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析霜冻对茶叶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析霜冻对茶叶的影响及防御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析霜冻对茶叶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1低温实况

茶树冠层温度出现明显下降,A园和B园最低叶温分别为-0.03℃和-0.02℃,均低于0℃。6日20时,受冷空气影响,叶面温度已降至0.6℃左右,夜间持续下降,至7日3时叶面温度已经接近或低于0℃,并持续3~4h,7时日出后叶面温度迅速上升。此次过程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最低气温和叶面温度均低于0℃,为典型的平流辐射霜冻现象。

2灾情评估

2.1总体灾情

2013年绍兴早春气温较常年偏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4月上旬各个品种茶叶均处于采摘高峰期,此时茶芽和嫩梢的抗低温能力较弱,极易造成茶叶冻害[4]。而冻害程度与低温出现的时间早迟、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低温出现的时间越迟,日最低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则对茶树芽叶的危害越大。此次过程在6日出现较强冷空气后,夜间气温降至4℃以下,茶树叶面温度低于0℃,且维持较长时间,致使部分茶芽细胞中的水分结冰。7日早晨日出后,升温很快,导致茶树叶片迅速解冻,对茶芽造成进一步伤害[5]。据调查,此次霜冻造成绍兴市各地茶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灾情。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绍兴市受冻茶园1.17万hm2,其中嵊州受灾最为严重,受灾面积达0.6万hm2,经济损失近1亿元。具体表现为,当日茶树冠层出现冰晶(白霜),以后嫩梢出现枯焦发黑。冻害发生后,受冻茶园在其后10d内基本无茶可采。

2.2品种差异

受茶树抗寒力、萌发时间等影响,不同品种茶叶受冻害面积显著不同。从茶园A同一区域的乌牛早、龙井43、鸠坑、福鼎大白茶等4个品种的冻害情况看,乌牛早为特早生品种,3月中、下旬为采摘高峰期,4月上旬已经进入采摘末期,未采摘部分受冻无法采摘,整个区域乌牛早受冻率约为61%;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为早生品种,4月上旬正值采摘高峰期,是冻害面积最大的品种,受冻率达80%;鸠坑为中生品种,萌芽相对较晚,主要萌发期在3月中旬,受冻面积相对较少,受冻率约为69%。调查表明,此次霜冻过程对绍兴地区不同品种茶叶均造成明显冻害,其中龙井43为代表的早生品种尤为严重,其次为鸠坑为代表的中生种,乌牛早等特早生种因进入采摘末期,受冻相对轻些。

2.3地形差异

绍兴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500m的山丘地带,受地形地势影响,茶叶受冻程度呈现显著差异。据实地调查,此次冻害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地形闭塞的小盆地、山脚低洼处和海拔较高的山岗处,山坡和海拔较低的山冈处受灾相对较轻。这主要是因为夜间山谷周围坡地冷空气下沉,并在谷底或低洼处停滞下来,形成“冷湖”,因此气温较低且维持时间较长;而山坡中部由于空气流动畅通,冷空气沿坡下沉,周围暖空气补充,出现相对暖带;山岗处与大气热交换容易,受海拔高影响,最低气温相对较低]。对比茶园A和茶园B的夜间气温变化可知,由于两地分别位于低洼地带和海拔较低的山冈地带,6日20时两地气温均在9.9℃,之后茶园A气温迅速下降,7日6时降至0.8℃;而茶园B则呈缓慢直线下降趋势,7日6时最低为2.3℃。如以气温低于4℃时茶叶开始受冻,茶园A受冻时间长达9h,而茶园B受冻时间为3h。由此表明,在晚霜冻影响过程中,低洼处茶叶较海拔较低山冈处,受冻强度更大,冻害持续时间更长。分析绍兴市自动气象站最低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可知,最低气温在0~150m随海拔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海拔增加100m气温下降4.1℃,其中100~150m平均最低气温为0.87℃;150~400m最低气温则呈现回升趋势,其中300~400m平均最低气温为2.07℃;400m以上最低气温又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在海拔150~400m为4月7日冷空气影响出现的逆温层,此高度范围内茶园冻害轻于山丘平原地带。

3防御低温冻害措施

3.1调整品种结构,选育抗寒品种,合理布局茶园

目前茶农为提高经济收益,多以种植早生种为主,遇到严重霜冻后,往往全部绝收。应通过合理搭配早、中、晚生茶树,大幅降低茶园冻害损失风险。在新建茶园时,尽量选择适合绍兴气候且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有条件的茶园可在茶园周围或迎风面栽植防护林,可有效降低风速,减弱空气乱流交换,同时减缓山坡冷空气流动速度,提高茶园温度。

3.2加强茶园培育管理和设施建设,提高茶树抗寒能力

秋冬季施肥应多施杂肥或猪牛粪等暖性农家肥,少施或不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茶树有机物质的积累量;加强茶园设施建设,如喷滴灌、防霜风扇、无纺布、塑料大棚等设施,以提高茶园抗冻防冻防灾能力。

3.3做好冷空气来临前的防霜冻措施

如茶园面积较大,可选择在易形成“冷湖”地带,通过喷水法增加茶园土壤和空气水分,使芽叶温度维持在0℃以上;还可根据风向、地势、种植面积合理设堆,在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发烟,以防止园区热量扩散,提高茶园温度。

作者:叶建刚 金志凤 杨再强 单位:浙江省绍兴县气象局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气候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