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经费缺口问题十分严重
可以说自从科研事业单位出现之日起,经费缺口问题就一直伴随着单位的发展与成长。本来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及各种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经费缺口和经费不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未能落实到位,从而出现了许多因为经费管理及使用不善而造成的经费缺口,经费缺口一旦出现,不仅会影响单位的自身工作开展,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全面建设,因此开口要经费成为了许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日常,甚至某些单位开始巧立名目、各种讨要,但是要来的经费又没有真正用到该用的地方,天长日久,缺口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讨经费过生活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给单位的自身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造成很大程度的经济压力。
(二)固定资产管理漏洞较大
固定资产是科研事业单位进行科研项目开发及推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方面过于随意和浪费,许多固定资产的使用只是一时,完全可以通过租赁或者借用的方式解决,但是某些单位或部门却往往选择直接购买,使用之后资产边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被一些存有私心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据为己有,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恶劣影响,同时也直接造成了单位资产及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其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许多设备、机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维护和修缮的状态,从而造成设备快速老化、破损,无法进行正常使用从而提早报废。
(三)预算管理工作问题严重
更为严谨、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推进。但是当前情况来看,预算管理工作过于粗糙、浮躁。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研发与一般企业进行生产建设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科研项目开发具有投入不确定性、产出不确定性以及周期不确定性。所以在预算管理方面往往采用广种薄收的形式,每个环节都给予大量的预算支持,但是在预算执行方面却相对松散,许多时候都会超出预算限定范围。这似乎成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一种惯例。但是这种执行管理却极大的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完全不符合预算管理严谨、科学、规范的原则与标准。而且这种预算管理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只是一种表面文章,长此以往,不仅难以通过预算管理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反而会更加制约其正常管理的开展。
二、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一切管理活动想要切实开展都必须首先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来说,科学的管理意识不仅仅表现为了解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加需要真正的加强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知识和内容,了解如何将这些管理原则及方法应用于具体管理当中,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管理活动中进行全局筹划、运筹帷幄。同时这样也才能真正带动起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管理者和具体工作人员参与到财务管理的制度执行当中,为财务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才能够提升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质量。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精细化、统一化与规范化。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将过去的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的传统编制方法改变为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就是要以单位的当前发展需要和部门需要为预算编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确保单位发展和部门职能转型都能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让预算管理真正发挥出助力单位全面发展的作用。而想要切实加强零基础预算编制的真实性、有效性与科学性就要真正做到对市场深入了解、对单位及部门实际需要有效分析,这对于预算编制人员来说又提出了一些新挑战,所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也非常必要。在预算编制的周期方面也要将传统的年初编制年尾决算的模式转变为滚动式预算编制,将编制周期分解为年度预算、半年度预算、季度预算以及月度预算。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预算执行空窗期,确保资金运作的任何阶段都能够处于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当中,同时也有利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纠正编制疏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同时,对于科研单位来说,在预算管理方面还要加强对项目研发每一个换季的精确控制,加强对每个环节预算定额的研究、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作用,提升项目研发的质量及经费使用的价值。
(三)加强经费管理
经费使用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要有效区分普通经费与专项经费的管理。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建立专项经费管理部门来进行统一安排,严禁专项经费的随意挪用,同时要加强专项经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内部审计工作,激发起工作主动性以及工作行为的自律性。同时要进一步合理化经费使用,避免部门间的盲目攀比,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及使用成效必须进行严格的跟踪记录,避免经费使用过程中浪费与挥霍,有效提升经费使用的实际价值。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采用固定资产档案跟踪管理模式,从购置、管理、使用、回收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通过签订责任保证书的形式确定使用者及责任人的具体责任,确保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在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修缮环节也要确定专人专项管理模式,并签订责任保证书,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作者:康忠芳 单位:重庆农科院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
1.1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有财务管理岗位或机构,有些部门没有设置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责任不是很明确,有的单位只是安排几名内部工作人员担任财务管理的角色,在其他岗位附带做着财务管理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内容比较杂乱,什么都做,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有些单位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由于精力不够,就无法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在财务管理方面设立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则,但是不够全面和科学。更多的事业单位只是把制度当成空头白话,贴在各个角落,但是却没有落到实处。遇到财务管理的各种问题,领导者还是脱离制度来做决定。失去制度的制约,财务管理就又可能被某些人利用来非法谋取自己的利益。比如在账目上做手脚,做假的报销单骗取国家税金。
1.2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大
财务管理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影响着事业单位和国家事务的正常运行。国家给各个事业单位投入必要的资金数量,事业单位利用这些资金维持着整个机构的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并不用盈利回馈给国家,更不把这些资金返还给国家。事业单位利用资金开展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资金的浪费,甚至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会出现利用公款进行个人活动的现象,比如吃饭、用车、旅游、唱歌、洗浴等等。这些问题都源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国家和监督机构没有对各个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财务状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督。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事业单位上交账目和报销单,就草草了事,监督机构并没有谨慎细致地对每一项开支进行核对,导致有漏洞可钻。
1.3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力较低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比较低,他们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事业单位正在改善这个情况,但是即使作为具备专业知识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未免会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如今的社会更新迅速,财务管理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也不断变化。而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对策
2.1改进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不仅要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更加具体和明确地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能和责任,以及各种工作内容的要求和流程。而且并不是每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都适用于同一套制度,应该根据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要避免语言上的晦涩难懂和空泛理想,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安排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而不能一人多职。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能都要明确划分,确保分工明确,避免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发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不能把这些制度高高挂起,而要身体力行,在处理工作事务时遵循制度要求。
