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

摘要:上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业已诞生,但到目前为止,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本文从阐明管理会计应于高校财务管理的趋势出发,强调了应用的必要性,基于实证研究分析了四个典型的案例,并提出了加强应用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财务管理;应用

管理会计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强调内部资金使用效益,旨在加强事前的决策和事后的绩效评价,并使之成为良性循环。具体上,管理会计要求使用权责发生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在成本管理上应用量本利分析和作业成本法,在绩效评价上应用平衡记分卡。2014年11月13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快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虽然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高校新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要求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细化了内控的制度,这些都对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是必然趋势

(一)培养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自己的品牌专业、精品课程、著名老师和口碑等。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将主要的人、财、物力投入到最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面和领域。

(二)科学核算办学成本的需要

管理会计将从分析成本性态入手,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进行科学分类,按照工业工程法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从而科学核算办学成本。在此基础上,计算办学保本点,预测今后办学收入、成本和利润。

(三)有助于管理好高校的“三资”

通过管理会计加强高校经济决策,有助于管理好高校的资源、资金和资产。以前的高校财务管理,“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管理会计将细化责任,在高校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将“三资”归口管理。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实例分析

(一)按成本性态将办学成本科学分类,加强预算管理

1.固定成本:总额固定不变,随学生人数增加,单位固定成本减少。又分为:(1)酌量性固定成本,如教职工培训,招生宣传,科研试验等。(2)约束性固定成本,如离退人员经费、机关及教辅人员经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等。编制预算时,可通过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消灭浪费来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绝对额;经济合理,规模适度地利用高校扩招能力,提高招生率和就业率来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2.变动成本:总额与在校学生数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主要有:学生奖助学金、物价补贴、实验费用、实习费用、生活困难补助、物价补贴、教师课时费、实验人员工资等。编制预算时,应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配比指标,以此作为制定各职能部门和一级学院的经费开支标准的依据。3.混合成本:其总额既非完全不变,也非随在校学生人数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有时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主要有:科研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学业务费等。编制预算时,应首先确定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建立Y=ax+b方程式(其中:Y表示总成本,x表示学生人数,a表示单位变动部分成本,b表示固定部分成本)以确定影响金额。4.决策成本(项目投资):(1)机会成本:是选择一个项目而放弃其他中收益最高的一个的代价。(2)重置成本:是指从市场上重新购买一个相同资产的成本。在针对项目投资编制预算时,应运用生均成本、在校学生数、生均收益等基础指标,并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回收期法等决定固定资产是否要更新,还是举债购入或者租赁。

(二)利用“本-量-利”模型,分析高校盈利能力

简单地说,可以把学生数量归结为业务量,即“量”;“本”为办学成本或教育投入;“利”为事业结余。1.简单的本量利数学模型会计原理:利润=收入-成本=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业务量×单价-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应用公式:L=(p-b)X-a其中:L为事业结余,b为生均教育事业支出,a为固定成本总额,X为招生人数,p为生均教育事业收入,x为保本招生人数。那么:计算保本点公式:(1)保本招生人数x=a/(p-b);(2)保本学费收入=[a/(p-b)]×p;(3)生均边际贡献=(p-b);(4)边际贡献率=[(p-b)/p]×100%;(5)安全边际率=[(X-x)/X]×100%;(6)事业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预计招生数计算公式:(1)目标利润=预计招生数×边际贡献率-a;(2)目标利润下招生数=(a+目标利润)/(p-b);控制变动支出和固定成本公式:(1)目标利润下的人均教育支出=人均教育事业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招生人数;(2)目标利润下的固定成本总额=预计招生数×(人均教育事业收入-预计人均教育事业支出)-目标利润。2.比较复杂的本-量-利方程假设某高校某年收入与成本相等,刚好保本,利润为0,有如下方程:[(c1+c2)-B](s1+s2)-A+Z=0其中:c1表示生均财政拨款,c2表示生均学费和住宿费收入,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s1表示大二到大四往届在校生,s2表示当年拟招大一新生数,A表示固定成本,Z表示学校自筹资金或创收收入。如果收入大于成本,就有结余,那么:结余=[(c1+c2)-B](s1+s2)-A+Z

(三)应用平衡计分卡,优化高校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是以组织愿景和战略出发,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及与成长四个方面将组织战略目标和日常业务管理系统相互衔接,为组织确定实现战略目标并建立综合衡量指标和战略执行体系,最终将战略变成具体的行动。高校在年初规划绩效评价方案时,可在这4个维度上设置相对科学的考评指标,举例如图1:

(四)在投资决策中应用净现值法

案例:某高校要将另一个校区建一座实习基地,需要投资10000万,该校进行了招商。某公司中标,要求以20年合作经营权为回报,双方对半分配收益。按目前收入水平预测,未来20年新建实习基地可获收益20000万元。如果按市场利率(一般为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10%预测,高校的投资回收最低年收益=20000/(P/A,10%,20)=2349.18万元。也就是说,在不考虑维护成本的情况下,该高校如果想盈利,其改造后预期年收益不应低于2350万元。从中标公司方面看,在市场利率10%时,年度最低回报额应该高于Y=10000/(P/A,10%,20)=1174.59万元时,该公司的投资才有效益。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从战略高度运用管理会计,营造相关文化和氛围

从战略出发,关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着重考长远和全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速从“报账型”会计向“决策型”会计的转型,事前加强决策,事中全面预算管理,事后科学进行绩效评。适当运用财务杠杆,适度负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更新领导意识和观念入手,通过普及知识和大力宣传,营造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统筹校外宏观、中观和校内微观情况,形成运用管理会计的文化基础。

(二)深入挖掘、提炼数据,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会计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比目前财务会计系统更加复杂,综合性更强。已有不少高校已经尝试用ERP系统作为管理会计软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ERP系统开发的初衷并非是服务于高校管理会计的,因此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应用管理会计的需求。高校应该在加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加强本校财务的集中度,并将本校各种业务集成于财务系统中,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打好硬、软件基础。

(三)建立校内费用与责任中心,科学核算和控制办学成本

正确核算办学成本是控制办学成本的前提。高校可以尝试在一级学院建立责任中心,在职能处(部)室中建立费用中心。费用中心是只发生费用没有收入的部门,只能用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考核。责任中心既有收入,也有费用,费用中的一部分可由其控制,即可以对这部分费用发生的多少负责。各责任中心首先应科学地依据成本性态来区分各种成本。然后,从这些成本中精准地筛选出那些对于某部门来说是可以控制的部分,再将它们确认为可控成本。最后,将责任细化,量化到各部门的各级领导的工作内容中,年终通过计算可控成本的多少或增减幅度,对各部门或各部门领导个人进行绩效评价。

(四)通过岗位优化加强内控,再造工作流程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本身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点研究和应用领域。金融工程的创新除了金融工具的创新外,另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业务流程再造。既要保证必要的内控来控制全部的风险点,同时又要通过岗位优化进一步降低财务部门人力资源成本。一方面,轮岗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培养更多的全能型财务人员会将高校财务部门在岗位优化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模仿金融机构,开发出类似综合柜员制等制度,再造业务工作流程,可以进一步集成业务,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在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的同时,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乔春华.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

[2]毛成银,管理会计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管理会计,2015(16).

[3]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

[4]赵炳起,现代管理会计在高校零基预算编制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

作者:于敏 张欢 单位:江汉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