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索(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国家机构的分支都在进行财务改革,国家制度不断完善,在新制度的影响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崭露头角,并且对单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就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同时带动着经济勇创新高,想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事业单位的工作就必须有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中找寻出了一条新道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经过实践被各企事业单位普遍认可、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事业单位推广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使得会计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从单位集体的领导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性更高的机构,也因此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传统的会计与财务工作需要听从上级领导的指示,服从领导的安排,有时甚至需要为领导的违法违规操作进行掩饰,严重的干扰了财务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而这些工作人员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能或者不敢于对不良现象进行抵制,也使的财务管理陷入混乱,腐败事件时有发生。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更加自由的对财务进行管理,减少领导对其工作的干预,提高了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地位,也使其能够更好的更加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开展工作。会计集中核算,使得事业单位的所有申请款项都需要经过集中的审核。对于不合理或者是没有必要的款项不予批准,这样不仅有效地减少了额外的开支,还在根源上保护了国家、私人的财产。现实中暴露出大量的腐败现象,实行有效地会计监督制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增强了事业单位用权的透明度,得以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更是向国家大力提倡反腐倡廉靠拢。
(二)优化单位会计财务部门
1.优化会计财务部门结构传统的会计财务部门制度繁杂人员分化问题严重,现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将不必要的人员、职位去掉,使得会计部门编制上得到优化,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实行这一制度确实的做到了“独揽大权”,财务、核算统一由专门部门负责,不仅省去了内部复杂的程序,还大大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构建精干、节俭形的,从根源减少了财政支出,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事业单位以前的资金支出,大多由各个科室部门自行支配,单位对部门资金的调用情况不能很好的掌握,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致使许多部门出现非法挪用资金、损公肥私等现象。而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能够将单位所有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所有的资金支出都需要向上级领导申请并送财务部门审批,然后由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分配。这种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减少了部门对资金的调用,使得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透明,有效的杜绝了部门领导的贪污腐败行为,也使得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整体把握能力显著增强,单位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对资金进行支配,更利于单位的发展,而且更利于单位对资金使用风险的规避。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使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监督,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来确定不同岗位所承担的不同职责,由主任到财务人员都需要严格考察,并实现财务岗位人员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共同确保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实现。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事业单位的会计早已实行了电算化,并且许多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密码授权,实现计算机网络的监督管理。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切实保证资料是真实有效的,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全民监督的力度。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规定,使得会计人员只需要如实对申报的各种资金支出等进行记录归档即可,而无需费尽心思的做账来弥补亏空,降低了其工作的难度。但是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加强,尤其是对财务制度的严厉约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更严。这就要求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要努力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在进行报账的过程中,除了参考信息资料外,还要更多的了解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才能准确判断报账票据的真伪。作为会计行业的枢纽环节,需要报账的从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从而提升整个会计行业的水准。同时,在报账资料的整理、传递、备用等环节中,要确保资料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
(三)明确核算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责
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在于对资金进行更好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首先,核算中心要对经费使用计划进行审核,确保其合理性;其次,对各部门的资金支出严格依据程序执行。此外,为了保障现金支付的需求,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该建立备用金制度。
三、结束语
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一种新形式的管理方式,被很多单位普遍使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员贪污,还为单位节省开支,完善财务管理的体制,从而实现了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新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9):148.
[2]李鹤,郑傲.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措施[J].科技成果纵横,2012(5):40-41.