2.2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监督财务管理工作不只是事业单位内部的事情,还是其他监督机构的责任,以及人民的责任。国家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去监管各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和财务情况,但是还需要更加细致地核实具体情况。而不要拿着事业单位上交的报告,核对一下报表和账单就万事大吉了。监督机构要尽量独立,不受事业单位的影响,客观地实行监督职能。而且在发现违法违纪的情况时,要及时上报,严厉处理。通常来说,人们很少关心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虽然会怀疑这些单位到底把资金花在了哪里。但是他们没有相应的渠道去了解,只能想想而已。事业单位的财务应该逐渐趋向透明化,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各项开支,了解其资金使用情况。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但是还远远不够。
2.3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事业单位首先要把好关卡,招聘和录用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避免任用通过私人关系或金钱走后门的人。事业单位增加已经任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给他们创造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平台。事业单位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的角色,而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如何引进更多的资金,如何花掉已有的资金。如何对财务进行管理,才是重中之重,才能够走得更长远。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政治素养,学习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并且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专业能力,还要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三、结语
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国家和人民来说至关重要,而要保证事业单位顺利运行就需要有效而科学地财务管理。目前,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还存在许多缺陷,从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此,事业单位需要提出有效的对策,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作者:赵万政 单位:南阳市财政局
第三篇: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
一、目前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会计核算方面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方面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而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根据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行文化事业单位可以自行决定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购买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提折旧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由于成本中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虚增了盈余,同时购买时直接全部记入支出,这样核算虚增了事业成本,且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在成本核算方面,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
(二)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不全面
受预算机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只有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收支汇总情况,没有按企业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告,使得报表反映情况相对狭隘,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和合理性分析。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绩效考核,强调的是预算管理,例如财政部在审核单位报表时过分看重预算和决算的数据一致性,尤其是收入数据不能出现大的偏差,这就迫使各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的是预算和决算的差异,而忽略了经济效益,导致成本核算粗放,分析内容上侧重于数据对比,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与预算相符但却背离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求。另外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因此对现金流的关注度不高,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较大,资金使用率低下。
(三)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
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只是简单的进行事后的核算,现实工作中好多单位对不少的经费开支实行实报实销,只要领导签字了就能报销所有的费用,而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来执行。有些单位财务人员只是担任一个“付款员”的角色,缺乏对各项资金使用之前的科学规划和预测,也没有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资金收支考核工作停留于表面,导致财务监督成为形式,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四)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工作薄弱
长期以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一直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长期得不到重视。一方面大多领导内控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许多文化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内部控制知识,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规章制度,有些甚至把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2014年我国才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之前一直没有正式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些文化事业单位一般用财经规章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考虑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只是将其他单位的制度直接照搬过来使用,根本无法实施。另外,大部分文化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审制度,如何进行内审,审后如何处理,都没有明确规定,有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内审部门岗位,这些薄弱环节无疑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改革思路
(一)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观念
转企前,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方式、资产核算方式、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都与企业有差别,为此转制单位要做好最重要的会计衔接工作,转企后要按照《企业财务通则》重新设置合理、统一的会计科目及核算方式,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提取折旧和摊销、收支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同时,转企后的单位员工,不管是高级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树立成本核算的概念,使全体员工形成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减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另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后,还要做好后续工作,及时搜集整理分析各种财务会计信息,定期对成本项目进行审核控制,开源节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后要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按照企业化财务管理的要求,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与披露来实现有效监控,弥补之前报表信息不充分、不深刻、不能满足信息相关者的需求的缺陷,细化成本核算和收入费用核算。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无论是在分析方法上的选择,还是在指标上的确立,都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其中事业单位转企后要重点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增加现金流量表,加强现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规范预算,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地规范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关系的有力制约手段,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转企后的文化事业单位要时时刻刻关注市场动态,对单位的经营收支做出全面预算控制,建立一套事前做好预算安排计划、事中做好监督控制、事后做好总结分析的管理模式,使资金收支严格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对无预算支出要严格限制。通过制订和执行全面预算,实现财务管理关口前移,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中管理、事前管理,增加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将业绩考核与预算指标挂钩,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有效,可以极大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降低财务风险,规避财务舞弊的发生。转企改制后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一方面作为企业核心力量的管理层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规范内部控制过程,构建起一套完整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牵制机制,努力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相制约、相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做到管理制度落实到人、到事,避免责任不清导致的问题推诿。同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切实落实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监督的各项措施和制度,保证财务内控体系的实施效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内控水平。
(五)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培训发展机制
要加强转制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一方面,强化财务人员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要让投资风险、筹资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收益等基本财务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建立和实施财务人员培训机制,系统安排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化教育和改革制度的科学化理论培养,为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机制发展化道路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转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对于改制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结合本行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实施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尽快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作者:孙红梅 单位:中国民航报社
