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提升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作为体制内单位因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在人的主观意识上势必存在着成本管控意识的缺失。同时,在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作用下,即使再优越的财务内控制度都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机制。因此,提升预算会计执行效力需要另辟蹊径。
[关键词]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策略
在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变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预算会计执行效力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有关文献在分析提升效力的策略时,习惯于聚焦财务内控制度的优化范畴,而较少关注制度背后人的因素。对此,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作为体制内单位因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在缺乏刚性成本控制考核的情形下,在人的主观意识上势必存在着成本管控意识的缺失。同时,在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作用下,即使再优越的财务内控制度都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从弥补当前分析不足的角度,进一步展开对提升预算会计效力的策略分析。
1影响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因素分析
1.1组织生态环境所引致的影响因素
体制内单位的组织生态环境,是在长期的人际互动中和制度激励、规制中逐步形成。而且,组织生态环境一旦形成,又将重塑新人的行为偏好和意识观念。上文已经指出,在缺乏刚性的成本控制考核的情形下,无论是职工群体还是科室成员个体,都或多或少缺乏足够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自我约束思想。从而,这就对预算会计的执行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这里影响的主要表现便是,科室成员追求对预算额度的全部使用,而并不关注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1.2专项预算管理所引致的影响因素
专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于专项采购和事业单位专项课题的研究,由于专项采购和专项科研分别存在着资产专用性和知识专属性的特点,所以在执行预算会计时财务部门时常处于被动的境地。究其原因,资产专用性和知识专属性都将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制约专项经费预算的精准性,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资金监管缺失。所有这些都将促使预算软约束结果的出现。最终降低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
1.3预算执行考核所引致的影响因素
正是由于体制内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在预算执行考核中无法对“产出/投入”关系进行量化。这就导致产出(事由)一定的情形下,忽略对资源投入的合理性考量;或者出现在一定经费投入下,忽略对产出(事由完成)质量的重视。通过现状调研,这些问题在预算会计执行单位多有存在。
2提升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着眼点
2.1着眼于肃清组织生态环境
组织生态对组织内成员的行为偏好和思想观念都具有塑造力,所以不肃清组织生态中的不良因素,再优越的预算会计制度都难以执行到位。然而,依靠传统的岗位思想政治教育,则因其所具有的形而上特点,也无法根治组织成员的失范行为。为此,着眼于肃清组织生态环境无异于从组织文化系统的视角出发,重构组织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大领域,并由这四大领域最终合力成为助力预算会计执行的组织生态系统。
2.2着眼于规制信息偏在问题
信息不对称又称为信息偏在,着眼于规制信息偏在问题则需要转换思路,即由原来试图从第三方监管入手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转换为通过制度创新来使组织成员自觉完成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任务。前面分别提到了资产专用性和知识专属性问题,为了切实实现预算会计助力体制内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还需要引入第三方专业平台来打破专用性资产和专属性知识对会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影响。2.3着眼于调适预算考核模式针对预算会计执行情况的考核,实则构成了一种激励机制和规制措施,倒逼着科室部门成员的行为偏好。而且,在落实科室主体责任的制度安排下,科室负责人又将使自己所承担的预算会计执行压力转嫁给科室成员。为了弥补传统模式下重规制而轻奖励的做法,这里的调适预算考核模式应侧重于设计出预算会计执行奖励原则和落实奖励政策。
3实施策略
3.1多元视角重构组织预算管理文化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作用,且在当前的党建工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科室负责人转变预算执行意识是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奖励预算执行优秀的部门和人员,以及各级管理者以身作则严格履行预算会计制度,并通过优化现行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等,最终重塑精神文化系统。近期的工作重点便是,制定对科室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评价体系,进而为构建物质文化系统打下基础。
3.2创新预算执行办法并引入专家团
为了最大化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对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影响,这里需要配合效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创新科室部门的预算执行办法。具体的做法为,以科室为单位负责专项采购和专项课题,并在多方协调下额定专项经费。在科室与单位管理层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事由合规完成若有经费结余,则可以按比例提留作为科室成员的绩效奖金。通过引入无利害关系方的专家团队,则对于上述两类专项事由为管理层和财务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3.3转换产出表现形式强调奖励制度
尽管体制内单位中的“产出/投入”关系,无法具体用数据来量化比较,但在弥补传统无视“产出/投入”关系的要求下,转换产出的表现形式则是可以的。对于专项资产采购的产出,则可以用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所带来的外部性来进行评价。对于转项课题的产出评价,则可以从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实际效益来进行评价。可见,这里追求的是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目标。3.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位意识教育在体制内单位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位意识教育。通过岗位意识教育,来提升他们的大局观,以及鼓励他们建立起终身学习意识。对大局观的培养,则可以借助岗位培训和全程参与单位管理层决策来实现。对于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则可以培育部门学习文化,以及部门负责人引领示范来形成。
4展望
4.1优化预算审核中的组织形式
解决财务人员在预算审核中的“有限理性”问题,除了需要对他们进行单位主营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外,还需要从优化预算审核中的组织形式上下功夫。
4.2强化单位审计工作开展模式
为了避免审计活动的形式化、书面化,应在组织监管形式和审计模式下进行优化。对于前者而言,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审计督导小组,从而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督察;对于后者来说,则需要采取跟踪审计的模式来减少当事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时间和空间。
5结论
体制内单位在执行预算会计时,往往面临着预算软约束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反映出预算会计在执行上的效力问题。作为体制内单位因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在人的主观意识上势必存在着成本管控意识的缺失。同时,在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作用下,即使再优越的财务内控制度都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机制。因此,提升预算会计执行效力需要另辟蹊径。具体的实施策略为:多元视角重构组织预算管理文化、创新预算执行办法并引入专家团、转换产出表现形式强调奖励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位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经贸,2014(16):233.
[2]沈爱凤.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策略研究[J].金山,2010(12)
作者:褚兴海 单位:辽宁省建平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