作者:刘玉华 单位: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结算中心
第二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有别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最大不同点就是财务资金不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经费自给自足,虽然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及人员管理仍然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但在财务核算管理上更趋于企业化管理,可又与完全市场竞争下的企业不完全相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何在改革中找到自身发展方向,并且在改革中抓住发展的机遇,是其必须面对的战略问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占有优势,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单位的目标。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不规范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手段,也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标实现的长效机制。当前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1.单位的业务风险点不明确单位业务流程梳理不够全面,各个业务环节不明确,无法准确确定单位的业务风险点,从而很难有针对性的制定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甚至某些重要的业务环节根本没有形成制度,造成管理工作混乱,增加经济利益流出单位的风险。2.岗位职责不清不相容岗位没有做到相互分离,例如在单位资产采购方面,拟定采购计划和执行采购的人员甚至到验收入库环节是同一个人;在工资业务中,单位工资表的制定和发放是同一个部门。这样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不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容易造成舞弊现象。3.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对某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来说,财务工作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资金上自负盈亏,不依赖地方财政,单位预算不需要经过地方财政的审批,其预算编制一般只是用于单位内部运营使用,致使一些单位对预算认识不足。首先,预算前没有认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预算涉及到单位整个业务,应由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参与,共同提出方案编制。目前预算的编制仅由财务部门承担,而其他各部门不积极参与,这样会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以此编制的预算偏差较大,信息失真。其次,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按规定的预算额度和标准执行,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存在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等问题。而事后虽然有编制决算报表,但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决算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单位决算与预算相互脱节,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低下;且未按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监督。4.监督工作环节不到位没有建立单位内控报告制度,内控信息不公开,单位缺少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内部、外部监督不到位,容易造成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自收自支单位由于财务上相对独立,不依赖地方财政,因此地方财政对其财务工作监管不严,没有形成外部监督机制,而单位内部的内审机制也不健全,工作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内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不能保证其相对的独立性,很难确保审计部门发现重要问题并及时上报管理层,对单位的内部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评价和监督。
二、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原因及表现,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渠道对其进行整改。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随着市场的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越来越多,往往很容易忽视各个业务环节在财务上的规范行为,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单位必须认真全面地梳理单位的业务环节,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定期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业务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采用多种方法管理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具体为以下几点: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例如: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相互分离、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采购岗位和验收岗位相互分离等;建立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如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和权限索引等;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等。经过这样的风险排查,掌握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信息,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有效地推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实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控制目标。2.加强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和经营管理有效结合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做出合理有效的预算安排,首先必须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合理安排预算计划,按照各部门的不同特点,把预算指标融入经营管理中,事前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实行指标控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单位实现目标打好基础;其次建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避免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最后,预算执行期末,单位应编制决算报表,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分析预算完成的程度,根据决算报表,将预算完成情况与年度绩效考评相结合,促进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有效执行。3.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每年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并将考评结果及时予以内部公开,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二)内外部审计相结合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做到内部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定期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实行单位财务公开。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各项财税政策,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财税顾问,即有资质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及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审核,实时的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和监管,及时掌控风险点,把风险控制在单位可承受范围。
(三)规范投资,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当规范投资行为,首先,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投资,避免可能导致对外投资失控、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舞弊的现象发生;其次,对项目可行性要进行严格周密论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办理,防止未经集体决策,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当,而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明确单位内部管理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保管制度,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避免可能导致对外投资被侵吞或者严重亏损的情况发生。自收自支单位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状况,强化财务管理的作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例如财务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绩效考评等,满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增加单位效益。总之,自收自支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是单位完成各项任务及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单位立足生存发展、增加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积极想方设法,共同努力,采取先进地科学地措施规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使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其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伟华.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水平的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4).
[2]赵岳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思路探讨[J].财会通讯,2011(12).
[3]周向兰.浅谈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财务与管理,2012(05).
