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单位预算财务会计融合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会计功能分析
1.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概述。作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我国先后颁发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1997年3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12月)、《军工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1998年1月)、《军工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1月)等制度,形成了现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顺应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对我国科学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财务会计的一般意义。通常情况下,财务会计是企业的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其背景就是:企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因此企业的利益关系人也是多元的。作为提供相关信息的财务会计就必须遵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而不能单独满足某一个特定利益人的需要。“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是一系列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其中与本论题相关的有:(1)会计主体假设。财务会计是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在现行的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还是分开的。因此,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不应该分开。(2)权责发生制和配比的原则。财务会计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各个会计期的收入,根据配比原则确认相关的成本费用。在现行的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中,现金收付制占据了主导地位,不能很好地处理科学事业单位的收入、成本及其相互配比的关系,不利于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3)折旧方法。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还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将其成本分摊到受益的各个会计期中。在现行的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购置之日或者报废之日一次性列为支出。这种核算办法使得科学事业单位不能进行成本核算。可见,现行科学事业单位在上述重大方面还没能应用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现行科学事业单位可适用财务会计。我国科学事业的资金来源已呈多元化,政府科研拨款也只是科学事业单位多元化资金来源的一种。利益关系人也是多元化,向科学事业提供部分资金的政府只是科学事业单位的利益关系人之一。在此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有必要向多元化的利益关系人提供一般公认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4.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不足。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不能提供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因为这个制度至少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1)固定资产核算导致相关信息不真实;(2)粗放式的投资核算,难以实现对投资的有效管理;(3)简洁的无形资产核算,难以体现科研单位无形资产实际价值;(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缺少应用规范,随意性大,成为人为调节的手段;(5)成本核算改革不到位,不利于科学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6)未考虑资产减值因素,诸多业务未有会计处理办法;(7)负债核算,难以体现单位实际债务;(8)基建会计游离于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的上述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要求。只有通过对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增加为资金来源多元化服务的财务会计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的要求。
二、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的不适应性分析
1.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影响。历史在不断进步。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和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开始于1997年。但是,1998年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开始了并一直持续深化着四大改革: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深化收支两条线。在公共财政拨款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接受公共财政资助的事业单位(包括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会计核算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事业单位相继进入市场,业务范围迅速扩大,科学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一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市场化程度高,其组织形式也实现了从事业单位转化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改制为企业后,这些科研单位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未施行企业化转制的,继续保持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这类科学事业单位继续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在组织内部也实施了部分类似于企业的改革,开始注重成本核算、讲究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等。即使继续保留了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简而言之,科学事业单位业务种类多样化、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发生了上述变化之后,科学事业单位显然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而是一个兼容了事业单位和企业两种经济组织属性的新型经济组织。为此,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显然有诸多的不适应。
2.科研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会计的要求。科学事业体制改革丰富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其既不同于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接近但不完全等同于企业的成本效益核算。1997—1998年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被分拆为《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这个改革中,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更为适合的会计服务。这是一个“放手”的举措。因此,科技体制可以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改革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提供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也就是更多地引进财务会计方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也有监督公共财政预算经费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要求进一步改革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提供直接的预算执行信息,也就是适当保留预算会计方法,体现预算管理的要求。因此,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会计的影响,可以形象地表述:提出了一个“收手”的需要,即事业单位应该提供财政预算拨款的收支和结余的会计信息。科技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任务的要求,在方向上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这对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改革方向的选择带来了一个难题,即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如何结合的问题。
3.科学事业单位施行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分析。预算会计(BudgetAccounting)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我国财政部1988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直接使用“预算会计”一词。现在,预算会计这一概念有所扩大,在政府财政管理中和企业的管理会计中都有使用。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如果企业的财务会计是以多元化的利益关系人的“公认”为着眼点,那么预算会计就是以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执行情况为核算对象。科研体制改革之后,科学事业单位的收入已经多元化。但是,科学事业单位只要是接受了政府科学事业或科研项目拨款,除了要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核算和报告本单位总体财务收支和财务状况之外,还应该根据预算会计的原则来管理、核算和报告这些政府拨款的科研经费的收支、结余情况。因此就科学事业单位而言,预算会计是本单位的会计活动的必然任务。
