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插花艺术造物审美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传统插花往往利用雅致的花器、优美的枝条、清雅的配色、运用少量的花材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分析了传统插花艺术与其他传统学科门类的审美联系,进一步探究传统插花花卉的审美内涵,并对传统插花艺术“意趣、形式、色彩”3个方面进行具体详细的造物审美分析,挖掘古代文献中关于插花的一些表现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传统插花;造物审美;花器;花材
东方插花以木本花材为主,往往利用雅致的花器、优美的枝条、清雅的配色,运用少量的花材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更注重个人内化悟道,注重表现整体美、线条美、自然美、意境美,与注重几何图案造型、缤纷华丽的色彩、大体量的群体艺术视觉效果的西方花艺迥然不同。但如今,西方花艺占据着现代中国花艺的主要市场,由于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在近现代停滞100多年,许多人并不熟悉和知晓传统插花的造物审美特点、构思技巧、插制方法、传播继承等,故从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审美方面展开思考,试图探究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之美、之妙,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继承传统插花艺术。
1传统插花和其他传统学科门类的审美特点联系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和我国传统哲学一样,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传统插花的形态就像是自然生长出来一般自然协调。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和传统园林一样,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超造物技艺。因此,传统插花也会追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与传统绘画中“高远、深远、平远”的意境营造也一脉相承,传统插花会通过各种插花技巧和手法实现“三远”意境的表达。与传统建筑、书法、绘画、舞蹈同样讲究运用线条美,所用枝条花卉既优美,又富于韵律意味,展现丰富的线条艺术魅力。我国传统插花也与传统音乐舞蹈一样,讲究起承转合、虚实浓淡、大小高低、正斜曲直等的对比运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和传统哲学、园林、书法、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门类乃同宗同源,后人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传统插花花卉文化的审美内涵
择花如择友,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就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天地万物的花草和人一样具有情感和灵性。对花卉内在美的欣赏是中国人赏花的最高境界,赋予了不同的花草情思和寄托,成为独特的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如五代的张翊在《花经》中曾把70多种花卉按照官员制度的9个等级,依次为百花“封官赐爵”。《瓶史》中也有这样的比喻:“花之有使令,犹中宫之有嫔御,闺房之有妾媵也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海棠,以苹婆、林檎、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腊梅,以水仙为婢[1]。”将不同的花卉根据不同的姿色、大小、形态、品格、气息等赋予其不同的主次地位。又如传统文人的“岁寒三友”“宁可枝头抱香死”“宁可食无肉,居不可无竹”等诗句,赋予了松、竹、梅、菊等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由此看出,中国人这些特别的花卉文化和欣赏方式,为东方传统插花之意境美奠定了深远的人文思想基础。所以,对我国传统花卉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是做好我国传统插花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3中国传统插花“意趣、形式、色彩”的造物审美特点
传统插花艺术领域著名学者黄永川[2]先生曾认为我国传统插花艺术是“首重意趣,次及形式,而后色彩”,可见,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审美最注重的是插花作品的意趣,其次是形式,最后是色彩,这个概括非常符合中国人传统插花审美特质和创作思维。可从中国人的哲学理念、古籍文献、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方面,探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意趣、形式和色彩”3个方面的特点。
