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初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摘要】政法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中央《政法工作条例》的新内容,结合政法院校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特点,从课堂教学、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课堂教育、文体艺术活动、校园环境美化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改革师生的德育评价体系,筑牢隐性课程的建设,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具有政法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政法文化思想引领方法塑造艺术育人

一、政法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的思想、道德、意识、音乐、美术、文化制度及校园风尚、行为习惯和环境建筑等。[4]它主要通过优化、美化和具化学校的有形环境,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师生爱美的生命体验活动的完成。在积极而健康的思想、意识、道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使师生的心灵得到升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形成。不可否认,在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功利”教育观已成为现实而普遍存在,因此在政法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适用主义”的,而缺乏“人文精神”;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作为政法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牢记文化教育的人文性和生活性,政法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授科学的同时应起到人格教化、人文素质强化的作用。加强政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政法行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培育政法院校学生的忠诚与担当精神,纪律与规矩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乃至行为规范养成,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职业理想信念的树立,进而促进政法院校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均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法教育事业发展历史较短、重经济轻文化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欠账太多,导致置身其中的学生都无法感受到其应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素养。记得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文化对教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激发师生的潜能,并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探索和创造,从而突破教育内容本身,上升到目标追求。学校教育不仅仅要求每门课程而是要求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教育与活动都应渗透并弥漫着文化气息,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宽松与严肃、高雅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适度减少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使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成为师生舒展身心,放飞梦想的场所。[5]

二、政法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更高的站位,牢牢把握政法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加强政法校园文化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指导,[6]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要求,引导政法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政法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政法之精神凝魂聚力,更好巨化中国政法精神、中国政法价值、中国政法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7]坚持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的高度统一,坚持历史思维、世界视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深刻把握政法工作的本质属性、使命担当,紧紧围绕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培养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政法职业人才的使命任务进行总体谋划和设计,夯实校园政法文化建设。

(二)以包容的态度,促进校园文化多样性发展

优美和谐的文明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源泉;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注意文化建设与其他课堂教学之间的包容性,使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学习的创造者与实践者。师生以积极的心态与热情进行理性的研究,以东方思维与开放的心态发扬中国文明的传统魅力和现代文化的创造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必然要求尊重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及其精神生命的多元性与丰富性的特点,随着自媒体融合的高度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形式、层次、品位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学校必须成为引导社区治安文化尤其是忠诚与爱国文化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使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促进校园文化朝着客观独立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保持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政法文化特性。

(三)以发展的视野,追寻校园文化发展新方向

以全面落实2018年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精神为契机[8]深化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动态环境,塑造家国情怀,将国家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地传输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使师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言语表达和行为习惯,固化为班风、校风和行为规范,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从而探索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在学校全员育人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利他主义思想、良好的行为和积极地价值取向等,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风尚。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以生动活泼的媒体形式宣传政法之精神,塑造新时代政法校园文化新思想,紧跟时代的脚步,追寻政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方向!

(四)以文体艺术活动为载体,丰富政法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文体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活力的生命源泉,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校园文化艺术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校园歌曲词曲创作为契机,发动全校师生对政法校园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头脑风暴: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变迁,思索其文化内涵与节律,探索其政法校园文化与政法行业文化的情境交融。在创作歌曲欣赏的过程中,朴实无华的歌词最能激发人的思考,伴以优美的旋律往往可以刺激人的心灵;这一切的艺术表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始终给人视觉冲击舞蹈、使人激动的优美旋律,继而给人强烈心灵震撼的交响音乐、歌唱与群舞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力量,教人奋进!这些艺术歌曲、音乐、舞蹈的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在于对比、在于反衬、更在于逆转,使音乐歌舞艺术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欣赏音乐艺术作品就是要从中发觉一种积极体验和感悟,即获得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和享受,深刻感受其精神的激励和鼓舞,得到思想的启迪与涵养。因此,我们要通过创作一些有艺术水准的政法特色校园歌舞曲目让师生来欣赏与聆听,仔细感受其动人的声音、丰富的色彩和朴实的内容,并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声音美、色彩美和空间视觉美的熏陶深刻领悟其情感,领悟其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朴素政法校园文化内涵,从而获得情感上美的感悟,进而激发师生们良好的进取精神和为民为公的情怀。

