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国时期茶叶包装与广告促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国时期茶叶包装与广告促销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国时期茶叶包装与广告促销

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不同的茶文化特色。民国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茶叶的出口量大增,而且全国各地的茶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拓宽茶叶销路,茶叶包装广告成为最有效的商业促销手段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浙江杭州几大茶庄为例,对其茶叶包装和广告特征进行分析介绍,以期对民国时期的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国时期;茶叶包装;广告促销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茶文化特色。江浙一带是茶叶的重要产区,也是名茶的聚集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湖龙井茶,享誉中外。龙井茶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明代已声名鹊起,到了清代,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成为众茶之首。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往来的逐渐频繁,中国茶叶也作为商品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重要的沟通桥梁。在清代时,欧美国家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多,使中国茶叶的生产销售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龙井茶作为名茶之首,不仅成为每年的贡茶进贡宫里外,其它的都作为商品进行流通。民国时期,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已经逐渐形成规模,茶叶销售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各个茶庄为了争夺业务,不仅以销售龙井茶等名茶为主,同时辅以其它茶类,不仅茶叶种类丰富,而且销售方式也十分灵活。龙井茶按照不同的产地被商家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其中的狮字号的茶叶最为珍贵。每年到了春茶上市的时候,各地的茶商都云集浙江杭州采购新茶。由于杭州城内的茶庄数量众多,主要以经营龙井茶为主,再辅以其它茶类。茶庄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使茶叶获得更好的销路,许多茶庄都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商业促销手段,其中茶叶包装和广告成为最佳的销售推广渠道。商品流通与广告宣传有着密切的联系,广告宣传对商品流通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我国很早就有广告,但是形式单一简洁,一般只在商品上面简单地标明产地和产品特征即可,没有更多的内容介绍,在我国一些传统的陶器制品上都能够看到这样的标记,仅对商品的产地和用途简单介绍。除了工艺制品外,一些门牌、招牌、酒店广告形式也是主要的商品销售方式。在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与我国的民族商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报纸、杂志等形式出现的广告成为新的商业宣传模式。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关于茶文化资料的研究与文物征集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中,有一类重要的纸质文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对后人研究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其中收藏的关于民国时期茶叶的包装广告,对人们了解民国时期杭州龙井茶的经营销售有着重要作用。

1同大元茶庄茶叶价目表

民国时期,在杭州一些茶庄中,有一种微微泛黄的广告纸,上面印刷着茶庄经营的茶叶类型及价目。杭州的同大元茶庄是当时较具代表性的茶庄之一,从茶庄的广告纸上可以看到,该茶庄位于杭州市西湖仁和路口。广告纸上还附有内容介绍:“所销售的茶叶选自当地的狮峰茶品,并以春风前、明前、雨前茶为主,如杭白黄菊、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品……希顾客明察无任荣幸。”作为民国时期众多茶庄中的一家,同大元茶庄的经营业务也有所不同,主要以茶叶零售为主,先期主要经营内销茶,发展到后期也经营少量的外销茶。茶庄与茶号、茶行经营的业务有所不同,其中,茶号的主要业务是从茶农处收购毛茶然后进行精加工后运销;茶行的主要业务是代替茶号买卖茶叶,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茶栈的主要业务是向茶号贷放茶款,并介绍茶号销售茶叶,从中收取手续费,一般的茶栈都设在上海、广州等口岸城市。茶庄的主要业务是经营本地的龙井茶,杭州的同大元茶庄分为总部和两个分部,规模较大。在茶庄销售的龙井茶又有严格的分级,龙井茶以产区划分为狮、龙、云、虎,其中最优的为狮峰野茶、狮峰春前、狮字龙井、龙字龙井、云字龙井、虎字龙井等多个等级,而同大元茶庄当时销售最好的为狮峰野茶、狮峰春前。除了龙井外,茶庄还经营其它茶类,例如红茶、香茶以及一些茶食品。

2吴元大茶庄“多子”商标包装纸

在浙江的吴元大茶庄的商标包装纸中,印有身着民国旗袍的女子和六个身穿肚兜的可爱娃娃,图案下标有“多子”商标。虽然包装纸采用的是白纸套红印刷,但是图案却颇有深意,多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题材之一,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茶庄以此作为图案,是希望茶庄生意能够红红火火,同时又别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在图案两边印有文字,主要内容是介绍该茶庄所经营的茶叶种类,以及茶庄的发展历史,内容中这样写道:“盖茶之为物,清超五味美,普洱松萝不一其种,欲思止渴消烦……今特新增多子图,内仿记记,以杜僭冒而广招徕……”从包装纸上可以得知吴元大茶庄位于杭州望江门直街石库门内。吴元大茶庄是当时杭州内十分出名的老字号茶庄,所经营的茶叶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由于民国时期的茶商多而杂,茶叶也有较多假冒商品,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茶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吴元大茶庄通过“多子”商标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不仅彰显自己茶庄的经营品质,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宣传作用,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知名度。

