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论文

一、福安茶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如果说曾经沟通东西方的商贾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丝绸之路”的话,那么福安茶叶的传播,则可以称得上是闽东近代的“茶叶之路”。福安市产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温麻县治时期。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工夫”红茶脱颖而出,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同时,闽东茶叶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明末清初,福安茶叶融入“海上丝茶之路”和“陆上丝茶之路”大联通,可谓“四海共飘茶叶香,五洲同赏福安茶”,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然而因为长期缺乏一个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导致在茶类中缺少竞争力而一度处于衰弱境况。从2006年起,福安市确定挖掘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于是经过几年的品牌打造,获得“中华名人特供茶”、“福建十大名茶”、“中国申奥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加工工艺列入福建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也已通过国家标准协会组织的专家论证,这为坦洋工夫现今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深厚的茶礼茶俗。茶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之处在于,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嗜茶的人更是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所以茶文化它更多地体现在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福安,茶以一种文化的触角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它不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一种厚重的礼仪。大年初一喝“过年茶”,新娘过门喝“新娘茶”,亲人出门喝“出行茶”。福安广泛流行“茶哥米弟”之说,有客来先敬茶后吃饭,生活中称“喝茶”为“食茶”,表示茶似饭食,一日三餐不可无。福安茶与婚姻的关系密切而独特,男子在向女子求婚的聘礼中要插上一枝茶枝,聘礼中带茶枝表示今后家庭兴旺,茶树又是一种独特的植物,茶树开花的时候其茶子还在树上,叫做母子见面,寓意今后儿孙满堂;女子在出嫁的嫁妆中要放入几粒茶子,古有“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不可复生也。”用茶以寄寓,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从一而终的儒家道德观念,也体现了中国青年男女祈求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3、旅游资源丰富。福安旅游资源丰富,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光秀美,其南部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冰臼群是我国低纬度地区保存最多、最好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保存完整的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神秘古老的瓜溪“活化石”刺桫椤、古朴奇特的柏柱洋明清古民居、别具风情的溪塔葡萄沟、绚丽多彩的仙岫畲族风情以及闽东苏维埃旧址构成了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4、当地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福安市重视坦洋工夫茶文化的传播与茶经济的发展,在加大对“中国茶叶之乡”、“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致力推动坦洋工夫品牌与中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交流,推动东方文化的传播,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借茶文化办旅游、以旅游助茶业发展”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共识,包括茶博物院、乌龙茶都、畲乡茶艺表演队等在内的一批与茶叶相关的景点和节目相继形成,为茶文化旅游创造了条件。近两年来,坦洋村已经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主题公园、横楼民宿文化茶博馆等工程的建设,“坦洋工夫”生产性非遗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9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和主管部门大力挖掘、弘扬茶文化,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支持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推广茶园生态观光游和茶文化体验游。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其他产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茶产业竞争力。

(二)劣势(Weakness)

1、高质量茶文化人才较为缺乏。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茶知识,还得掌握旅游知识,做到在旅游服务中能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景点中,茶景相融。当地政府虽然抓住茶文化旅游这个旅游热点来推进福安市旅游业发展,但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人才从业素质不够高,相对较为缺乏。福安茶文化旅游的大力推广和稳步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支撑,人才的缺乏导致福安茶文化旅游发展程度不高,个性化不强。

2、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度较浅。福安市茶文化旅游多集中于坦洋村,多是对环境资源进行观光式的浅层次开发,缺乏针对深层次内涵式产品的开发,未能在业内打造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和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茶文化旅游是主题性旅游,但多数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没有融入到福安特定的地域文化中,难以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观光型的茶文化旅游使得游客走马观花,停留时间短,未能将茶文化传播出去,也未能最大程度地对当地旅游产业进行开发。

(三)机会(Opportunity)

1、借海峡西岸经济区之东风。中国政府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政策支撑。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获批,为福建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福建的产茶中心,福安借助此次政策东风,吸引外资注入,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各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茶文化、畲族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

2、借力福建自贸区,发展以对台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而福建自贸区则突出对中国台湾自由贸易将是其最大的特色所在。福建与台湾在交流上具有多种优势,主打两张特色“牌”即对台和生态。福建省内交通方便,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多条铁路对福安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方便。而台湾茶文化发展迅速成熟,通过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加强闽台茶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以对台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

(四)挑战(Threat)多数茶文化旅游资源单体差异不大,旅游资源类别少,造成茶文化旅游系列内各景区景点内容相似,这就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区域间的可替代性,容易导致区域间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将出现大量同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加剧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福安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福建省内其他市而言较为落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从业人员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等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与北部的浙江、南部的安溪、武夷山等拥有知名品牌的茶叶大省市相比竞争压力较大,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福安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大牌意识

福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将茶文化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属于福安自己的茶文化旅游。加强红茶的品牌建设,借鉴立顿红茶、大红袍、铁观音等国际品牌的经验,树立大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有影响力的福安茶叶品牌。

(二)加强区域联动合作,多元化品牌宣传

在区域合作上,一方面要加强省内各市茶文化旅游的合作,联动发展,打造茶文化旅游区,共创区域旅游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强省与省之间茶文化旅游的合作,在福建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打造精品线路,实施客源共享。在旅游营销方面,可利用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淘宝以及其他茶叶专门网站等方式宣传茶叶产品和茶文化。同时,通过举办一系列茶文化赛事、活动等措施,加强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努力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三)着力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茶文化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安详平和的处世之道,使茶文化旅游产品增加了独有的韵致感。因此,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激活茶文化旅游资源,增加茶文化客观性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福安市人民通常讲的都是本地方言,年纪大些的茶乡乡民并不会普通话,在与游客沟通方面存在障碍,无法将自己所知的茶叶知识告知游客,不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茶乡从业人员要增强与游客的沟通能力,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做好乡村导游。其次,要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专业的茶艺、茶歌、茶舞表演,提高专业素质。

作者:林晓平 高李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