第四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索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理念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意识差,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随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更不能谈到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政策法规的学习还缺乏落实,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理财过程中并不能严格依法办事;还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差,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工作原则,忽视了财务管理精确、严密、及时的操作思想;甚至利用工作之便,以权谋私、公款私存,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破坏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2.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着弊端
预算作为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基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对预算的监督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在这三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问题。首先是对预算的编制不够精准。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还存在不少问题,预算编制的内容并不能完全反应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状况,更无法科学的体现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例如有的事业单位为了基于上报预算编制的数据,经常是依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数据进行修改后构成今年的预算数据。使预算资金出现不准确、财务决策有很大随意性的问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采取的是零基预算的编制方式,但是,由于零基预算的核实工作量较大、确认较难、长期的工作惯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力量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再看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在实际执行中严重缺乏有效的约束力,这就造成执行过程与预算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账、隐瞒部分收入等现象频发,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再例如:在基建方面,有的事业单位为了向国家或地方财政争取更多的资金,在不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过多的申请工程经费,一旦经费得到批准,又会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同时建设多个项目而造成经费的闲置与浪费。最后再研究对预算的监督。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缺乏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很多领导关注的只是钱,如何才能向上级部门申请到钱,而对申请到位的资金如何有效的使用并不重视。即使有的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跟踪,也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根本不考核资金的效益与成本。
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上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能在预期内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事业单位不同于盈利性质的企业单位,由于缺乏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与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很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十分随意、松散,很多都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例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性与严格性。还有的事业单位在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后,盲目的购进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使用率较低,从而使得固定资产价值的编制与使用价值之间的隐形流失。例如:我国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验室花费大量的财政资金购进的实验设备使用率非常低,有的低于20%。还有的固定资产在购进时并没有经过公开招标,而是采取暗箱操作的方式,使得固定资产的购进缺乏透明度。事业单位除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外还存在货币资金管理的不健全、缺乏对日常办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的有效管理等问题。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
1.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
进入信息时代,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事业单位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意识。作为财务人员必须站在时展的最前沿,准确的把握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在降低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福利效益。财务人员要借鉴以往工作中的教训,或吸纳西方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用新的理念来武装自己。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拒绝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诱惑。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随着我国财政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的不断推进,预算管理将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涵盖方方面面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内容将得到充实、财务管理的方法也将更加切合实际。事业单位上至单位领导,下至财务人员和普通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与突出地位,清晰的认识到只有科学的、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财务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3.加强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管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与高效使用,事业单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逐渐完善资产的管理。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主要内容。例如: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必须经过专家的评审论证,对于比较贵重的大宗仪器设备的购买做出科学的论证,再由职能部门根据论证的结果进行购买或不买的决策。尽量减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低效购置。另外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必须加强,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使用。
作者:王淑芬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合作医疗办公室
第五篇: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强化会计核算职能为主,对管理职能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由国家拨款,负责完成其自身承担的社会职能,单位所支配的资金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单位自身的经营活动较少,其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和控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必须逐步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增强成本观念,树立效益理财意识,加强对单位的资金成本、支出结构等的深入分析,由核算报帐型会计向财务管理型会计方面转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认真,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忽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比较积极,但在执行预算时又缺乏及时、科学的督促和评价,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只想着多要钱、好花钱,资金使用管理薄弱,资源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随着国家对预算资金管理、审计的进一步规范,许多单位多要来的资金却难以按时、按规定使用,导致预算不能按时执行,出现年底突击花钱、违规用钱的现象。有的单位对预算资金使用进度和使用效益未认真进行跟踪管理,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资金项目未能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有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具体财务工作无章可循,一般情况下按长官意志办事。许多事业单位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多种原因不能严格执行,如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不支持,建立的规章制度不带头执行,导致财务管理制度难以严格执行;也有的单位财务人员思想觉悟不高,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就行,会计业务处理主要以领导意志为主,不愿坚持原则,不能严格按规定办事,致使单位资金管理不规范,执行财经纪律不严格,资金分配、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措施不到位,审核、监督、控制体系不完善
