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制造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制造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制造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研究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战略的适时调整和对内制度的变化革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公司企业最传统且重要的部门之一,企业的财务会计也面临着向管理会计的深度转型。虽然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管理会计在健全企业的会计制度,实现财务的职能转型,以及稳定企业的经验和发展上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将从制造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相似处和区别入手分析,对转型发生的背景、转型的必要性和目标,以及转型方法等进行综合研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目标;转型方法

财会管理是企业运营和管理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实现科学有效的财会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明显提升。随着企业管理者对经营方法的不断完善,财会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传统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搜集、核算信息和数据,再通过监督行为帮助企业提供调整、指导和控制的建议,传统财务会计更偏重于事后行为,然而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发生对企业会计的要求也逐步加强,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逐渐融入到事前环节中,管理会计因此而生。

一、含义、区别与联系

(一)含义

在制造企业中,财务会计是通过将已经实现的经济项目进行统计,并且以货币为单位向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展示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收支、盈利水平的一种经济活动。而管理会计,则是将现代管理学和会计学相结合,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将加强企业控制作为重要目的而实施的一项经济活动,究其本质是企业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对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通过对现实经营、经济成果的分析和评价,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预测和建议。

(二)区别与联系

财务会计为企业利益相关的人员提供账务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财会标准及国家法规编制月报、年报等,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偏重核算和监督。管理会计则不受财会准则约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营和战略决策提供支持,编制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应,偏重于对企业的控制和考核,以及对发展前景的预判和规划。综上所述,二者工作重点不同、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不同、方法体系不同、观念、取向甚至人员技能素质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即便如此,二者还是有着一些联系,如二者虽然分属两个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它们的信息同源,而且运转体系和基础内容保持着高度一致,相互关联渗透,在方法上则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简单来讲,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以管理会计的规划作为目标,而管理会计的评价又是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

二、转型背景

(一)市场经济的需求

制造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遭遇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只有完善企业自身的发展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够驱使企业的稳步发展,因此转变财务职能也是市场经济转型的重点需求[1]。随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市场中的企业逐步认识到财务会计的工作重心应当由对经济项目的核算和监督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环节进行转变。而管理会计正是目前国内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调整的重要执行工具,而这种工具正是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生。

(二)企业发展的导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国际化的竞争当中,在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的同时,管理会计展现出了传统财务会计所没有的优势,将现代经济环境作为发展基础,更加适合国内企业的财务发展现状,因此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管理方面做出改变,而会计管理正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三、转型目标

(一)总目标

以管理全面预算为核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完成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合成,实现对企业生产和运营整个过程的控制,及时且准确地展现企业经济现状,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二)分目标

在完成“数据集中、全面控制、信息共享、经营分析”的总目标之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定几个小目标,以助力企业循序渐进的完成转型策略[2]。例如,建立财务集中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保证上下各部门财务核算的制度和原则统一,保证财务与业务、生产、供给、营销等其他板块的融合,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全面共享。又例如,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整合,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基础,建立企业资金和预算的管理控制系统,降低资金运用成本,提升资金利用率,增加企业效益。

四、转型方法

(一)增加现代管理思想

企业通过感知市场的变化完成预测,加强对内部财务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做出改变,甚至实现扭转亏损为盈利的局面。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经济、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建议,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则基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管理会计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方法的优势,用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利润与成本的关系,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去处理和协调经营和生产的管理毛段,最终实现“小成本、大收益”的局面。

(二)实现会计统计一体化

在经济的管理过程中,会计和统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两者合二为一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准,还能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需求。在经济项目的人事活动中,统计主要表现的是信息的及时和概括性,而会计则展示的是真实性,二者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准确的决策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企业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时候要保证信息的全面,进而保障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协调,以及经济信息的统计符合规范和标准。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优势,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与经营。将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相融合,让二者取长补短是一个漫长的需要逐渐去完善的过程,而建设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加快这一过程的发展。财务会计在过往的发展过程当中初步拥有了较为完善的自身制度体系,然而管理会计由于起步较晚仍然需要企业依据其内部的经营状况、经济活动框定相适应的制度和体系[3]。故在建设完善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时,不仅要明确会计工作者的职责和权利,还要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状况,综合讨论体制内的会计结构、企业数据、管理体系、部门结构等,才能制作出符合科学发展思想的财务管理制度。

五、转型实效预测

那么,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之后,又会产生哪些实效呢?下面我们将从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事前预算

就制造公司来说,大多以销售预算为出发点,并依据过往经验、市场调查、未来预期等做出销售预算,然后根据销售预算作出生产预算,但是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无法做到销售量与生产量的同步统一,所以必然会有存货,也就会产生月度存量预算。但是,如果公司有了生产预算,便能够做好对于对应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制造等预算,再根据投入成本制作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产品管理预算。

(二)事中控制

通过收支两项管理资金流量,通过审批程序控制资金开支,通过定额考核把控资金存量,进而保证公司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以标准成本法,剔除实际开支中不合理的成本,简化账务明细[4]。严格控制超标费用,特事特批,将成本控制在额度之内。施行责任会计制度,分配指标,在经济活动中进行评价考核,配合奖惩制度,促使员工向目标努力。

(三)事后总结

主要分为财务报表总结和绩效考核总结。财务报表总结要求财会人员依据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公司提供反映总体经营的报表,并通过各种指标为管理者提供有建设性的决策信息。绩效考核总结则要求建立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考核指标,与责任人薪酬挂钩,增强公司的管理力度,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六、结束语

随着财会业务对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其审核处理、监督控制的信息和数据也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为财会工作者发现经济问题、妥善处理经济问题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联合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发财务处理软件、强化信息整合系统,选拔精通财会原理、具备财会技能、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才能够为公司的高效运营、稳步发展以及利益提升打下优良基础。

参考文献:

[1]窦翼.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37-137.

[2]封毅.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91-192.

[3]卢泸.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分析[J].经贸实践,2018(5).

[4]郑蕾.分析新时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J].财讯,2017(11).

作者:孙凤东 单位:大连华录欧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