4.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不能直接完成预算会计的任务。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总括地核算和披露科学事业单位的业务收支和结余。政府拨款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只是科研单位收入、支出和结余的一部分,不能在会计科目上特别是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地、直接地披露出来。另外,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也不能反映出科研单位执行我国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情况。在公共预算制度改革中,“实行政府采购”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是不同于科学事业单位自行采购、自行付款的特殊业务,需要设立特别的银行账户,进行特定的会计核算。“深化收支两条线”在科学事业单位也是适用的,那么科学事业单位也需要开设特定的收支科目,进行特殊的会计核算。但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这些特定预算业务的核算要求。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也是综合性的会计报表,没有以政府预算拨款为口径的独立会计报表。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已经落后于科研体制改革进程,不仅不能为科学事业单位向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完整财务会计信息,而且也不能为科学事业单位向政府部门提供满足其拨款收支结余情况的预算执行信息。
三、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方法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思路,在已经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列明。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重点讨论,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问题。
1.科学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基本思路。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一直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内容。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研究,我们认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预算项目管理与会计科目管理相结合。预算会计以公共财政的预算科目为管理工具,财务会计以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为管理工具。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就必须在实际核算中兼顾使用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在科学事业单位,以预算科目为手段的项目管理已经比较成熟,应该继续发挥这一优势,与财务会计科目更好地结合起来。
(2)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在新的形势下,科学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偏重于权责发生制或者现金收付制中的某一个原则。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各有适用的会计要素和会计行为。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会计、财务或预算业务,选择适用的核算方法。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对于财政预算拨付的科学事业费和科研项目经费,应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来核算;对于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应选择权责发生制为主来核算。
(3)面向政府财政管理和面向单位内部管理的结合。在实施了面向市场的科研发展战略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政府单位,也包括各类服务对象。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报告对象,不仅包括政府单位,而且包括其他社会管理和服务单位,还要面向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面对多元化的会计服务对象,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要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方法,满足着政府和内部管理的信息需求。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和社会服务的经费,必须采取多维的核算模式,不仅要满足政府的信息需要,而且也要满足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的需要。
2.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成果是编制预算执行报表。财务会计的成果就是编制一套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济活动收支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的财务报表。预算会计的成果是反映预算单位的预算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目的,就是要在编制的一系列财务报表中也要反映本单位预算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无论在会计核算中采用何种具体方法,科学事业单位最终都要编制“预算执行表”,系统地反映事业单位在预算期间内所作的每一项决策和预算资金的具体用途和用款进度。预算执行表分为“预算收支总表”和若干支出明细表。预算执行报表应当按照可支用预算款、收入、支出进行列报。支出明细表可以根据预算管理的要求,设立“基本支出明细表——人员经费”、“基本支出明细表——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明细表——人员经费”、“项目支出明细表——日常公用经费”等明细表。
3.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一般方法。科学事业单位要编制上述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就必须在会计核算中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实现。1997年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能直接反映全额财政拨款单位的预算收支和结余情况。对于收入多元化的事业单位,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不能直接反映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在公共财政改革深化的情况下,一方面相对独立地反映预算收支和结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现行的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不能直接满足这一要求的缺陷越来越明显。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矛盾越显突出。2009年财政部先后编制和公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套预算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有机结合的新的会计制度,其中提出了两个基本的模式:备查簿模式和单独核算模式。上海科委系统的部分事业单位在实践中探索和实施了一种特殊的方法,简称“多维单独核算模式”。这些方法可以成为科学事业单位实施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方法。
(1)备查簿模式。采用备查簿模式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在有关成本费用类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备查簿中设置基本支出汇总表和项目支出汇总表,根据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明细科目分析填列,逐月汇总,并据此作为编制预算报表的依据。
(2)单独核算模式。采用单独核算模式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预算会计科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可支用预算款”,与财务会计科目平行核算,期末根据预算会计账簿编制预算报表。“可支用预算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收到的在预算年度内可以安排事业活动的政府拨款或者补助款项。本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在收到政府对其预算的批复时,按照批复的数额确认增加可支用预算款;在事业单位运用预算额度时,应按照实际支出数确认减少可支用预算款。按照政府批复的预算额度,借记本科目,贷记“预算收入”;实际支用预算款时,借记“预算支出”,贷记本科目。“可支用预算款”借方余额为预算收入超出预算支出的额度,即未支用的预算数;贷方余额为预算支出超出预算收入的额度,即超预算的支出数。“预算收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国家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本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收到政府对事业单位预算批复时,按照政府批复的预算额度,借记“可支用预算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或者上级单位拨入经费的累计数。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预算支出”科目,核算由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拨入的指定项目或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数。