财务管理措施及相应的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只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审核、监督、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正确、有效进行。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审核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有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有的单位未建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还有的单位有章不循,将已建立的管理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失去了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依据和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同时,也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管理体制、工作要求、资金活动、人员配置等情况来具体制定。事业单位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人员必须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同时,要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要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内审、监督、控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保证预算执行、控制潜在财务风险、规范财务工作的重要制度和措施,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运营活动始终[2]。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内审、监督、控制机制,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监督和控制工作,加强财务监督,随时监督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及流程,规范财务活动和财务工作,严肃财经纪律。要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因为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而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
(三)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编制并认真执行财政预算
编制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事业计划的全面完成起决定性意义,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首先,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财务人员和单位有关领导要共同研究,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既能保证事业计划及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又不能随意加大预算,以免浪费。要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批准,就不得随意更改,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预算科目安排业务支出,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第三,要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逐步健全保证资金安全的运行机制,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以预算促项目,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促进预算的科学、有效、规范执行,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工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系统培训,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依法依规办事,保证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加强宣传,教育职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须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事业单位高效、有序运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陈惠花 单位: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分中心
第六篇: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基建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在基建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参与程度不足,往往只有在最后进行财务数据的整理与总结,对于管理过程参与不多,从而造成一些工作上的被动。此外,管理队伍的素质偏低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于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相关问题不够了解、技能缺乏、理论不够扎实等,都直接影响到她们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再次,财务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未能采用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让许多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出现延时、错误及疏漏,给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造成很大程度的阻碍。
二、提升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被动的从事实务操作等繁琐、简单的内容,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发展条件下职能及功能的不断转变,财务管理工作也应该向着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科学发展决策的方向进行转变。因此在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首先就是要正视财务管理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单位领导者在相关问题方面的学习与掌握,这样才能够站在领导岗位上更好地掌控全局、运筹帷幄。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以正确管理意识指导正确管理行为的良好局面,也才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有效参与到基建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渗透与质量提升。
(二)具体工作质量建设方面
1.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参与力度
树立财务管理是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的正确认识,因为无论何种建设活动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供给,因此为了有效发挥现代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必须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参与而不能仅仅将工作停留在事后的数据分析与汇总等简单实务层面,这样不仅无法实现对过程的监控及管理,在事后分析过程中也会出现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而发生数据分析失误、滞后等连带问题,从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质量。
2.积极着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种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企业、机构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质量都必须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加以提升。对于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具有规模更大、人员更多、涉及面更广的问题,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手段升级就显得更为重要。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要切实普及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的各种硬件设备,并根据实际基建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从而确保软件使用能够适应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避免资金浪费。此外还要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网络沟通平台建设,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财务部门与单位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交互与传输效率,确保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提升会计信息收集的及时性、有效性与精确性。在管理平台及数据交互平台建设过程中,还要针对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专门的管控点设置,例如资金预算管理控制点、成本控制点、合同控制点、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点、设备与物资管理及使用控制点和建设款项收支控制点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网络,真正确保财务管理渗透于基建项目开展的方方面面。
(三)加强内外监控体系建设
内外监控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在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能够开展得更加顺利,同时也能够起到对整个基建项目施工及运作全面监控的作用。在内部监控体系建设方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构建单位自己的内部审计管理小组或专门机构,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将其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与严肃性真正的固定下来,同时在审计队伍的人员构成方面,既要吸纳原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审计工作,以便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能够更好的贴合单位建设项目的具体需要,同时也要加强与社会专门化审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借助多年来从事同类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士的帮助来为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定出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审计管理规范与细则,实现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系统化。在外部监控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协作,同时加大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提升大众在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及监督方面的监督自觉性与主动性,单位自身也要加大实体沟通渠道与网络沟通渠道的建设工作,以便更好更及时地获取社会监督信息,促进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质量提升。
作者:苏平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项目执行一处
第七篇: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财务管理的困境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不匹配
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大多实行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实际操作中,要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满足财政会计报表与事业单位报表的要求,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仍然沿用收付实现制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然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成本核算产生较大障碍。
