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育人视野下高校媒体中心建设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育人视野下高校媒体中心建设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育人视野下高校媒体中心建设路径

【摘要】在媒体融合蓬勃发展之际,高校媒体中心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媒体在人员结构、内容产品、传播效果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议从机构改革、流程再造、队伍转型入手,切实推动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

【关键词】高校;融媒体中心;文化育人

一、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需要

自2014年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传统媒体主动适应时代需求,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二者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大趋势。“融媒体”,并非简单的媒体融合,而是媒体不断融合后的衍生物,要求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人力、内容、平台等各方面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作为一种在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基础之上全面、立体展示传播内容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融媒体充分展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特征。当前,纸媒、桌面互联网、移动客户端、音视频传播平台、户外媒体等几乎构成了整个融媒体系统。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在媒体融合蓬勃发展之际,为巩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壮大主流舆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握媒体融合的机遇,探索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升校园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构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从人员结构上看,机构独立、人员分散,专业化程度较低

长久以来,校报作为高校传统媒体之一,是高校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笔者走访调查10余所高校发现,大多高校均设有校报编辑部,负责高校校报的出版、发行等工作。近年来,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部分高校陆续成立新闻中心,负责校园新闻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运行。然而,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多仍是独立机构、分开办公为主,各机构相关从业人员之间协同合作较少,影响工作效率、质量。同时当前高校相关从业人员中新媒体信息技术类人才较少,不太能满足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的多样化技术需求。

(二)从内容产品上看,资源未能有效整合,新闻重复率较高

随着新媒体蓬勃发展,高校内校院两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针对同一新闻事件,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往往会推出数量繁多的报道,但同时也因为各平台间缺乏有效沟通,各自主管部门与运营团队从自身需求出发,采访、收集信息并报道,结果导致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推送内容容易同质化,新闻重复率较高。高校校园媒体平台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要实现内容产品上的丰富创造、质量提升,构建高质量的校院两级宣传网络,做好资源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三)从传播效果上看,受众群体细分度不高,未能全方位覆盖

高校校园媒体的受众,从年龄层面大致可分为老、中、青三个层面。老年受众以离退休教师群体为主,大多通过校报、广播获取信息;中年受众以骨干教工群体为主,习惯利用校园新闻网了解信息;青年受众以大学生、青年教工群体为主,热衷使用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获得信息。此外,广大校友、学生家长也是高校校园媒体的受众,他们主要通过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获取信息。可以看出,不同群体的信息获取载体、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单一的高校校园媒体传播范围受限,无法完成多层面受众的覆盖,又由于高校校园媒体并未明确细分受众群体,在传播效果上难以满足各层面受众的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

三、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机构改革,提升效率,融媒体宣传格局建立势在必行

从校园媒体全局出发,打破现有机制壁垒,成立由高校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集新闻采集、制作、为一体的融媒体中心势在必行。高校成立融媒体中心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做好环境保障,要在办公用房、硬件改造、设备购置、经费分配等方面尽量满足工作实际需要,各媒体集中区域统一办公,在物理空间上首先做到“融合”。二是做好人员保障,结合工作实际配全、配齐人员岗位编制,设置融媒体采集、编辑、、技术支撑等岗位,解决好相关工作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待遇问题,免除现有职工因原有部门撤销合并而产生后顾之忧,同时做好相关专业人员补充招募。三是规范工作流程,建立良好的协同合作工作机制,制定利于实际工作开展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让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介间共享,发挥不同媒介优势共同策划实施融媒体新闻活动。

(二)流程再造,提升品质,融媒体新闻活动策划蓄势待发

可以说,经过初期各类媒体平台的发展,当前融媒体发展已经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高校融媒体中心应根据校报、校园新闻网、校园电视、校园广播、校园官方微博、校园官方微信等各媒体传播特征,细分受众群体,再造新闻采编流程,可构建如下资讯信息顺序:校园官方微博→校园官方微信→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报,全方位覆盖校园媒体受众群,提高校园媒体影响力。通过利用融媒体多元化手段,一是可以发挥网络快捷的特点,迅速抓住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音视频、网络直播等多媒体手段和多种新闻体裁;三是可以发挥新媒体功能,结合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增加网友参与度;四是可以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提供深度报道。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报道校园重大事件,满足各级受众群需求,才能真正把校园媒体办活、办好。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作为2018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挖掘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助推师生创新创业,学校党委宣传部策划实施了“创新创业在重邮”融媒体新闻活动。在主题宣传报道中,学校党委宣传部以项目组形式,整合学校校报编辑部、新闻中心、电视台等资源,抽调人员组建采访报道团队,最终形成了微博直播、微信推送、新闻网刊登、广播播报、电视台播放、校报连载的全方位报道格局,报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面广,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三)队伍转型,提升素质,融媒体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打造高校融媒体中心,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需要更多知识背景多元、业务能力全面的人才。高校校园媒体岗位受编制影响,大多人员不足,1-2人办报、办网、运营新媒体等情况十分普遍,因此迫切需要激活现有媒体队伍转型,加强融媒体人才培养。一是转变观念,打破固有媒体界限,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这就要求现有人员首先要在观念上做到“融合”,同时尽快掌握融媒体运作机制、沟通法则、信息传播等特征,促使其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好新旧媒体优势,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二是提升能力,变单一劳动为多工种劳动,做好融媒体人才培养。从各媒体单一内容产品制作到融媒体内容产品,要求每个融媒体工作者既要具备文字记者的采写编评能力,又要掌握图片拍摄、视频拍摄剪辑等基本技能。这就需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培养集采、写、编、评、图片拍摄、视频剪辑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尤其要做好新媒体技术开发维护、新媒体产品策划、新媒体音视频制作等培训。三是协同合作,差异化发展,构建校院两级融媒体传播网络。高校校园媒体在校院两级存在类型多、分散广、功能重合度高等特征,在校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上下联动,促进院级融媒体发展,全方位提升校园媒体影响力。

作者:陈瑞涵 陈猛 周鸿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