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出发,研究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联性,在内控视角下论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风险防控、单位以及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内控评价及监督机制的建立等几个角度给出了财务管理具体的改进方向,以期对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联性分析

由于事业单位体制的特殊性,一些单位管理人员一直以来都认为财务管理只要把握好基本的收支平衡,没有必要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优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内控的角度上重新审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一)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由于事业单位的业务具有公共性、服务性、非盈利性等特点,并且资金的来源是无偿、单一的,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强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管理,能实时掌握单位整体的运行状况、资源分配情况及预算的执行进度,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内控手段加以调整优化,内控体系会随着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得到极大地充实和完善,使事业单位内部运转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内控体系保障了财务目标的实现

基于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组织、业务、机制三个方面的优化,能够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管理业务分层,量化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后,通过分析整合,嵌入相应的内控关键点,查找和处理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组织风险、业务风险、机制风险。实施内控到建立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机制,全面地覆盖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为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为财务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和引导,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还能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动态灵活地应对财务风险,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内控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强化内控,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1.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为有效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在风险高发点设置关键控制点,通过培训、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升各科室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际业务活动中严格执行。要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设计原则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预设各种风险情况,提前制定好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同时,要与时俱进,运用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御能力。

2.通过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风

险防控的应用实例以某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改革为例,该单位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内容,明确相应的财务管理权限,制定各项制度及标准,并借助系统化的财务软件将这些信息输入到系统的标准数据库中,以此构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体系。该单位对能达到较高自动化水平的这部分财务管理流程,直接在财务数据的处理阶段由系统自动比对标准偏差,对于违反既定准则和标准的业务流程,将其信息传到软件内控系统,系统会直接阻止对应的会计处理操作,达到内控的目的,防范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而对于自动化水平较低的这部分财务管理流程,在系统内嵌入风险预警机制,对系统内的财务数据实时监测和督查,将系统内输入异常的财务管理数据整合分析,形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报告,管理者依据该报告的内容,制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财务风险。该事业单位在完成上述会计电算化改革后,财务管理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财务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

(二)进行单位层面内控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内控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一般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决策机制制度八大制度类别。通过建立一整套的控制管理流程,对内控管理及操作行为作出标准化的规定,量化相关指标体系,从收支管理到资产管理以及权责分配等方面去细化,实现流程优化;加强部门之间预算管理的沟通协调,强化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执行力度,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适应能力;建立自我评价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内控制度更新模式;通过制度的建立调整控制偏差,完善内控管理模式,在制度上保障组织运行有据可依,有规可守,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2.内控信息系统建设

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有效整合财务管理的各项数据资源,保障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工作流程的可视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在信息化建设前期,首先要熟悉单位各部门的管理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其次要创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完善电算化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相关数据统一汇总分析,强化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搭建动态、完整的财务信息处理平台;最后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系统功能的有效落实,强化日常经营和成本输出环节的管理控制,准确把握单位的资金流向,保证资金安全性。提升员工的电算化系统使用水平,落实好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对接,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确保内控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转。

3.内控机制的建立

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多数由财务人员兼职管理,无法保证内控结果的客观性,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成效不高。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内控小组,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其次要通过集成财务信息梳理业务模块,匹配业务流程,完成内控机制的结构设计;还要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利用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授权,明确划分职责权限;最后要依据制定的内控制度标准,执行相关财务内控程序,根据内控反馈做出适时调整和适度的改善,形成稳定高效运行的财务内控系统。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业务优化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优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业务优化的核心,从业务过程管控出发,以内控手段实现业务事项优化,最终实现业务层面财务管理的全覆盖。业务层面的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例如,从预算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将预算管理的编审、执行、控制、反馈四个环节进行流程细化,逐步分解成不同的业务层,实现各个分解层的财务内控,使业务层面的内控措施更精准,内控手段更高效;在预算编审环节要详细到内部预算批复、采购方式变更、竣工结算交付等的管理控制,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在重要业务流程设置关键控制点,并加强控制点的监督控制工作。又如,从合同管理控制的角度来说,首先要确保合同立项的完整性、严谨性,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特殊情况要作出详细说明及附上相关材料;其次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权限,制定相应的合同审批流程,加强考核追踪控制,保障合同得到有效执行,防范合同违约风险。总之,要详细制定每个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方案,完善整个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体系,最终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业务优化。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优化

1.完善内控制度评价体系

在建立内控制度标准后,为了进一步展开内控评价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内控评价模式,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一般包括要素导向评价以及目标导向评价两种内控评价模式,前者侧重于自我评价,后者侧重于外部监管及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会将这两种模式有效整合,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要明确体系构建逻辑和评价范围,设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内控指标,并且要分出单位层级指标和业务层级指标,在设计时分为一级指标纲目、二级指标科目,将一级纲目分为预算控制、收支控制、资产管理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等六个类别,二级科目会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最后,将制度条例设计以及执行分为尚未完成、基本完成和全面完成三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内控评价。

2.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首先必须灵活运用数据挖掘、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手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会计电算化平台,全面融入各项财务管理流程,动态处理财务数据,严格控制管理权限,对业务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监督跟踪,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智能化管理要求。另外,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定期核查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严查大额资金审批制度,控制非日常业务支出,加强票据凭证的审核管理,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各岗位的履职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内控视角出发,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能有效地约束财务管理行为,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序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02):64-66.

[2]江淑霞.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8):100-101.

[3]何为.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时代金融,2018,No.693(11):188+195.

[4]吴霞春.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60-61.

作者:王绵沐 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