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一校多区财务管理实践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一校多区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格局和组织形态。它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单校区办学条件下的管理已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发展需求。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相应地也面临新的冲击和难题,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本文立足实际,对一校多区办学条件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析,并有针对性地就解决其问题进行对策性的梳理和探讨,以期对改革完善一校多区财务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一校多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在一个独立的法人办学实体及其统一的组织领导下,有至少两个地理位置不相连的校区办学的一校多区办学格局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学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单校区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财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面对一校多区的发展环境也日益显露出不适应性,面临新的管理难题。因此,针对一校多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索研究,以促进一校多区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是当前一校多区财务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及其财务管理特点
一校多区作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产生主要有合作办学、校区扩建、优化资源(如学校合并)等途径,与此相应,当前一校多区办学主要有在一个主体校区的领导下,分校区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体系和分校区作为下属单位在主体校区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运行两种模式。这使其财务管理相对传统的一校一区而言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管理成本增加
一校多区办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办学成本、办学地点增加,这打破了传统的单校区办学模式下财务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大大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成本。一方面,多个校区空间上的独立性使得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很难做到资源共享,每个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机构建设往往需要增加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加以管理,这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机构一个变成多个,人员岗位由一岗一人变为一岗多人。另一方面,一校多区“多合一”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学校财务管理要统一于学校决策和整体发展需要,而多校区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需要财务人员往来于各校区之间予以协调平衡,以适合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发展需求。这一定程度上使学校财务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
(二)管理环境复杂
在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下,各分校区往往地处不同的区域管辖范围,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其财务管理除了要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校区之间的关系外,还须处理好校内外和各校区内外的各种关系,尤其是与当地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的关系,分校区越多,需要与其沟通协调的职能部门就越多。此外,在合作办学的情况下,还需要处理好与合作方的利益关系,尤其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情况下,既要考虑企业的利益需要,更要考虑学校发展的整体利益需求。这使得学校财务管理环境呈现出了明显的复杂性。
(三)管理难度加大
与传统单校区办学模式相比,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的资金来源不再是单一的财政拨款,而是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如银行贷款、校企合作、社会捐资助学等。资金来源多样化。如何有效筹集资金与合理、有效的使用、支配所筹资金就变成了财务管理的一个难题。其次,多个校区办学使学校资金、财务管理比较分散不集中,资金链较长、管理环节增加,在财务管理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等过程中,难以建立起适宜的管理体系,财务经费收支分配难的准确掌控,资金使用流转情况的有效监控等相关工作难度加大,进而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难度。
二、一校多区财务管理需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相对传统一校一区办学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而言,一校多区财务管理由于学校办学模式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其面临的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增加,因此需要解决许多新问题,以实现一校多区财务有效管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支出项目复杂与有效监控的问题
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运作,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在不影响学校本身正常有序运行的同时搞好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建设必然使学校财务支出增加新的项目内容和增长点,这些新增项目内容和增长点涵盖了新校区的所有软硬件建设,关系到新校区的生存发展,相应地也关系到学校整体的生存发展。如校舍建设、图书资料购买、教学设备采购、机构设置、人才引进等等。所以,学校财务支出不仅要满足主体校区的有效运作需求,也要满足新校区建设发展的需要。然而,新校区与主体校区在财务支出项目内容上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两者既有共同的办学必备支出项目,也有“新”“旧”校区规划、定位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支出项目,这些项目常常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缺乏有效监控。故而如何有效监控这些复杂的支出项目,是一校多区的财务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二)资金业务量大而散的统筹问题
传统的单校区办学模式向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转变,既包括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也涵盖了学校教育内涵与质量的提升。与多校区办学模式相对应的,是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师生人数的增加,这决定了其资金收支流通量增大,经济活动比较分散,财务关系较为复杂等特征明显。即多校区的运作使得学校资金分散特点比较突出,教师工资、学生学费、科研经费、交通费、建设资金等均分散多头管理于各校区,缺乏统一的协调、调配机制,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难以集中统筹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如何集中统筹多校区办学模式下资金业务量大而散的问题是一校多区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三)财务预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问题
相对由财政拨款、资金来源单一的单校区办学模式而言,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筹资渠道和资金来源常常多样化,以及各校区因建设途径和方式等决定的隶属关系、办学理念、办学性质、财务制度、收入分配等的不同,其财务管理中预算收支往往会出现多口径与不稳定性的特征,使得财务收支难以科学有效的纳入预算,学校财务预算监督缺失、预算支出缺乏有效制约等问题将随之出现,进而削弱了学校财务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根据一校多区办学实际,建立适宜财务预算体系,增强财务预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确保学校各项事业计划与预算任务的统一、协调是一校多区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
(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资金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深入发展,学校相关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也随之展开,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一校多区办学内涵和外延相对单校区发生了深刻变化,其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更加丰富。比如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管理内容精细、工作层次多样等。对此,原有单校区办学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客观需要建立起适宜的全面系统和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新的模式建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旧的制度已废除,新的制度还未建立,或者虽已建立,但不完善。形成财务管理的真空地带,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隐患。”[1]
