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

摘要: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在茶文化的传播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聚集地,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都有了新的变化,做好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不但可以满足现代人的追求,同时还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茶馆;现代茶馆;环境设计

1传统茶文化概述

1.1茶的历史

中国人与茶的渊源颇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句俗语就可见一斑,早在上古时代,茶就被神农氏所发现。《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喝茶的问题,目前尚未有定论,有人说战国春秋,有人说两汉时期,各说纷纭。几千年来,茶这种毫不起眼的植物却走进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之中,几片简单的叶子带给无数人身心的愉悦和心灵的解放,更带给人们灵魂上的升华,而随着饮茶行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无论是生活习惯,诗词文学,还是哲学思想,抑或是建筑设计等方面,无一不深受饮茶行为的影响。

1.2茶的品种

中国优良的地理环境催生了各式各样的茶叶品种,以种类划分就有绿茶、红茶、黄茶和乌龙茶等众多品种,其中绿茶在制茶史中处于先锋地位,当时的绿茶制作工艺相当简便,在采摘绿茶后便进行杀青,干燥后便能使用,而红茶则属于发酵型的茶叶,需要添加稍微复杂的发酵步骤;作为中国特有茶种的乌龙茶则对于制作工艺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在目前功夫茶文化盛行的潮汕地区,乌龙茶也是最受欢迎的茶业种类。不同的茶种有不同的色泽和口味,疆域广阔的中国在各个地方也有特有的茶种和饮茶喜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1.3茶文化

伴随着漫长的饮茶历史,饮茶行为浇灌出中国文化里的一朵奇葩———茶文化;中国传统宗教中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讲究入世的克己复礼,释家讲究出世的明心见性,而道家则讲究出世的清静无为,三者乍看好像毫无交集,但深究其内涵,却发现殊途同归,都是追求一种平静和谐的精神境界。茶味淡雅又苦后回甘,这种简约的哲学意味将茶文化和儒释道进行融合,以至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都以饮茶行为作为个人追求精神境界的一条道路,在饮茶中自省,在饮茶中得到宁静,也在饮茶中将自我灵魂升华。

2茶馆的历史及其发展历程

在各种武侠小说中,茶馆成为另一个“社会”,它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也是很多人传播和打探消息的重要平台,在真实的历史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茶馆不单单代表着一个普通休闲场所,因为茶馆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的客户覆盖人群极广,既有文人雅士、又有市井粗人,既有高官巨贾,又有农民渔夫,所以它是整个社会情况的映射,它又能体现出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古代茶馆就以数量众多和热闹繁华著称,不过,当前的茶馆也不逊于古代茶馆,从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来,茶馆在中国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并以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率在大中城市里开枝散叶,现代茶馆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而客人的增长也促进了茶馆的功能进一步趋向于完善化。下面就茶馆的历史进行阐述,为之后茶文化渗透现代茶馆设计的进一步阐述进行铺垫。

2.1清代之前的茶馆

根据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在晋元帝的时候,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皿,往市弼之。”由此可以看出,两晋时期就开始有了流动的茶水买卖行为存在,这种摆摊卖茶水的地方也可以算作茶馆雏形;而到了唐代,因为唐代的国教为佛教,佛教的兴盛加上经济的大繁荣,大大促进了饮茶风气的广传,加上在中唐时期禁酒令的约束,许多文人骚客就将精力从饮酒转移到饮茶上来,此时茶馆开始遍布整个大唐国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它作为茶文化重要传播者和发扬者的地位。到了宋代,茶馆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期,此时的茶馆在各个区域的覆盖广度和深度都在唐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城中郊外,茶馆的身影随处可见,长卷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茶馆可见一斑,此时的茶馆在设计上更加考究,茶馆内容也更加丰富,茶馆不再仅仅是供人们饮茶的场所,茶人也可以在茶馆内听赏戏曲和聚会洽谈。到了元代和明代时期,茶馆的经营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本体实质上和宋代区别不大。

2.2清代的茶馆

从晋代的茶馆雏形到清代茶馆,茶馆历经千年的洗礼和成长,终于走到了属于它的鼎盛期,清代可谓是茶馆中的集大成者,茶馆种类和功能都极为丰富,当时江南地区的茶馆就有上千家之多。在设计上,清代的茶馆注重融入审美方面的文化色彩;在功能上,清代的茶馆镶嵌了多种饮茶之余的功能,比方说茶馆中会有供商人洽谈的清茶室,说书唱曲的书茶馆,品茗对弈的棋茶馆等。