3方福泰茶庄包装纸

方福泰茶庄的包装纸同样是白纸套红印刷品,上面的图案是一身穿民国旗袍的端庄女子在茶园采茶,这一图案是茶庄的主人自己设计绘画的,图案旁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茶庄经营的茶叶种类,有各省市名茶、龙井、碧螺春等,内容中还写道:“……货真价实,遐迩弛名,并杜假冒,特加福字商标。”包装纸上还印有茶庄的地址与电话。方福泰茶庄位于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叉处,这里曾经汇集了杭州城里最著名的商铺,例如孔凤春香粉店、状元馆面店、宓大昌烟店等,是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由于方福泰经营业务较广,诚信无欺,因此,销售业绩十分喜人,还曾在这里建起了三层小洋房,颇为气派。

4乾泰茶庄广告纸

乾泰茶庄的广告纸独具特色,上面印有双旗商标,内容介绍也十分详细,例如写有“茶之为物,自古推重,诗人逸客每以煎茶寄与宾朋,雅集犹为席上嘉珍……浙省龙井芽茶著名海外,经通各省……久为各界欢迎,诚恐以伪乱真,当不以余言为欺也。”在内容下方还标有茶庄的具体位置及联系电话。乾泰茶庄的业务不仅仅以茶叶销售为主,而且在当时的西湖狮子峰之阳等地还有千亩茶园,主要种植龙井茶。由此,茶庄以自产自销的方式销售龙井茶,茶庄经营十分顺利,利润也较丰厚。茶庄丰富的利润也吸引了其它行业的商人,例如曾经以经营棉布而得名的高义泰老板,也加入到茶园种植中来,在当地购买了千亩茶园,开办茶场,种植加工龙井茶。

5吴元兴茶庄包装纸

吴元兴茶庄与吴元大茶庄的位置相近,都在杭州城内望江门直街石库门内,所用的广告包装纸也为白纸套红印刷品,广告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茶庄的位置,以及所售茶叶的种类。由此可见,当时在望江门一带茶庄经营十分红火,许多茶庄在此落户,由此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吴元兴茶庄主要以经营龙井绿茶为主,但是同时也销售西湖藕粉等食品,经营种类较多,由此可见,当时茶庄经营的范围较广,内容十分丰富,也是茶庄生意兴隆的原因之一。从以上几家茶庄的广告包装介绍可以看出,民国时期一些较大型的茶庄主要以纸质广告为主,从图案内容到文字内容,大多以介绍茶庄历史及茶叶销售种类为主,并附有茶庄地址和联系电话。除了茶叶包装纸外,茶叶广告语也是民国时期运用最多的茶叶销售手段之一。浙江的方仁大龙井茶庄曾推出了一种“三前摘翠”的茶叶包装盒,此包装盒是由杂木制作而成,形状呈四方形,有抽拉式门,门上有铜制提梁方便推拉,包装盒上印有茶庄的名字,整个包装盒精致高档。在当时的茶叶店里,使用最多的广告语即“三前摘翠”。所谓“三前摘翠”是指社前、明前、雨前茶,其中的社前是指春社前,社日原本是指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两祭,采茶的社前是指春社前,是指在立春之后四十五天左右的时间;明前是指清明之前;雨前是指谷雨前。由于茶树在经历了头一年的休养生息,体内聚焦了大量的养份,在春天之时,发出的春芽更能够茁壮成长,不仅芽叶更壮,色泽也更绿,是最适宜采茶的季节。除了“三前摘翠”的茶叶包装盒,“吐绿含英”也是龙井茶的包装盒之一,形状同样呈现四方形,有抽拉式门,内里可以放置两罐茶叶,此种包装盒是由杭州的永泰茶庄推出。通过不同的茶叶包装盒可以获知茶叶的出处,也使茶叶的包装更丰富,提升茶叶的档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中国茶文化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民国时期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关于龙井茶包装及广告语的介绍与应用,不仅使我们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对传统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透过那微微泛黄的纸质包装纸和精质的茶叶包装盒,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民国时期的茶文化仿佛与我们相隔并不遥远。在珍贵的历史文物中,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38-139,145–147.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455.

[3]剑鹰,湘音.世界商品包装设计3000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

[4]王国伦,王子源.商品包装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7.

[5]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0-11,159.

[6]舒祖菊,夏业鲍,程晓毛.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茶业通报.2007(4):175-177.

[7]满瑜琳.茶叶包装形式及其保质效果分析[J].中国包装.2007(5):79-80.

作者:张群力 刘立玲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