作者:黄源艳 单位:广西南宁市国土资源出让服务中心
第三篇:水利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各项机制也面临着全新的改革,虽然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各项机制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每个事业单位的自身特征存在差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而水利事业单位来说,因为水资源对人类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具备较强综合性的单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不但要面临一般事业单位所承担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众多资金问题。因此,本篇文章首先对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论内涵进行概述,从收支管理存在漏洞、资产管理随意松散、预算编制不够准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阐述,并以水利事业单位及其财务管理主要内容为依据,从合理配置水利资金、加强水利固定资产日常精细化管理、开展经费全面预算及控制、建立精细化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精细化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水利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利事业单位;运用
近几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各项机制改革的不断促进,即使在一些改革中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针对于事业单位的自身特性来说,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收支管理存在漏洞、资产管理随意松散、预算编制不够精准等多个方面。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的关注力度逐渐增高,水利事业单位工作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它已经成为当前保证我国社会稳定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要素。文中所指的水利事业单位主要指水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旗下所属单位,这些部门在开展水利工作时所应用的资金大多数都是由国家财政所下拨的款项,还有一些来源于日常的管理费用,例如工业污水排出费用、浇灌费用以及水费等。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时,各项经费花销较大,这就给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将精细化财务管理应用到水利事业单位中已成必然趋势。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论内涵
(一)财务管理
所谓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标准下,把相关资产购置、资产筹资、现金流量以及收益分配进行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结合当前的财经法律法规,依照财务管理准则,组织企业来开展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一项经济管理类工作。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就是一项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
所谓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是把“细”当作侧入点,对企业中的各项部门、各项业务进行细微的管理,构建一系列完善的管理流程以及业务规范,在实际中紧抓落实,把财务管理工作拓展到企业各个环节中来,利用财务监管职责,来实现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责的延伸,达到财务管理无死角的目的,全面激发财务活动具备的潜在价值。
二、水利事业单位及其财务管理主要内容
(一)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
1.特殊性
其主要是指水利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第一,水利事业单位需要确保工程设备的自身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给社会安定以及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把水利事业单位列入到事业单位性质的主要因素。第二,水利事业单位以及管理工程设备中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部分都是具备商品属性等。在某种条件下,利用运营可补偿的方式来对财务支出进行维护,回收成本,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财政部门的资金开支,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
2.延伸性
在原始经济体系的影响下,事业单位自身就是以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方式存在的。政府一般利用行政管理的方案来对水利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人事以及社会优惠等管理机制都需要由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当前的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有一部分也需要由行政部门的管理,例如工程管理、水政执法工作等,由此可见,这就是行政部门管理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3.公益性
水利事业单位以及工程设备提供的防洪工作、水域保护工作等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并且水利事业单位开展所有经济活动都要把保护公益事业自身当作基础,和其他企业把经济效益当作标准具备很大的差异。因为受到管理机制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的约制,一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还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去,例如学校、医院等。也就是当前人们所说的“单位办社会。”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
1.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及净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单位要想得到稳定的生存以及发展,就要做好筹资工作。资本是推动水利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命脉,更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收支结余及净资产管理工作时,要依照国家指定的相关法律,选择科学、合理的收支结余及净资产管理方式,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提升单位资金的应用效率。所谓的结余分配主要指,水利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结余及其分配管理主要是指对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及其分配、使用所进行的管理。收支结余一般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净资产管理又称基金管理,基金是指水利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资产,按照资金的用途可以将基金分为: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
2.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国家财政会给水利事业单位给以一定的资金补助,并且要求水利事业单位将全面的资金收支列入到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主要指水利事业单位依照事业发展标准以及年度财务收支标准,对规划年度内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数量、框架以及渠道进行预计,将年度规划内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策略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真实反应,是水利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活动的主要依据。
3.水利事业单位支出管理
支出管理就是对水利事业单位所有支出以及资金成本的管理,水利事业单位支出主要包含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水利事业单位的支出标准要严格依照相关部门制定的财务机制来将支出范畴以及支出标准进行规划,成本费用主要依照成本主体来开展管理工作。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管理水平偏低
由于受到新法规、新政策不断颁布实施的影响,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财务管理需求,进而呈现了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的窘态。由于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经受过专业财务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但不具备相关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缺乏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众多问题。此外,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养,再加上没有按照相关的流程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因而影响水利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二)收支管理存在漏洞