(五)以实践为平台,实现校园文化与政法文化有机融合

政法院校校园文化,源于政法事业的各基层单位,是政法文化集中代表。因此,政法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有一般校园文化建设本色,又要体现政法文化特色的个性,就要学生在基层政法单位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与感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实现校园文化与政法文化有机融合。政法文化的内涵是政法精神,包括忠诚、为民、担当、奉献、廉洁等优秀品质。忠诚是第一位的,因此忠诚文化是政法文化的最大亮点,政法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政法机关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宪法法律的忠诚度。[9]忠诚为民是政法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政法系统来说,就是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对政法各单位来说,政法文化也有不同体现,因此,学院与政法各单位一定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加强校政合作,对政法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政法行业文化引领和职业政法素养的培养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出政法院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政法行业文化发展路径。

三、政法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一)环境育人,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要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的潜隐机制,挖掘环境育人的内容,致力于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为师生建设“处处绿满园,人人有思辨”的充满活力与人文魅力的梦想校园;以班级公约、学习园地、作品角、光荣榜、智慧树及校训、名人塑像等学校标志的文化教育实施项目,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让每面墙,每一块草坪都有故事,让阳光与空气都弥漫着欢乐气息,呈现一片处处洋溢着环境育人的勃勃生机,全面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人文环境质量,从而真真切切地达到文化育人目的。

(二)音乐文化育人,宣传政法文明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跟其艺术繁荣发达程度正相关。而一个行业的发展,必有其先进的教育文化与之相适应。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其音乐文化艺术建设必然是一个完美的呈现,也必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文化建设,艺术先行。微风徐来、鸟语花香之中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师生们的心智必将更加纯洁和高尚;在音乐中浓浓的政法情怀必将润其心田,忠诚、担当和责任意识也会在政法文明的校园风中随风飘荡。音乐将以其情感思想的灵动性、难以言表却极具柔软性直达心灵深处的特性,使人在无意识之中受到感动与教育。这恰恰为师生提供了自由的想象和自由成长的再造空间,使师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对音乐的形象或意境进行补充、完善和再创造,继而获得更加真切而强烈的政法文化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三)精神育人,塑造学院精神家园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全校师生的精神之培育。以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言行习惯,促进校风、班风、学习风气的形成和培养[10],满足学生健康的精神生活需要,进而促使其内心产生一种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依恋感;在这种激人奋进的校风与班风的激发下,学生人际间的竞争意识和探索欲望被激起,形成了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学校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了解教师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从细节上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以情感人,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家校情怀;从而构建起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精神和“百花齐放”的开放与包容的思想,使学校成为老师实践教育理想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家园,使校园成为学生实现梦想和健康成长的乐土。

(四)个性育人,点亮学生人生

“相信你能行”的理念,通过改革班级教育活动模式,增设班级岗位,施行岗位轮换制度,多侧面、多角度地体现“学生管理自己”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和宿舍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用爱心点亮爱心,用梦想激励梦想,用人格塑造人格,从而促进师生在这个“高能磁场”里成长、成才。并在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彻底地释放个性、激发潜能,勇敢践行“相信我能行”的理念,让个性育人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伴随学生的职业发展而受益终身。

(五)协同育人,培育健康的社区文化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今的学校早已置身于社会大文化的大海里,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学校与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其倡导的价值观要富有正能量;让社区、家长、学校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一块纯净的“天空”;让新鲜的人文空气持续发酵,引领社会文化和社区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动力。学校也应根据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开放的态度和包容的环境布置、开展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关心、支持社区的文化发展;在共同参与,共同组织、共同提高学校文化品位的同时,使学校文化有力地影响并引导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而纯净的社区氛围。校园文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如何体现知识与精神并存、行为与心灵美同步、情感与价值观和谐统一,任重而道远。如何体现政法特色,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精神和立德明法、重能强技政法职业学院精神。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加大投入,列入“十四五”重点建设工程之中,努力营造具有中国特色、政法行业特征、学院特点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造就大批合格政法职业人才、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政法职业学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黄先文 李进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