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茶文化外译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研究背景
1.1中国茶文化历史、现状与内涵
茶起源于中国,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茶文化指包括饮茶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茶俗、茶艺和茶道、茶文学与艺术等;茶文化的基础是茶俗、茶艺,核心是茶道,主体是茶文学与艺术,载体是茶文献。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国宗教、哲学、美学、文学等于一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是我国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茶文化的精神可表现为清、淡、静、和、真,如“和”指的是人与人和敬,人与环境、器具的和谐,物与物间的协调;与人和、物和、天和、地和、自我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茶文化的载体以文献为主,包括如诗、词曲、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国茶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涉及茶境、茶礼、茶艺、茶修等诸多茶的要素;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等都写过著名的茶诗,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茶史上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茶诗。其它的表现形式还包括艺术如花艺、陶艺、瓷艺、琴棋书画等。近年来,茶文化的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众多面向国内外观众、以茶为主题的宣传片,本文将以宣传片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探讨茶文化外译的策略。
1.2生态翻译理论对茶文化外宣翻译的指导意义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了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这一理论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出翻译过程应遵循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生态翻译的核心理念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契合的。茶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同时要考虑其文化环境等因素。例如在茶艺活动中的翻译既要考虑到语言层面的多个维度,还要考虑到与翻译相关的宏观经济文化环境和受众等。
2“三维”转换指导下茶文化文本的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应遵循“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交际的基础,语言、文化、交际维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指翻译时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翻译时应选择符合译文表达习惯的语言。汉英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由于两民族间思维方式的不同,词汇、句子、篇章结构、逻辑关系都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顺序调整、特色的保留、修辞特点等方面的转换,都应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表达效果,既保留原文的特色,又清晰易懂。如茶叶宣传片《中国茶,世界香》标题译为ChineseTeaBringsFragrancetotheWorld,译文将原标题中中国茶与世界香的关系用动词联系起来,突显二者的逻辑关系,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例1: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引自《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译文:Fromtheteaproducingareastotherestoftheworld,thepursuitofteaisajourney,inwhichpeoplenev-erceasetheirstepstoseektheirtraditionandhopefromexpectingteatocreatingteawiththeirdistinctivestyle.在句式结构上,本例的长句是由多个短小的单句构成,没有明确的衔接词表达各成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翻译时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英语的语言特点与表达习惯,首先调整了语序,梳理了各单句的逻辑关系,用逻辑连接词或从句的形式阐述原文中内隐的逻辑关系。例如“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与句首的“一段旅程”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解释为人们在这段旅程中步履不停。
2.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前提是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且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过程,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文化意识,翻译时应关注双语文化间内涵意义的传递,克服双语文化间在性质、内容上的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平衡、协调两种语言的文化生态,保证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例2:中国茶将再度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和谐共生的友好见证。译文:Chineseteawillonceagainfunctionasanen-voyoftheharmoniousco-existencebetweentheeconomyandculturesofChinaandtherestoftheworld.汉语中的“见证”在译文中被体现为“envoy”,“envoy”意指使节、使者,承担使命,若翻译成“wit-ness”,符合忠实的原则,但译为“envoy(使节)”则更具有亲和力,贴近译入语观众,且强调茶对促进国际交流的作用。例3:山野之气渐被驯服,对香气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在茶香之路走得最远的,非乌龙茶莫属。译文:Itswildnesswastamedgraduallyinpeople’spursuitoffragrance;theteawiththemostexquisitefra-granceisundoubtedlyOolongtea.在本例中,如忠实地翻译出“乌龙茶”三个字对应的单词“blackdragontea”会给观众造成消极的印象,在西方文化中的意象是负面的,增加观众的疑惑,没有起到积极的宣传效果,且“Oolongtea”早已为外国观众所熟悉,易于观众理解。
2.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这一维度强调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间的互动,即读者是否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其产生共鸣。例4:宋代得径山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径山茶宴。茶宴里规定了点茶的环境、器具和流程,这套点茶仪轨被日本僧人完整地带回国。(引自《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译文:InSongDynasty,JingshanMonkcreatedBan-quetTeaStylebasedonwhiskmethod.Teabanquetpre-scribestheenvironment,utensilsandprocedure.Thispro-prietywasinheritedandbroughttoJapanbyJapanesemonks.径山是中国文化的龙象之地,对日本茶道有深远的影响。茶宴是径山古刹请客饮茶的专门仪式和茶具。“点茶仪轨”则解释为礼法规矩,译文中用“propriety(礼节)”来指代是恰当的转换选择。点茶仪轨被完整带回国意指被日本僧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将其译为“in-herit”,传达出这套点茶仪轨对日本茶道源起的影响。
3结语
本文探讨了“三维”转换理论指导下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策略,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大维度分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翻译是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与选择;在翻译实践中,各维度、各元素是相互联系着的,有时不应仅关注某一维度,而是在多个维度的各因素间进行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国茶道[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49-52.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06):11-15.
[5]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7):38-40.
[6]刘裔.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7.
作者:尤珺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