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因为受到管理特性的影响,无法加大经营力度,经营收入来源于服务型收入,其在单位总收入中占据的比例往往很小。不但如此,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水利事业单位一般会依照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来取得相应的服务型费用,但是这种服务型费用的收费标准一旦审批之后,就不会发生改变,即使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服务型收费标准也不会因其而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水利事业单位没有对收支进行高度管理。
(三)资产管理随意松散
导致资产管理随意松散的因素有三点,第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一些固定资产在记账以后没有及时进库,导致财务信息账实不符,财务核算和现实状况存在出入,进而造成资产流失。第二,设备等固定资产总是追求最大最新,在没有历经科学分析的情况下,就盲目购置,使得资产闲置、应用力度小等现象出现。第三,在进行固定资产转让或者转型时,没有依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来办理转让手续,对可以折旧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折旧处理,这间接导致资产价值受到影响。
(四)预算编制不够准确
首先,预算数据缺乏真实性。当前,大多数的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只是依照上级部门下发的预算标准来进行预算编制,也就是按照上级部门的审批标准来确定预算标准,并且编制一套完整的预算报表。但是,大多数的水利事业单位制定预算调整方案,就是将近阶段来的预算状况进行汇总,没有将调整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使得预算标准和实际存在较大出入。其次,要想保证预算工作顺利开展,就要让单位的全体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然而,预算管理主要是由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参与性很小,再加上预算精细化管理方案没有全面公开,各个部门只是了解自己部门的预算指标,各个部门之间缺少紧密配合,导致预算结果大打折扣。
(五)没有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当前,大多数的水利事业单位还没有构建完善的的成本核算机制,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水利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因而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更注重资金收支的核算,却忽略了盈亏核算,加上水利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和一般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比较,存在一定的繁琐性,进而导致成本核算出现问题。
(六)未建立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
当前,大多数的水利事业单位都没有全面认识到水利领域存在的特殊性,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只是采取了和一般事业单位相同的财务评级体系,并且这些体系在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不能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有一些水利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财务评价体系,但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是把其当作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工具,没有将其进充分的应用,进而影响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水利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要想提升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就要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首先,水利事业单位需要聘用一些专业性人才,构建一支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财务管理团队,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最后,还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全方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水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进而构成一个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财务管理团队。
(二)合理配置水利资金
不管是财政部门给水利事业单位下拨水利资金,还是水利事业单位自己向上级部门申请一些水利资金,亦或是水利事业单位给项目施工单位支付资金费用都要制定合理的标准以及定额,否则就会导致规划配置条件存在不公平性。有效的水利工程管理费用预算机制是建设水管资费配置机制的前提条件,它不但可以将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同时也会将地域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反映。所以,将水利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但可以有效的处理资金拨付问题,同时还能将水利工程的性能、水利事业单位的本质、岗位职责、人员素养以及经济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保证资金应用的合理性。
(三)加强水利固定资产日常精细化管理
当前,我国水利固定资产的总额已经超过了三千亿元,其中75%以上的资产为社会公益性资产,其主要用于堤防、水库、水资源保护等,有些资产在基础工程结束之后,就不会在水利事业单位再次发挥作用,其创造的社会效益以及价值也不会得到展现。因此,除了加大这些公益性资产价值管理力度之外,还要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精细化管理。例如,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结合市场价格情况来制定购买计划。在进行物品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制定责任机制,并安排专人对物品应用情况进行核实,对物品质量进行考核,观察是否存在损坏,损坏物品禁止使用。同时还要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而提升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开展资金全面预算及控制
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一般会根据工作的不均衡性将其划分成经常性的以及间断性的;根据工作主体将其划分成自己完成和他人完成。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及控制工作。首先要选择一些具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全面预算工作,开展预算工作之前,要对单位的资金需求进行核实,将资金项目进行细化,对资金应用情况进行明确,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加强资金控制管理力度,强调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合理安排控制管理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五)建立精细化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首先,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要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根据不同应用需求,来合理的进行等级管理。其次,做好水利项目成本监管工作,并且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自身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水利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最后,对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资产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与财务信息相吻合,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六)建立精细化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作为评估的标准,导致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并且每一个标准只可以对某一个方面属性进行阐述,开展水利事业单位财务评估工作,也只是逗留在财务比率的测算上,因此,我们需要将多项标准进行融合,构建一套完善的标准机制进行综合评估。在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情况进行评估时,要选择一个参照标准,这样可以有效的揭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事业单位中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还能保证资产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总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采用合理配置水利资金、加强水利固定资产日常精细化管理、开展经费全面预算及控制、建立精细化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精细化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方式,来提升水利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水利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慧.浅议水利事业单位的精细化财务管理[J].财会研究,2015,11:46-47.
[2]杨英梅.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6,04:166-167.
[3]王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6,04:44-46.
作者:李素梅 单位: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