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扎染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扎染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扎染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

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轨迹

60年代初,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法国纤维艺术家让•吕尔萨创办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中心”,并在瑞士洛桑发起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双年展。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应该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现代纤维艺术家瓦尔班诺夫•万曼开启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教育,并为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艺术家。格鲁吉亚现代纤维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是继瓦尔班诺夫•万曼之后又一位对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国外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纤维艺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等一批老艺术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纤维艺术开始了复苏与崛起,新世纪伊始,举办了首届“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从此翻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崭新的一页。随着“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在清华美术学院开幕,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时代,由传统样式的平面形态向立体形态(软雕塑)、日用工艺品以及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各种纤维材料语言的作品发展。

传统扎染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

1.材料上的互通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材料都是它的第一语言。艺术家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使其呈现新的视觉效果。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笔者新创作的系列作品《溯洄2》(图1)中,充分挖掘了传统植物纤维材料的自然特质,利用简单的扎染语言来突出质地柔软、淳朴天然的材料美,引人联想,创作出具有遐想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

2.肌理上的互融

不同质地的纤维材料经过人为、自由地加工处理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的视觉状态,即肌理。正是这种肌理美造就了现代纤维艺术的独特性。视觉形态的肌理感受与材料的质感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艺术家赋予材质的特殊表现密切相关。如系列作品《溯洄2》《溯洄3》(图2),是笔者选择纯棉纱与亚麻,经多从扎染而成的系列作品,纯棉纱制作的《溯洄2》,因其经纬密度较稀、纱质较粗,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呈现出一种超脱原本材料质地的、新的视觉效果;而亚麻制作的《溯洄3》,因其亚麻光泽、细腻的特性,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则呈现出层层叠叠晕色肌理,这些自然而不造作的肌理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张力和触觉诱惑力。系列作品通过棉、麻来进行扎染,展现出丰富的肌理感和造型感,无数个刺绣突起的逆流而上的“小蝌蚪”,仿佛在诉说追溯、探究生命之源的秘密。

3.造型上的互存

扎染艺术有写实、抽象、装饰和组合等造型特点,由于扎染艺术具有既保留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又会呈现一个创作之外的偶然变化的独特性,从传统到现代,扎染图案造型丰富、特色鲜明,突出了造型设计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现代纤维艺术在造型上则吸收了扎染艺术纹样自然素雅、造型随意丰富、晕染色调柔和又具韵味的特点,丰富了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由传统平面的形态逐步向立体(软雕塑)、装置等形式延伸发展。如“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金奖作品《清、远、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李薇教授的作品,作者选择了真丝绢、水纱为材料,采用染色工艺,进行不同层次的叠加,在大幅面的真丝绢背景上形成一组气势磅礴、烟雾氤氲的水墨画卷,凸现幽远的意境,给观者无限遐想空间。

结语

当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纤维艺术争奇斗艳,各放异彩。作为中国的纤维艺术家,面对现代纤维艺术空前多元的今天,应该反思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该去向何处。笔者认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须立足于本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优秀的多元传统文化,从各种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纤维艺术的未来必将是民族与时代的交融,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渗透开发,是智能与创造的体现。(本文作者:欧阳瑰丽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