3.1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研究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趣,即是要求传统插花艺术达到意境和趣味性的表达。趣味性就是要求作品不枯燥死板,要有趣、能吸引人,趣味性和意境二者又侧重在意境。著名美学家宗白华[3]在《艺境》一书中认为意境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由此可知,传统插花追求的境界,亦是为了窥见和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体现。同时他还认为:“意境可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由此可见,插花的境界让实体的花艺作品变成了虚的意境表达,形象的物体变成了象征的物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托物言志、以花传情、以花达意。最后,作者还给出了“艺术境界主于美”[3]的观点,可见,有意境表达的传统插花实体作品的形式必须是美的,而且这种美可以和人们的心灵沟通交流。王莲英[4]教授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一书中,也提出了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创作和表达要做到:“重形尚意:以花造型,以型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为创作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3.2传统插花艺术的形式研究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形式主要指外在造型的研究。主要包括花器和花材的处理,一般涉及到花器的材质、高度、大小、类型、摆放方式,及插制的方式技巧等方面,从传统插花的相关古籍文献可领略其造物审美特质之一二。3.2.1花器的选择。袁宏道[1]在《瓶史》里称,插花器具是“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将插花器雅称之为“金屋”“精舍”“大地”等比喻,足以看出古人对插花的花器选择非常重视。(1)花器材质的选择。古籍文献里提倡花器的材质以瓷、铜材质为佳。《瓶花三说》中高濂[1]说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壶,直口敞平,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说的是铜质和瓷质的花器为佳。张谦德[1]的《瓶花谱》也提到:“凡插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这里他认为插花也需先选择花瓶,春冬用铜质的,秋夏用瓷器的;厅堂大厦等大空间宜用大花器,书房卧室等小空间宜用小体量花器;而且贵磁铜材质的、贱金银材质的花器,花器主推崇尚清雅格调的。瓷器光洁细腻、色调高雅、制作精美和花卉的质感较接近,故搭配大多数花卉都相得益彰;而铜器因其质地粗犷中带着贵气,色调古朴尽显人工造物之美,故和花卉搭配也极容易出彩。(2)花器的高度。大部分古籍中都提出了花材部分应比花器略高的观点。张德谦[1]的《瓶花谱》中说:“大率插花需要花与瓶称,令花稍高于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仆;忌太低,太低雅趣失。”因为花材比花器略高,花器和花材的比例较接近黄金分割比例,所以最为恰当。(3)花器的大小方面。《瓶花谱》里关于花器大小的主要观点是:“大都瓶宁瘦毋过壮,宁小毋过大。极高者不可过一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贮,佳[1]。”认为最适宜插花的花瓶高度是不高于一尺,六七寸、四五寸为佳。当然,如果花瓶太小也不好,因为:“若太小,则养花又不能久[1]。”可见,小巧秀气的花器更适宜和家居空间亲切宜人的空间属性需求。(4)花器种类的选择。袁宏道的《瓶史》和张德谦的《瓶花三说》里认为适合日常使用的花器主要有:觚、觯、罍、尊、方汉壶、素温壶、胆瓶、匾壶、纸槌瓶、一枝瓶、鹅颈瓶、茄袋瓶、蓍草瓶、蒲槌瓶、花樽、花囊、圆素瓶等端庄典雅或古朴简洁的花器。而其他装饰有暗花的、形似荷包的、状若葫芦的、细口的、扁腹的、瘦足的,甚至像药罐等五花八门的瓶式,则不太适合插花,不宜做文房清供,登不了大雅之堂。(5)花器的陈列方法。高濂[1]在《瓶花三说》中说到:“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提倡在厅堂的花架上对称摆放,高架两旁或放在厅堂的几架上,但是袁宏道[1]在《瓶史》中提花瓶的摆放却是应:“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告诫人们选择花器时,器型尽量不要雷同。摆放花器不要成行成列、成双成对、一模一样,不以绳子捆绑花瓶、不用有耳的花瓶等方法,皆可有效避免出现人工痕迹和呆板的效果。3.2.2中国传统插花的表现技巧。(1)追求简约美。古人认为小花瓶插制的花量宜少,大花瓶插制的花量宜多,插花的总体原则是简约为上。袁宏道[1]在《瓶史》中说:“种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可见,他比较推崇插花要简约,两三种即可,而且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像画画一样巧妙处理空间布局。张德谦[1]《瓶花谱》里也提倡插花花材、花量要少,一般只插一两种,形成简约美观又意犹未尽的意趣即可。而且小瓶插花宜瘦小灵活巧,不宜笨重繁杂。因为:“瓶花虽忌繁亢,尤忌花瘦于瓶。”如果花量太少还应做以下处理:“须折斜欹花枝,铺撒小瓶左右,乃为得体也。”(2)讲究均衡活泼。袁宏道[1]在《瓶史》中说要做到:“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这里强调插花的均衡之美,毋须中轴线对称,忌刻意求工,胜在意态天然。又例如《瓶花谱》中提出插一枝、两枝的方法:“宜一种,多两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凑簇象生,即以麻丝根下缚定插之。[1]如果小花瓶插制的花虽然少,但须富有韵味、自成画意的一枝即可。也可以两枝一高一低合插,但看上去却像是同一株上生长出来。又或紧紧挨着摆出两枝,而朝向各异,宛若天成,然后用麻绳捆绑再插入水中。(3)强调符合自然植物生长的规律。