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在广泛吸取西方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在设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学习传统艺术,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方法及形式,推动设计教学向深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使传统艺术美运用到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等现代设计之中,强化传统艺术在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传统艺术有着正确的认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合格的建设人才;使设计艺术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把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推向世界,则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鉴于此,结合教学经验与过程分析,笔者将论述传统艺术在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希望以此作为方向,能够引起我们对传统艺术的高度重视,并自觉地将传统设计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传统艺术表现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靳埭强的作品把中国传统水墨表现融入设计,而水墨所承载的东方神韵更是其性灵之所依,他在《自在》系列花纹纸海报中表现了纸、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现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草鞋、山石、落叶、睡莲等皆为其心的关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表现了心灵修养的至美境界(见图1)。另外,被邀请参展的台湾印象海报展中的作品《汉字》系列饱含着浓情的“山”、“水”、“风”、“云”磅礴大气(见图2),让人心仪,使其深感山之“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远”,及其天地万物潜藏的天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性灵发挥得淋漓尽致[2]。这些加入了传统艺术元素的精湛的设计构思,让人“一目了然”、“一见倾心”,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真可谓是“一以当十”、“以少胜多”。

传统艺术表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书籍装帧即书籍设计。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书籍装帧艺术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除了达到保证阅读的目的,而且要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注重设计性,突出艺术性,还要赋予书籍美的形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书籍装帧设计是完整意义上的书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书籍的骨肉,为书籍注入了美的生命和活力。当代书籍装帧设计越来越注重提炼和融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其中中国古代书籍的书卷美正是在对装帧素材的巧妙、合理的运用上取得的,从而赋予了书籍一种质朴素雅之美。比如吕敬人在构思《朱熹榜书千字文》书籍装帧时(见图3),他认为朱熹的大字遒丽洒脱,以原大复制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创造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态。于是,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使用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连,如意木扣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吕敬人的另一代表作《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盒函书脊将陶艺家高振宇的青瓷器皿归纳为图形,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记号,此记号也渗透于文内、扉页、文字页、隔页和版权页中。全书的设计疏密有致,繁简得当,表现出浓厚的和谐之美[3]。建立在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现代书籍装帧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书籍的书卷美,从而赋予现代书籍装帧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传统艺术表现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将传统艺术中的图形图像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并不是对传统图形图像进行纯粹的拷贝或简单地挪用,而是在认识和了解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图像,使其成为我们设计的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制作出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标志。比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的“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见图4)。该标志造型中的4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6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无论是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上言,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流传许久的吉祥之气。又如中国邮政的标志也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势”。中国邮政的标志(见图5),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历史故事,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标志的造型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我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北京2008申奥标志(见图6),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的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藉以表达标志的主题和传达民众的美好祝愿[4]。上述现代标志设计巧妙地应用了传统艺术元素,不但很好地创新了中国特色的标志设计,而且还为进入国际性、现代性标志设计的典范之作树立了榜样。

结语

设计的民族化、现代化与世界化是一组关连密切的命题,没有民族化的设计体系,就不能从根本上完成设计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所以说,建立起一套以传统艺术文化背景为主体的全新的设计体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6]。中国传统艺术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形态多样,内涵深厚,蕴含着中华民族创造和审美的最本原的精神。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有其独特的审美习惯和传统文化内涵,发掘和提炼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元素,使中国的设计在国际化发展的轨道上更具民族特色,一直是众多设计者探索的课题,追求的目标。(本文作者:丁立斌 单位:中州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