(二)内部成本核算随意性大,缺乏统一的、客观的成本管理目标和成本核算办法
为提高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逐渐开始重视成本核算的作用,往往采取在内部进行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办法,调整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以消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局限。但由于各地广播电视媒体没有统一的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也缺少一个行业管理规范,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不科学、不规范、随意性大的缺点。
(三)资产总额大,固定资产管理缺位
广播电视是高投入、高消耗、重装备行业,设备更新换代快,固定资产规模庞大。但是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普遍存在重购置而轻管理的状况,这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固有缺陷,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计提折旧、不进行减值测试等也是非常不合理的,无法真实反映各地方广播电视单位管理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尽管国家广电总局根据财政部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规则,重新修订了广播电视行业会计制度,实际操作中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人力资源管理混乱,核算难度大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员编制应该说是相对稳定,人员的费用支出是一项大的支出。由于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近年来,为促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或其它工作的需要,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往往在人才使用方面出现了多种性质并存的状况,内部各部门拥有较大的自主用工权,人员流动性大,往往进的容易,出去难,管理混乱,给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背上沉重的负担。
二、加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成本核算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近几十年体制改革的力度也比较大,财务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方台要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制定适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要与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战略相匹配。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已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单位自身管理的需要开展内部成本核算。在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广播电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广播电视媒体可以部门、频道为单位进行部门二级核算,也可按内部各部门的功能将宣传、经营及职能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和考核,成本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经营活动的成本,还应包括与日常运营有关的必要开支。有效开展内部成本核算,正确处理好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通过持续合理降低运行成本、做大做强内容产业来增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潜力,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
(二)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的的核心是对单位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尤其要加强预算管理,要考虑编制预算项目的细化程度,对一些基本支出项目中定额标准的制定要注重科学性、准确性,以防止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预算编制要经过自上而下、由下而上多次论证修订的过程,体现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将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结合起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收入的组织、资金的运用到财务成果的分配都要编制相应的预算,并按照时序进度对各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从而实现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强化资产管理
对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大方面,一是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管理除了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还要特别加强对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加速资金流转,防止坏账、呆账的产生。二是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重点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内部综合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已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单位人、财、物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经费审批流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资产清查报废管理制度等等。对内控制度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价也是广电媒体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实现预期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
(五)加强财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当今,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日渐趋同以及国家的税收政策、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推陈出新的大环境下,不断的学习,补充新的知识,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财务部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专业技术高的成本核算专职队伍,是搞好广播电视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选拔好成本核算专职人员,对其加强政治素质的培养,并狠抓业务素质的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二是要加强岗位轮换,一方面有助于每个财务人员全面了解单位整体财务核算体系,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适岗能力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内部会计控制风险。
三、小结
财务管理是地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效益、走向市场化运营的必由之路,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在内部绩效、效益控制和信息提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各单位的自身内部管理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出真知,在总结中出理论。
作者:高漫月 单位:盐城广播电视台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
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编制合理的预算机制,实现预算的内外统筹,将收支项目细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支出结构。将部门预算严格化,支出需按照时间、项目和进度执行,遵守以收定支的原则,保证年度收支有结余,或是保持平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事业性的支出,需加大比重,相对减少管理等消耗性的支出,确保预算能够切实可行。在预算编制完成后,需严格的执行,执行时,可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财务行为进行约束。行政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实现应用较低的事业成本,而获取最大事业绩效的成本管理目的②。在现在的财务管理中,不仅是对预算资金的基本收支管理,还应包括将绩效作为指导的成本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投入的减少,均能够有效地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具体的方法可结合资源共享等方式。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需注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以此促进财务管理团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进而提升成本和资金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单位的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需重视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并尽早的进行处理。对于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需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管,对各单位每年的内设机构财务收支状况和整体的财务管理状况实施全面的审核,并且撰写相应的审核报告。严格处理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纪现象,在必要时,需向上级部门反映。其监督力度的加强,需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做出相应的要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跟踪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需认真的贯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升对领导离任和任期的财务审核力度,在领导离任时,需保证财务审核已清晰的完成,并且将审计的结果作为下任领导的任用标准。若是领导在任职期间,产生较大的财务问题,或是未按照审批,造成大额负债的情况,需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需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持证上岗的制度,并将考核严格化。在职财务人员,需鼓励其接受再教育,或是内部开展培训活动,为其注入新的知识,在提升会计知识和技能学习和处理水平的同时,促进其知识结构的优化,提升对管理、金融、法律和计算机的学习,让其树立起现代的理财观念,注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③。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应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和牵制制度的建设,以及重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此外,还需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的能力,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局出发,提升其总体管理水平。
作者:贺美 单位: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