沈复[5]在《浮生六记》中明确提出“瓶口宜清,起把宜紧”的传统插花要求,瓶口清、起把紧,即要求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然后其他的花材部分要上散下紧、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结合、姿态自然,因为植物生长的规律即是如此。可见,插花艺术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插花艺术来源于自然,体现自然,也高出于自然。(4)运用以小见大的寓意手法。中国传统插花往往利用水盘和水碗等花器代表大地,强调要露出干净的“水际”,插制的花卉则象征山川、自然、植物等,用寓意的方法把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浓缩在一个精心插制的花艺作品中。和传统盆景艺术一样是一个浓缩的艺术,有体现“微观世界”独特浩渺的艺术魅力。在欣赏时,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联想。
3.3传统插花艺术的色彩研究
中国古人插花喜好2种色彩色调搭配方案:一种是淡雅为上的色调配色方案。黄永川[6]在《瓶史·瓶花谱解析》一书中提到:“自古以来,中国人将雅洁、简单视为艺术表达的极致”传统插花艺术的色彩搭配主要以淡雅为上,不喜大彩大俗的色彩搭配。另外一种是艳而不俗的色调配色方案。即运用红、黄、蓝等艳丽的色彩搭配时,往往只用其一或其二,并适当降低其色彩的明度或彩度。从大部分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设色,便可领略古人色调偏爱低明度或低彩度的审美喜好。从近年来热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玉满楼”等电视剧的场景、陈设、服饰的配色,亦可感受传统配色端庄高雅、清新雅致、艳而不俗的画风配色处理之妙。从色彩的色相来说,古人在彩色中最喜好红色系,其次是黄、紫、蓝、橙色系等。从万宏[7]编著的《中国插花古画》一书有关插花的古画中均可看出,画作里的红色花卉最多,黄色、蓝色、紫色较少。从清人孙温[8]的《红楼梦》绘本中看到,即使在古代四大家族金碧辉煌的豪门深院里,陈设的日常插花色彩华丽的最多就是红色系花卉,再辅助以黄、蓝、橙色系的花卉,如红牡丹、红朱槿、红海棠、红月季、红莲、红茶、红菊等,在该画册中屡见不鲜。众所周知,中国人骨子里对红色情有独钟。如诗句里“日出江花红胜火”“红花颜色掩千花”“一枝红杏出墙来”“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皆可感知古人对红色独特的钟情。另外,无彩色系里,传统中国人也尤其喜欢白色系的花卉,白色花卉往往有高洁淡雅的独特气质。如白色的梅花就有诗人陆游吟诵《咏梅》里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梅、白荷、白茶、白菊、白牡丹、白玉兰、白秋葵、白梨花、白水仙等,都是人们喜欢的白色系花卉。在这些插花名画作品中花器色彩总体来说是:粉青、淡蓝、浅棕、白色等低饱和度、中高明度的颜色的花器最多,其次为铁黑色、铜绿色花器较多,最后紫、黄、绿色等高饱和度的纯色花器较少。因此,传统花材和花器的配色往往有两种:(1)对比调配色。即是色彩淡雅的花材搭配华丽的或古朴的花器,而绚丽色彩的花材往往搭配素雅的或庄重的花器,这是古代插花大部分时候都会采用花材花器对比调方法;(2)同类调配色。即是明艳清丽的花材搭配同样典雅温婉的花器,或富丽华贵的花材搭配同样华彩贵气的花器,或野趣盎然的花材搭配古朴庄重的花器等,这是古代插花采用的另一种花材花器同类调方法。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花卉的种类因素,例如同样白色系的花材,有的自然隐逸、有的小家碧玉、有的高雅大气、有的精致秀丽……故不同的插花作品的配色,要根据不同的花器和花材的大小、材质、形状、种类、气质等去灵活搭配方可。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审美是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造物理念、花卉文化、瓷器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伦理道德等的综合性艺术。通过分析传统哲学、历史、书法、绘画、文学、音乐等传统艺术与传统插花造物审美特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分析传统插花花卉文化独特的审美内涵,探究古人关于中国传统插花造物审美的一些插花技巧、欣赏方式和心得体会,试图得到一些对现代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发展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袁宏道,张谦德,高濂(著).彭剑斌(译注).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0.
[2]黄永川.中国插花艺术[M].杭州:西泠出版社,2012.[3]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9.
[4]王莲英,秦魁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5][清]沈复著,张佳玮译.浮生六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
[6]黄永川.瓶史·瓶花谱解析[M].杭州:西泠出版社,2012.
[7]花艺目客编辑部.中国插花古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8]张庆善,郭光著,[清]孙温绘.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名家绘本丛书: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经典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作者:何丽华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