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茶文化对茶叶贸易拓展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茶文化对茶叶贸易拓展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茶文化对茶叶贸易拓展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茶文化距离;贸易

1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1.1文化与文化距离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野culture冶,有耕种尧居住和注意之意。在大多数西方文化中,文化被定义为野对文明或者思想的提炼,特别是形成的结果冶,具体包括了语言尧文字尧思想尧教育尧习俗等方面,客观来说文化就是社会系统价值的总和。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文化赋予了不同的解释。人类学之父泰勒最早在叶PrimitiveCulture曳一书中把文化看作是野一个复杂的整体冶,认为知识尧信俗尧艺术尧道德和法律等能体现人类在社会里的能力和习惯。1999年,中国出版了叶辞海曳,对文化进行了明确定义。所谓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财富,狭义的文化则侧重于精神财富和社会意识形态。目前在进行相关研究时普遍采用文化的广义概念。由于社会实践发展过程的差异性,每个地区在交流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即文化差异。为了更好地测量文化差异,学者们提出了文化距离这个概念。以Engwall等[1]为代表,将文化距离定义为各种文化之间的一种差异。笔者认为文化距离即文化中存在的无形的差异性,反映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野距离冶,是一种相对概念,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应当被平等对待。

1.2茶文化与茶文化距离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诞生的地方,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经历了兴盛尧衰败再兴盛的发展历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茶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关于茶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茶文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基于野物质和精神文明总和冶的视角。茶文化是一种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文明,既不完全属于物质文明也不完全属于精神文明,而是以物质为桥梁,物质与精神相互交融的一种文化。此外,研究茶文化就要研究茶在实际应用中所发挥的文化效应。叶中国茶叶大辞典曳中对茶文化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2个方面,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仅指与饮茶相关的文化范畴,包括喝茶和泡茶的技巧尧礼仪尧精神感受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茶文化距离指的是不同地区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相对概念,在茶叶经济及贸易拓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3茶文化及消费的差异性研究

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消费者经过认知尧情感选择和意志判断等过程来实现自己的购买过程。茶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在消费茶文化以后所获得的心理体验,茶文化消费是拉动茶叶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推动茶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龚永新[2]指出茶文化消费和一般的消费一样,要想拉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尧消费群体的文化水平尧区域文化消费理念和社会的发展轨道相适应。商紫慧[3]则从茶文化和一般消费之间的差异性出发,指出茶文化自身所具备的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区分于别的文化消费的关键所在,消费者在购买尧消费茶叶时更多的是对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的精神向往。由此可见,茶文化与茶叶消费之间相互影响,也造成了不同的消费差异。在此基础上,张瑞瑞[4]从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对中西方茶文化进行了比较,指出在物质形态方面,中国偏爱绿茶,西方则偏爱红茶;中国是借茶品人生,西方则加入各种作料来当成饮品。在文化制度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茶文化和经济生产活动自古以来就息息相关,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限制,茶叶主要依靠进口,因而缺乏和生产相关的茶文化。在社会礼仪方面,中国茶文化由儒尧释尧道三家文化主体构成,而西方更加侧重社交的重要性。李欢鸽[5]指出,德国更爱喝花茶并且花瓣要真实,英国人爱喝袋泡茶,并且会加糖尧牛奶等,追求茶饮的口感。杜学鑫[6]指出,中西方经济环境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与中国相比,西方文化更注重独立自主和个性。以荷兰为代表,客人们从选茶到泡茶全都自己进行,然后大家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与经济环境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茶叶消费习惯。笔者认为,在进行茶叶贸易拓展时,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茶文化尧消费习俗以及相关历史渊源。

2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的影响

2.1文化距离对一般贸易拓展的影响

2.1.1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具有正向作用。有学者认为文化能够对贸易的拓展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并分别从文化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语言文化作为贸易沟通过程中的首要步骤,Helliwel认为,语言文化对两国的贸易拓展具有正向作用。使用通用语能有效降低贸易双方之间的沟通成本,极大地降低风险性,保障贸易顺利进行。同样,Rose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了那些拥有共同语言的国家的贸易量是没有共同语言国家的1.5倍。,建民[7]指出,尤其对于亚洲来说,民族语言或新兴语言在贸易往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语言文化中直接沟通能力对贸易影响最大,并且和产品的差异性成正比。罗雪梅[8]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为研究对象,发现二者间语言的相通性能够积极推进贸易开展。双方进行贸易往来时,文化是面对的第一道门槛,以上几位学者也充分肯定了语言文化对贸易拓展的正面作用。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因素,其他方面的要素也会对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罗能生[9]聚焦于文化冲突,指出文化冲突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家出口贸易,但是对那些以消费本国商品为主的国家来说,获得的收益远超过文化冲突所带来的损失。因此,文化冲突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曲如晓等[10]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产品自身的一些特性使中国和对方贸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能够推动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杨韶艳[11]指出,民族文化自身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贸易拓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双边贸易的水平。刘洪铎等[12]以文化交融为关注点,指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文化贸易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中国和欧洲尧高等或者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的双边文化交融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樊琦[13]关注那些持续周期长的贸易,指出文化对其影响比较大,应正确把握文化特征对贸易的影响,提升文化对贸易的持续期。