包括事业单位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固定资产新建、扩建和改建形成的支出。本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事业单位应当在收到预算批复时,根据批复的数额确认预算收入。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运用预算额度时,按照实际支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可支用预算款”科目。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多维单独核算模式。上海科委系统的科学事业单位一直在开展探索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如何结合的实践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结合了“备查簿模式”和“单独核算模式”之特点的“多维单独核算模式”。简而言之,“多维单独核算模式”就是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在收入和支出的会计科目中按照“财务会计科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费项目(来源)科目”和“部门分类科目(名称)”等若干标准,平行设立多级明细科目,在计算机中进行平行核算。在编制会计分录中,设置了必须强制平行确认和平行输入的上述四类明细科目代码;在会计凭证中,按照“财务会计科目”显示会计分录,但在摘要中一定要按照预定的句式显示“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费项目(来源)科目”和“部门分类科目”的信息;根据财务会计科目的信息编制财务报表,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经费项目(来源)科目”的信息编制预算执行表,根据“部门分类科目”和其他类别科目的信息编制内部单位业绩评价报告。
4.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方法的评述。“备查簿模式”、“单独核算模式”和“多维单独核算模式”都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及时、真实的预算信息,编制有关预算报表。
(1)备查簿模式。“备查簿模式”不需要增设一级科目,只是在现行的收入和支出科目中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科目,会计业务较为简单。该方法的难点是:预算经费涉及的支出科目较为复杂,各自设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科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产生混乱。因此,业务较为单一(即预算经费支出内容单一)、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备查簿模式登记有关预算信息,据此编制预算报表。
(2)单独核算模式。单独核算模式是与财务会计平行进行的核算行为,实际上是预算和财务同时进行的两维单独核算模式。在此模式下,对于收入、支出和结余分别设置了预算会计科目,对预算收支及结余进行单独核算。在这种模式下,在一个同一的账套中,各自独立垒灶(设立会计科目)、各自独立烧饭(登记和核算)、各自独立吃饭(报账)。而且两者可以遵守不同的原则。譬如,财务会计可以执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可以执行收付实现制。根据收付实现制,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中,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可以直接作为预算支出行为,而该支出在财务会计中必须资本化,以后续的折旧作为财务支出。如果业务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并应该采取这种方法。
(3)多维单独核算模式。“多维单独核算模式”不仅按照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按照预算管理的口径核算、报告预算收支和结余情况,而且还可以提供预算项目来源的明细信息,预算项目承担者的明细信息。实行这种方法,科学事业单位必须为各类科目编制系统的代码,而且要平行登记和计算。除了保持财务会计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进行核算,还要按照预算和其他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登记、计算和报告。相对而言,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大,必须利用计算机。在现实中,在财务软件中增加一些平行登记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维单独核算模式”。
四、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策略
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科技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必须以改革的态度进行修改。
1.争取与高等学校和医院一起开展行业会计制度改革试点。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已经决定将高等学校和医院两个事业单位行业作为修订现行会计制度的试点行业,正在加紧制度的修订工作。高等学校和医院都是接受公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在已经颁发的这两个行业新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不仅对财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而且还增加了预算会计的核算和报告方法。与现行的会计制度相比,高等学校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能够满足一个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以及两者结合的需求。科学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医院两个行业一样,既接受公共财政拨款,又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特殊性,可以并应该建立一个反映行业特殊性的会计制度,作为行业内部的单位开展会计活动,向政府和社会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遵守的业务规范。通过修订新的科学事业会计制度,可以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以财务会计原则和方法充实科学事业会计制度。首先要引进财务会计的诸多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来充实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企业的经营活动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可以为科学事业单位所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并引进到新的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之中。
3.以“单独核算模式”或者“多维单独核算模式”拓展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的预算管理功能。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已经深入进行,公办科学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业务收入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单独核算模式”和“多维单独核算模式”应该成为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开展预算会计的首选方法。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实现了有效结合,既能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单位完整的财务状况,又能反映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而且还起到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功能。
4.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总体上看,科学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拨款和科研事业收入具有不同的流转特征,也需要不一样的具体预算管理方式。例如,科研项目费,可能会遇到政治、市场等不可控因素,对其预算支出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而财政预算经费,一般用于基本的人员费用和公用经费,其预算支出的进度很少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结合工作,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弹性调整幅度和过程,例如:
(1)一个不同的过渡期。在实施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过程中,科学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个过渡期来逐步实现由单纯的财务会计核算,向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转变。
(2)不同经费的控制弹性。对于不同来源的科学经费或课题经费,应该根据其的属性,预算控制时可以给予不一样的弹性。
(3)一个预算调整的制度。科学事业单位面向市场,但是不是常规的产品市场,而是一个创新型的市场。科学事业单位的市场,可预见性要弱于常规市场。其实际表现为,科学事业单位面向社会的横向课题经费存在着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因此,预算会计就必须建立一个预算调整制度,来覆盖市场变化带来的科研事业收入预算的变化。
(4)过程中阶段性报告反馈制度。科研人员长于科研活动,对于预算及其控制不太了解,在开始阶段也不会很快适应。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手段,建立一个面向内部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的预算和会计信息系统,反馈预算执行的情况,促使科研人员更好地完成预算任务。
(5)科研经费的特殊调整政策。科研活动,特别是重大的科研活动,一定是思想和财务投入的长期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课题在立项批准之前一般都会发生前期费用,这些垫付的科研经费应该允许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科研项目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