域特点,导致学生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特征往往大不相同。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者更深刻地感悟到艺术作品的思想意义。而这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格塑造。

(一)从人格培养方向着手,降低学生功利性结合现代教育实践和现代学习理论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到设计的价值和艺术美之后[4],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思维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专业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和设计观念需要文化价值和情感来支撑,艺术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而不只是简单的为迎合市场需求学习的技能。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重视实践教育才能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5]。学生学习到感性的力量和设计的内涵,才是艺术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运用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其素养课堂教学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之处,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主要从艺术设计者的思想上进行完善,最主要的育人方向就是塑造人格、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在人格塑造中,提高学生所学专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势,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因此应运用艺术教育中的“两课”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现代艺术设计及市场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与事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影像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市场需求,改革教学模式,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走出校门,投身于社会实践,通过实操设计任务增加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其在认清自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艺术设计作品展示、艺术设计创意赛事等,把艺术专业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融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艺术教育开展艺术创造和实践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德育知识内化成稳定的道德意识,还可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健全和完善其人格。并且,对学生艺术活动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训,进一步全面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深化了艺术设计的专业内涵。

(三)运用课程教学设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要突出艺术设计的美感和创造性教育功能,发挥出艺术教学中人格塑造的作用,就要提高艺术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设计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和设计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设计者的人格魅力和创造力,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在观看作品和融入设计者的情感时,对作品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让艺术课堂成为学生分享各自感受和审美的场地,从而让学生个人情感与设计作品内涵相结合,构建正确的设计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这也就是艺术教育深层次的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理论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以此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6]。

(四)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现代教育大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里担任实践和理论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在艺术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作用和职责,教师以身作则,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都说为人师表,在学生中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我的言行来作表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德”与“艺”来自我要求,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对教师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及学习提升机会,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对艺术设计追求的正确信念,而这一转变也恰好达到了艺术设计者的理论情感升华,而这个过程是最具活力的人格动力因素。提高和引导正确的设计专业导向,减少因市场经济利益化导致学生缺乏个人专业规划,才能解决学生在艺术设计道路上的理想信念、艺术修养、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艺术课堂上学生人格提升的影响因素,做到将人格教育融于艺术教育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

四、结语

只有将艺术教育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中,才能够完善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格塑造;只有切切实实地实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才能够让艺术设计专业的精神和情感升华融入每一个学生心里[4],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艺术设计领域勇敢自由的飞翔。

参考文献:

[1]周亚娜.探析中职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和情感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9.

[2]张培.针对美术专业学生思想特点的管理对策研究[J].大家,2011(7):48-49.

[3]宁攀.大学生集体观念的淡化与重塑[J].职业时空,2007(24):3.

[4]陈菁.浅谈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4):31-33.

[5]陈禹彤.关于提高中职学校古典音乐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黄河之声,2011(14):31-33.

[6]陈如仓.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2):40-41.

作者:梁梦雯 单位:徐州开放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