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茶文化传承助力茶产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茶文化传承助力茶产业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茶文化传承助力茶产业发展

摘要:湖北省秭归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立足茶叶优秀品质,茶旅融合延伸茶产业链,助力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公司通过“物化”与“活化”的方式积极传承和创新茶文化,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担当。

关键词:九畹丝绵茶;茶文化;茶旅融合;乡村振兴

湖北省秭归县地处三峡大坝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故里。秭归县九畹溪镇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漂流九畹溪、品饮丝绵茶”是对该镇旅游和茶叶两大优势产业的形象表达,九畹丝绵茶是茶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和亮丽名片。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所产九畹丝绵茶为地方特色名茶,通过对荆楚茶文化予以“物化”与“活化”的传承和创新,打造了独具品味的茶文化品牌。公司借力九畹丝绵茶品牌效应,对接本土优势旅游资源,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显示了浓郁的乡土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担当。

1茶名溯源

1.1屈原九畹

九畹丝绵茶产自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2009年前名周坪乡),“九畹”源自屈原的作品《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王逸注:“十二亩曰畹。”《说文》认为:“田三十亩曰畹”。于是,后世就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北宋王禹偁《龙凤茶》诗云:“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龙团凤饼茶是宋代天下闻名的御茶,诗人用九畹芳兰形容其香气。秭归是屈原故里,相传他曾在此植兰修身,以“九畹”命名地方特色物产,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1.2御赐丝绵

九畹丝绵茶产自三峡谷地九畹溪流域,海拔600~1100m,重峦叠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茶芽断面银丝万缕,口感绵长,回味无穷。清朝地方贤士李高永将此茶献给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赐名“丝绵茶”。香茗自九畹,丝绵贡皇家,此茶遂为世人知晓,其制作工艺至今已历经八代传人。新时期,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地方名茶的历史文化内涵,便按“产地+特质”的规则给其命名为“九畹丝绵茶”。

1.3重要荣誉

九畹丝绵茶通过绿色茶园管理、生物科学应用选配、低碳茶叶加工技术和质量引领市场营销等措施进行科技创新及产业融合,致力打造湖北最具特色品牌茶产业。精制成茶外形条索紧秀、银绿隐翠、匀整纯净,内质汤清明亮、香清雅正、味爽甘醇。2016年获“湖北省著名商标”、农业部“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保护”称号,2017年获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201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秭归茶叶成功走出去的先导和文化品牌建设的示范。

2茶典碑刻

在九畹丝绵茶叶公司所在地,在梳理文史茶典资料的基础上,建有48块石碑连接而成的茶文化碑栏。

2.1茶事传说

茶文化发源的标志性事件是人类发现茶、利用茶,此前茶树只是自然的客观存在,没有主体人的参与也就难言有文化的意义。陆羽《茶经•六之饮》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相传神农氏出生在湖北随州,鄂西是其活动的重要区域,在神农架一带采药并发现了茶,因此被誉为茶祖。碑栏选取了中国早期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尽管这一记述在流传过程中已遗失。碑栏还收录了《神农食经》对茶效的记载:“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一记载转引自陆羽《茶经》。

2.2茶字缘起

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前,对茶叶有很多种称呼,如槚、蔎、茗、荈等,其中指代茶叶使用较多的是“荼”字。从《茶经》开始,“茶”字开始统一作为茶叶的专用名词。碑栏第一块就是“荼茶”,从而标示了“茶”字的直接缘起。碑栏刻有《离骚》中的诗句:“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以及我国古代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国风•豳风•七月》中的句子:“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荼究竟是指野菜还是指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但从字的流传演绎来看,列入碑栏也未尝不可。

2.3文史记录

历史上秭归(归州)产茶,并且入贡皇室。《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散茶,是未压制成片、团的茶叶。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八《征榷考五》载:“清口出归州,茗子出江南。”清口、茗子是元代的贡茶。光绪27年《归州志•物产》载: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归州,“土贡葛茶蜜蜡”,“州东南四十里王家岭产者良,烹储碗中,经夜色不变”。三峡区域的茶叶历来备受文人关注,南宋陆游《三峡歌》云:“锦绣楼前看卖花,麝香山下摘新茶。”清代李高永的事迹也通过族谱记载列入碑刻,归纳为:“高永获赐登仕郎,乾隆赐名丝绵茶”。茶圣陆羽是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碑刻《茶经》内容较多,如讲茶性与人品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讲茶品质等级的:“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讲茶叶品质与土壤关系的:“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讲茶叶与用水关系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通过文史中有关茶文化资料的罗列,展示了荆楚茶文化的深厚渊源。

3茶境渲染

3.1生态茶园

九畹丝绵茶生态茶园位于九畹溪镇峡口村,地处半高山河谷,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完好,土壤含锌、硒等微量元素,云雾缭绕,飞瀑流泉,环境幽美,立体气候明显,空气质量很好。现有生态茶园超过200hm2,沿半山腰向山谷层层延伸,古色古香的茶亭点缀其间,曾获宜昌“十大最美茶园”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银丝万缕、青翠欲滴、清香入脾、回味绵长”的优质茶品,“壮美三峡、灵秀湖北”的荆楚生态文化形象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3.2标志景观

九畹丝绵茶生产基地位于九畹溪镇九畹堂村,包括茶叶加工、精选、包装、储藏、展示、连廊、厕所等功能建筑,白墙灰瓦,色调恬淡,充分吸收传统峡江建筑元素,主体风格鲜明。在基地入口,是构思新巧的巨型茶壶、水漫茶杯的动感景观,上有宜昌本土书法家、周德聪教授题写的“九畹丝绵茶”,成为九畹丝绵茶地理标志和九畹溪镇旅游经济带的一大亮点。生产基地的园林景观,简洁典雅,绿茶、青松、翠竹、杨梅等本土植物,彰显了乡土资源的生命力;临坎的石刻碑栏,赋予了厚重的荆楚茶文化内涵。

