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术课中的传统艺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课中的传统艺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术课中的传统艺术研究

如何才能在课堂上融入传统艺术的知识已经成为现在一线教师的挑战。在新的教学大纲里已经明确指出:在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中的探索与思考。

一、多元化、多角度地将传统文化渗入课堂

1.民间工艺制作,了解各民族文化

民间的工艺美术是最能反映出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的,并且它成为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独特的民族气息成为国家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的宝库中也成为耀眼的瑰宝。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感到骄傲。例如,在中学二年级里面有一节《头饰》的课,教师可以抛开传统的只是讲解的方式,把学生自愿组成交流小组,通过老师对不同民族头饰的展示,又结合了民族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差异,在教师的介绍和引导之后,交流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交流,选出小组喜欢的头饰进行制作,然后把小组最好的、最有特色的作品展现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对传统知识的讲解,学生对传统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款款各具风格的民族头饰,更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巧借诗词评价,提升学生鉴赏品位

中国的古诗词也是有着深厚的底蕴,并且反映除了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特别是唐诗、宋词,在我国诗词上的地位更是不可磨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诗词加入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中,通过古诗词的评价,能够让课堂得到延伸。比如,《画梅》这一课时,当学生把创作好的一幅幅画作展现出来时,教师可以用古诗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进行评价,这时学生的思绪会根据教师引导的诗句进行展开,想象出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挺立,这种崇高的气节是百花不能相比的。

二、传统审美和个性的形成与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全按照前辈们的章法进行临摹,这样只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效果。要想有创新精神,要把学生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对古人的作品加上自己的看法,融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然后创造出具有传统艺术的气息,但是还有现代优秀元素的作品。在教学生国画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知道蘸墨的多少,往往会因毛笔中的墨太多而滴到纸上,学生只能把墨吹开,但是吹开的墨迹就像梅花的枝干一样鲜活,反映出了出奇的效果,这样就是新的尝试的结果。而现在很多大师的作品也不乏由手指等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出来的,这样新的尝试也就是性格的培养和表现,“滴墨”也可成为一幅画作,这样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算作传统艺术的体现形式。

三、信息技术为载体,提高鉴赏实效性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美术课堂中。现代媒体的应用可以使得美术知识更加立体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学习《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运用课件把现实中学生看到的虾与齐白石老师笔下的虾进行对比,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自己总结出来不同,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感受到大师画作的独特之处。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把齐白石老师的作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结合齐白石老师的绘画故事和事迹,让孩子们在感受新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老师对艺术的追求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传承

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多种多样,在中学的美术课堂中,接触的只是其中的几部分,而就在这几种形式中,国画、书法是最能提升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只有在欣赏名家作品时发现作品的趣味,才能让学生增加对文化的情感。比如,在欣赏徐渭的《墨葡萄》时,如果在欣赏中把描绘的相关古代诗词去掉,那么学生欣赏到的仅仅是画作本身,而不能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候的指向和当时内心的写照,通过对画作的欣赏加上古诗词的鉴赏,让学生了解到除了画作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是值得鉴赏和深入学习的,这样也要求学生不仅要对画作本身,还要通过对诗的解析、书法的笔体、印章的年代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来更加全面地了解画作,对整幅画的完整性进行了补充。而通过对书法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临摹感受到中国笔画和结构的含义和美。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临摹一些大家的字帖和作品,来亲身体会出作者创作时候的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弘扬艺术,培养学生欣赏国画的审美情操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还能彰显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如,被称为凌波仙子的水仙,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这些不仅仅被古代大家们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画卷,同时还是品格和对美好的向往、诠释,因此这些画作成为经久不衰的形象。但因为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和特点不同,往往表达出来的也不相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画作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效果。比如,单枝的梅花反映出的就是个人的落魄和潇洒,但是当梅花茂盛的时候体现的就是祖国的繁荣。所以在教学中,要在讲课的同时让学生结合作者创作的背景及当时的风俗进行分析,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可以把中国古诗文穿插到绘画内容的讲解中,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同样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震撼,使学生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把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起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笔墨游戏———水仙》一课时,在进行对水仙的基本情况介绍的同时,加入朱熹的“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这样通过诗词的引用,使得学生在了解水仙花的同时还能了解古诗词的魅力,这样不仅加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能让学生加深对古诗和绘画的感悟,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谊,让学生在诗词画作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将自身的创新加入画作中,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传统的审美进行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高效、有情感和兴趣的环境下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民间展览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培养对传统艺术审美的价值观。

作者:杨珍珍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