(五)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单一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管理内涵丰富、管理内容多样、管理范围广大。就财务管理而言,与此相适应,学校财务管理中不仅需要配备结构合理、相应数量和岗位的财务专业工作人员,且工作人员还必须具备新的思想观念、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相应的技能技术,尤其是对现代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需要,以克服单校区办学条件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带来的不适应。因此,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财务管理中需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三、当前一校多区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校多区办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标志。同时由于办学资金增加、资金运行环境复杂、管理要求提高等原因,是该办学模式下的财务管理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管理体系落后
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然而,在现实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几乎所有学校在财务管理上却依然沿用传统单一校区办学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体系,观念滞后、方法传统,财务工作往往局限于记账、报账等范畴,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单纯的核算型工作,而且在各校区间的财务工作往来中主要依赖于财务人的来回奔波,缺乏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对多校区办学环境下存在及需要解决的资金成本问题、效率问题、财务风险等问题缺乏应有的意识,观念淡薄,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如在预算管理方面政策缺乏指导性、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在收入上筹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缺乏风险意识、学费收缴工作缺乏协调;在支出管理中财务支出规模大、新旧校区教育资源重复投资情况严重等。[2]
(二)全面预算困境
全面预算是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财务管理中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由于学校资金链较长、中间环节增多、筹资渠道多样等原因,使学校财务管理在全面预算中常常面临预算收支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因此,建立全面科学的预算体系是一校多区办学环境下学校财务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时下多校区办学的历史不长,其财务管理也处在探索阶段,在当前一校多区的财务管理的预算过程中,多数通常采用增量调整预算的编制方法,简单地在上一年预算的基础上,主观地上调一定比例,这常常因为新增经费不能如期到位等问题导致预算统筹与实际收支失衡,进而随意更改预算内容,甚至巧立名目增加预算,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
(三)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困境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实践主体,需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加以配备。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对学校财务工作人员的配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根据学校规模和资金收支情况设置财务岗位、配备财务人员,也需要根据学校的性质、管理体制、办学定位等实际优化财务人员队伍结构,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一校多区办学“由于各校区之间空间距离的存在而呈现多中心的特点,打破了单校区办学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使原来单一的机构变为多个分机构,使原来的一岗一人变成了一岗多人。从而造成财务管理人员分散,组织结构复杂的状况。”[3]此外,由于学校以教学、科研为重的特点,不少学校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更多的倾向于教学、科研岗位的设置及其人才引进,从而忽视对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导致财务工作岗位及其人员不足,出现一人多岗,甚至非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串岗现象,破坏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使学校财务管理及操作缺乏规范,并带来了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
四、一校多区财务管理改革创新思路
要搞好一校多区财务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一校多区办学实际,更新管理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符合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与运作机制。
(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产生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观念更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新的教育事业发展观在办学模式上的具体体现。因此,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是一校多区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一校多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对一校多区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制定出与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相符的财务管理规定、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一校多区办学实际,在其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以传统的簿记方式进行,而应重视计划管理、预算控制,尤其是对财务相关事宜的事前调控和事中管理,在资金的收支、资产的配置采购等一切财务管理工作既要立足于各校区的实际,又要服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依托校园网建设资源,建立学校财务内部管理系统、构建学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基于会计电算化开展学校财务相关工作的校园财务网络化管理系统。它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储存量大、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传输速度快等优势,统一会计核算口径,提高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及时有效地解决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由于校区分散导致的学校财务信息数据分散、不同步、难以统一管理,以及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的低效率等问题,进而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学校有限的资金运行,充分发挥学校财务管理应有作用,是提高一校多区财务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的成败。有针对性地加强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对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在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自然也需要建立一支相应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当前,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强化财务人员的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降低或克服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对财务管理提出的高要求和财务工作人员相关意识欠缺的矛盾问题,以及多校区由于空间、人员等分散难以有效监管容易出现的玩忽职守、违法乱纪等风险。二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应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建立一支符合一校多区财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队伍,以解决多校区办学环境下财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其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相脱节的问题。
(四)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开展的好坏。一校多区是空间和人员的分散性和目标的统一性相结合的办学实体,在其财务管理制度上既要考虑到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各校区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更要考虑到学校整体的发展利益和目标要求。因此,建立实行统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即在学校宏观的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和调配资金及资源、统一收支预算、统一财会业务的条件下,各校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调配和使用相应经费,并在学校统一制度下制定适合自身的具体使用办法和实施方案。这是由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内在管理要求,有助于解决多校区间产生的预算收支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等预算问题,推进多校区财务工作有序、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孙响林.多校区高校的资金安全问题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91.
[2]黄黎.加强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9.6(12):50.
[3]王同孝.高等学校多校区财务管理实践性思考[J].会计之友.2012.(2):4
作者:李艾琼 单位:云南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