3茶馆的发展现状

3.1茶馆的功能

在茶馆的经营中,茶馆不但将饮茶行为进行传承,也将茶文化不断渗透到茶人脑海之中。很显然,这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重要作用。无论是简单的品茗,或是品茗活动中的修身养性,还是茶馆设计中的茶文化渗透,在影响人们行为和意识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将我国宝贵的文化精髓根植于国民内心,上千年的茶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茶馆就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茶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身心放松和愉悦健体的平台,无论是极具程序性的冲茶行为,还是苦后甘来的悠然品茗,抑或古典深沉的茶馆氛围,都能让忙碌浮躁的人们得到身心的解脱,让茶馆成为他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身心寄托之地。还有,茶馆作为城市特色茶文化的表现,对于每个旅客来说都是感受异域茶文化的地方,茶馆作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一部分,这事实上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及各方面的经济发展。且古代茶馆作为各类人群的重要聚集地,这个“信息中心”大大促进了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而现代茶馆则汇聚了大量的商业洽谈,许多形形色色的交易都在茶馆的品茗中达成,茶馆的独特氛围对于洽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茶馆的发展现状

建国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茶馆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进入了休眠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茶馆才慢慢苏醒和复苏起来,并不断壮大。当前不再存在以前的木制茶楼,取而代之的是装修高档的现代茶馆,在功能上茶馆的内容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了一定的丰富和拓展,品茗、打桥牌、聊天等活动满足了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而焕发出茶馆的魅力。在茶馆的整体设计上,目前多数茶馆的模式都融合了更多的商业因素,比如都是开设卖茶的档口,再设立几个品茶的地点作为客户试茗或者品茗的位置,这样的设计虽然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流,但在茶馆的文化层面表现上还是具有白玉微瑕的遗憾。

4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

4.1茶文化渗透下的现代茶馆的表层设计

视觉可以传递美感,继而将美感注入人的意识之中,在现代茶馆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心利用茶馆的各个设计细节,将茶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让品茶者深刻地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比方说,我们可以选择紫砂制作的茶壶,紫砂不但具有强的保温和透气性,而且对于茶味的保存也相当出彩;另一方面,紫砂独特的深沉颜色和粗糙质感,能带给人典雅和陈旧的使用体验。另外,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插花摆设,用简洁淡雅的少许插花来表现茶文化的朴素清雅;在整体氛围上,我们可以采取焚香来营造淡淡的空灵香味,在墙体上也可以挂上历代名家的茶诗和茶画类似品,比如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茶诗或者唐伯虎的茶画。

4.2茶文化渗透下的现代茶馆的深层设计

古人在饮茶过程中常常会将自己的精神游离在外而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但急躁的现代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茶馆的设计中要想将茶文化更好地渗透,就必须注重提高顾客在精神方面的放松缓解工作。所以,在茶馆设计中,还需要有意识地让顾客的时间放慢,时间感消除,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一方面可以增加茶馆里的碎片化信息传递,小饰物的不经意摆设让茶文化的传递成为碎片化的堆砌,茶壶上一首简单的茶诗会让人诵读神往,茶桌上一个简单的“小僧人冥思”摆设能让人望而心静,墙壁上一副简单的饮茶画作能让顾客浮想联翩,时间因此驻足停步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外界信息传递来拉长时间,比如茶座之间相隔适当的距离和设立良好的隔音板,隔离外界信息来让顾客免受时间意识的干扰,充分忘记时间来达到物我两忘的品茗境界。

4.3茶文化渗透下的现代茶馆的其他设计

在茶馆的具体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古朴色泽的木材、砖块或者水泥来进行茶馆的色泽主题设计,而在灯光方面,可以选择中间的色调来进行偏冷或者偏暖的调节,灯光方面尽可能采取无彩,这种淡雅和空灵亦是茶文化的一个表现角度;而在家具方面,选择藤椅和原木桌加上竹器进行搭配,可以体现出自然归真的茶文化精神;布局方面应该设有包间和敞开的空间,包间可以营造宁静的品茗洽谈氛围,而敞开的空间则能让顾客缓解生活的压迫感,使其在品茗中得到放松。

5结语

茶文化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但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忙碌浮躁中,这些极具价值的特色文化都慢慢被遗忘和覆盖,做好茶馆的环境设计,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琼音.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陈玮然.中国茶文化与茶馆设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5):73-75.

[3]万祥虎.解读茶文化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7):113-114.

[4]张建羽.当代茶馆的传统设计思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5]董斌.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中式茶馆装饰艺术[J].学园:教育科研,2012(5):195-196.

作者:蒋蒙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