2.1.2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具有负向影响。部分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贸易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会阻碍贸易的发展。许和连[14]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家样本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表明文化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陈昊[15]也同样认为文化距离与中国出口贸易流量间成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因而积极地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一体化进程非常重要。与此同时,秦可德等[16]也指出文化距离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地理方向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影响力度也越来越大。陈永伟[17]利用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文化差异对省际贸易存在显著的副作用,并且逐年加强。韩啸[18]指出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都具有空间效应,对贸易的副作用也有差异性。

2.1.3文化距离与贸易拓展无线性相关关系。有学者认为文化对贸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促进贸易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会阻碍贸易的前行,应该辩证地看待文化对贸易拓展的影响。有学者以中国与其他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文化距离对非文化产品的影响不显著,对文化产品则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文化距离和贸易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文化距离近则促进贸易发展,反之,具有阻碍作用。蒋冠宏[19]对我国185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进行分析,指出双边文化距离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呈现野U冶型结构。孙朋军[20]认为,文化距离能够负向影响资源寻求型对投资的选择,正向影响市场寻求型对投资的选择,对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则无显著效应。文化距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中国的双边贸易起着抑制作用,但是入世以来,这种负面影响不断被削弱,转而对双边贸易流量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候文[21]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分析发现,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呈现水平的野S型冶曲线关系。

2.2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中普遍使用贸易引力模型来进行论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引力模型开始在国际贸易拓展研究中作为一种计量工具被广泛地使用,进入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大对此模型的应用和研究,不同的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尧选用不同的变量来构建自己的贸易引力模型,极大地推动了贸易引力模型在相关贸易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关于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影响的研究大多是从整个贸易经济的角度出发,极少集中于某一个特定的行业进行论证,如陈小明[22]选取中国对贸易国的直接投资额尧GDP尧文化距离尧地理距离和出口额等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从交易成本和消费者选择2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路径。许和连等[23]引用了Hofstede模型,并加上人文价值观,运用拓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我国的核心文化产品进行了论证分析。韩啸[18]利用改进后的Kogut和Singh距离模型,构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距离尧制度距离和经济距离等衡量指标。借鉴Tinbergen的模型思路,并加入文化距离尧贸易壁垒尧人口规模尧贸易伙伴国对中国文化市场开放度尧科技发展水平等可能对出口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进行了分析论证。

2.3茶文化距离对茶叶贸易拓展的影响

中国茶早在古时候就通过丝绸之路尧茶马古道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茶叶贸易不仅承担着经济往来的责任,还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深刻影响着茶叶经济的发展。由于茶叶贸易拓展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因而各国之间的茶文化距离成为了彼此茶叶贸易往来的关键要素。中国茶叶贸易要出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茶文化术语的翻译问题。茶文化翻译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形成品牌宣传效应,帮助贸易对象国更好地了解我国茶文化。外语人才要充分理解各地的文化差异,并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够对茶贸易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还有一部分学者主张通过茶文化的传播削减贸易国之间的茶文化距离,从而减小茶文化距离对贸易拓展的消极影响。早期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了东南亚地区的饮食风俗,拉近了双方的文化距离,从而也加强了双方的茶叶贸易联系。茶文化传播和茶叶贸易之间相辅相成具有密切关系,即中国茶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茶文化只有入乡随俗才能让双方之间的茶文化和消费习惯拉近,从而有利于茶叶贸易的开展。

3结语

通过对不同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对茶叶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尧研究方法和思路,为茶叶贸易的拓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但是由于关于茶文化对茶叶贸易拓展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成果尚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茶文化距离与茶叶贸易出口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对进口贸易研究较少,因而会忽略文化距离在进出口之间的差别影响。(2)目前关于茶文化距离对茶叶贸易拓展影响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分析,缺乏实证方面的量化分析。(3)将全球的国家文化距离看成是同质的,忽略了每个国家的文化个体对于同一数值所表示的文化距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性。

参考文献:

[1]龚永新.对文化消费的规律性认识[J].广东茶业,2009(2)院28-30.

[2]商紫慧.联网+时代下茶文化推广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8(6)院46.

[3]张瑞瑞.中西茶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茶叶翻译技巧与方法研究[J].福建茶叶,2016(6)院313-314.

[4]李欢鸽.论跨文化背景下的中欧茶文化差异[J].福建茶叶,2018(10)院371.

[5]罗雪梅.语言文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8(12)院37-43.

[6]罗能生.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冲突的贸易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0)院18-23.

[7]曲如晓,韩丽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1)院19-31.

[8]杨韶艳.野一带一路冶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院38-42.

[9]刘洪铎,李文宇,陈和.文化交融如何影响中国与野一带一路冶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院基于1995要2013年微观贸易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6(2)院3-13.

[10]樊琦.文化特征对文化贸易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7(12)院108-116.

[11]许和连.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院154-156.

作者:杨婉君 谢向英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