3.3文化装饰

渝东鄂西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荆楚大地孕育了茶圣陆羽的成长,《茶经》留下了荆楚文化的深深印记。品茶就是品文化,九畹丝绵茶自觉传承优秀文化,将荆楚文化与本土茶叶融合,烘托出特有的茶文化氛围。在接待大厅,茶席、屏风、书画等中式装点风格鲜明,九畹丝绵茶赋刻于屏风之上;荣誉室、包装史展示了茶业公司不断探索创新的历程,继承和弘扬了荆楚先民筚路蓝缕精神。目前,九畹丝绵茶叶包装设计更加关注传统,朴素的手提袋、简洁的“九畹”茶叶标识、悠闲的古人对饮图画、丝绒及仙露凝香系列茶名,无不古朴淡雅,精致美观,丰富了荆楚茶文化的审美视野。

4茶事体验

4.1茶事活动

通过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推介活动,以及制茶斗茶大赛、茶艺表演、茶乡生态游、茶文化研讨等茶文化活动,展示制茶、茶艺、茶歌舞等地方茶文化,品鉴佳茗,扩大九畹丝绵茶文化影响力。结合早茶开园仪式,开发了茶文化旅游线路。每年一度的秭归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气场强大,九畹丝绵茶营销体验店就在屈原故里大门的对面,在附近的特色产品一条街也设置专门展位,尽力体现茶旅有机融合;高品味和深内涵的九畹丝绵茶代表了秭归人的智慧与创新,持续受到茶人与游客的热情追捧。

4.2大师制茶

“九畹丝绵茶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在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和采集录入,特别需要一批非遗传承队伍,打造一批活态品牌。九畹丝绵茶以传统工艺融合现代制茶技术精心制作而成,外形条索紧秀匀整,银绿隐翠,清香纯正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明亮匀齐,色、香、味、形俱佳。九畹丝绵手工制茶大师秉承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选采“鲜、嫩、齐、匀”单芽,制茶手法娴熟,技艺精到。2008年宜昌市名优茶制作能手大比武活动,九畹丝绵茶传人获一等奖;2019年秭归早茶开园仪式,传统手工制茶现场展示,九畹丝绵茶传人分获冠亚军。

4.3茶乡研学

按照中小学研学旅行要求,九畹丝绵茶业公司规划建设了茶文化研学基地。目前,已具备生态茶园参观及采茶体验、生产加工车间机械制茶观摩、手工制茶参与、茶艺学习体验、茶文化寻根探源等研学内容的开展条件,正在装修的茶文化体验馆、食宿等场所,可全方位满足研学旅行所需要的设施和服务。学生可穿上采茶服,背上竹篓,深入茶园采茶,拥抱大自然,感受生态茶园之美;了解制茶工艺流程,跟大师学习制茶、茶艺、茶礼及茶科学知识,体验茶道朴实和谐之美。“传承荆楚优秀文化,体验九畹茶香之旅”研学主题,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交相呼应,文旅融合相得益彰。屈原故里茶文化研学旅行,以茶为媒、以茶育人,吸引各地学生前来体验茶香绿韵,学习工匠精神,感受九畹丝绵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志趣高雅、举止端庄的品质。

5茶人弘礼

5.1茶人精神

九畹丝绵茶传承人、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万祥是个老茶人,二十多年前便用竹篓背着自产茶叶在集镇叫卖。退耕还林后,时任村委会主任的龚万祥以发展绿色天然丝绵茶为目标持续前行,引领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成为九畹茶乡的追梦人,被誉为宜昌市创业致富一方的茶叶风云人物。龚万祥先后当选宜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被评为荆楚楷模、宜昌市劳动模范,2018年入选中国好人榜。作为一个地道的茶人,他始终保持着勤劳俭朴、真诚厚道、乐善好施、低调恬然的朴实情感。他搜集整理丝绵茶发展历史资料一万多字,凭着一腔对乡土茶文化的深情眷恋和责任担当,秉承茶圣陆羽“精行俭德”的茶人标准,践行新时代“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将九畹丝绵茶文化引向美好未来。

5.2品质追求

《茶经》对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早有阐述,涉及地形、土壤、栽培、采摘、制作等方面,并将茶叶分级,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八之出等部分。九畹丝绵茶传承人继承陆羽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以九畹溪镇峡口村为基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茶园,高标准建设茶叶生产加工场,建立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收购、加工、检测、包装、储存、销售等全套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走“高质量、高标准、品牌化、产业化”绿色无公害产品发展道路,从鲜叶收购到成品入库的每道环节和工艺,“追求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不能让产品走样”。高品质追求避免了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九畹丝绵茶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散发出芳兰茶香与无穷魅力,九畹丝绵茶文化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5.3乡村振兴

两千多年前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沉吟,可以说是过去乡村生活的基本写照。融合三峡库区生态、屈原滋兰九畹和乾隆御赐丝绵等地域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因子而成的九畹丝绵茶,饱含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情怀。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峡口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守土创业,从茶山到茶杯,融合一二三产业,形成种茶、制茶、售茶到研学旅行等完整的茶产业链,2014年被农业部等6部门命名为国家级示范社。在屈原故里这片灵秀而浪漫的峡江区域,九畹丝绵茶成为大山深处精准扶贫、农民增收的金叶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现代生态农业典范,也成为荆楚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地域特色标杆。

作者:张耀武 张静姝 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