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初探(共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
一、当前职高财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太高
这是一个对于职高学生来说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于财会理论的吸收程度,更为深层次的在于,学生大多自卑且心理较为脆弱。职高的学生来源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落榜生,在落榜之后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进入职高学习后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而职高教师的激励教育又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耐心,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分析过学生之后,我们必须承认,职高的财会教育老师也存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比如,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大多数只是理论家,了解财会理论,但是缺乏财会工作经验,缺乏对于具体财会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财会专业教师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教学方法问题不可忽视。
(三)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财会教学的主体并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还有更为庞大也更为重要的主体便是职高本身———也就是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财会专业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职高学生在财会专业所学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企业经营实践之中的,但是,在学生本身对企业运营不了解的情况下,职高在设置课程时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即基础课占学习过程中的三分之二左右,而实践的时间则非常少,使得学生严重缺乏经验。即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也于事无补,因为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似懂非懂、死记硬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问题
职高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计人员,其岗位主要有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员、银行出纳、商业收银员、统计员等,可见,我们当前的职高课程设置是存在问题的,一股脑儿地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十几门课程全部灌输给学生,最后再以简单的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是否合格,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会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学生学的内容冗杂却又不精通,难以具有竞争优势。
(五)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会计制度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尤其是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日益趋同于国际会计制度,因此,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与此种现实状况相适应,我们的财会教学也应该随着准则的变更做出相应的改动。
二、职高财会教学的改革举措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财务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社会对于财会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职业高中应该转变思想,准确定位,意识到“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意义,了解职高会计教育的大趋势和大方向,改革职高会计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一)职高方面
职高作为一所学校对于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就应该成为最积极应对的主体,为了改变现有局面,学校必须首选从自身做起,由上而下,带动师生与学校一起走改革发展的道路。
1.做好学生学习理论的充分准备
在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理论之前,尽可能先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观摩,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概况,熟悉企业的经营模式,只有让学生真正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具体的资金运作有直观形象的感受,才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提升学习效率。
2.改革现有的会计试验操作模式
现阶段的会计试验主要是在会计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实习,一般职高只会为学生提供常规的经济业务的账务管理,而不会涉及复杂的企业资金运作,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应该在学生学习阶段就进行会计试验改革,目前我个人的初步想法是可以将企业生产过程分为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车间等几个部分,然后再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别放入不同的部门,等学生了解部门状况后,再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换,尽量使每个学生在每个部门都能得到体验的机会。虽然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老师的工作量增多,学校的教育成本投入加大,但是,这样生动活泼的会计试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工作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在实践中看到自身的进步,提高其热情与信心。
3.学校可聘请会计方面的专业人士前来开讲座
当然,学校也可以长期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一方面,教师的真实会计经历能够给学生一些教训与启发、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把最优秀的成果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的实践。此外,还可以定期请知名学者、往届优秀毕业生前来进行系列讲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学校在积极吸收外来人员的同时,也要注重本校校内老师的培养
职业高中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选送教师进入企业或相关金融机构进行骨干培训,从先进理论吸收与会计实践两方面进行培训,对教师的知识更新有巨大的作用。
5.创设良好的会计应用环境
学校可以创建一个记账公司,公司的职员可由在校的专业课教师兼职,专门承接社会上部分企业的记账工作,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与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实习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良好媒介,要促进改革的深化,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促进教师的进步,从而带动学校与学生的发展。
1.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如果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具有巨大的作用,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者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之,便会事倍功半,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往往是白费口舌。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热情与学习信心。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设问的语气,以提问的方式进入情景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清楚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怎样通过教师自己合适的语言表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讲到了资金的时间的价值这样一个概念,学生便觉得有些生涩难懂,不能透彻地了解其中的意思,这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为什么即使是在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在的1元钱仍然要比一年后的1元钱更有经济价值?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化小例子,学生积极探讨,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教师需要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耐心地倾听,并且对其结论的合理性与不正确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告诉学生:如果将现在的1元钱存入银行一年,银行的年利率为10%,那么,到期时便可得到1.1元,这样的过程中,1元钱经过一年的时间投资增加了0.1元,这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例过后,学生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只有这样的深度理解过程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2)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现在有许多职高的财会专业教师都是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成为老师,缺乏在相关金融机构工作的经验,在讲课的时候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侧重理论,甚至是纸上谈兵,教学过程极容易陷入枯燥之中。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便要克服自身因素所带来的弊端,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地注重实践,帮助学生实现科学发展。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实际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旦讲授知识过难,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挫。例如,在《工业会计》课程中,成本核算是讲授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在书中只有对分析计算的过程进行说明,却不阐述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计算,给学生莫名其妙之感。我在实际讲授课程中,反复讲述企业的经营目标———营利,简单地以公式表示“为利润=收入-成本”,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启发,理解难点,并辅之以大量的练习进行消化与巩固。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成本计算过程并不难,难就难在学生的思路不清晰,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大胆创新,编写校本教材
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适应社会发展,也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第一年可以设置基本技能、基本统计等方面的内容,并确保足够的实践课时,使得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本技能;第二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认证考试,开设相关课程,确保学生更顺利地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对职高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企业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对这两门课程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还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编写符合学生需求的专业校本教材,利用学校资源,可以适当地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企业工作流程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如何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何填写支票、汇票,如何以计算机实现虚拟商务等内容,从而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
3.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与自身素质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展现出教师的风采,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提升,在备课的同时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成果,以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保证自己教学思想的先进性,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变迁。
(三)学生方面
学生虽然不是改革的主动实行者,但是,与职高财会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这一群学生,因此,从学生方面进行改变,对于促进职高学生的发展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生应增强自信心
职高学生的来源主要是落榜生,笔者已经在前文中做了说明,学生的自卑心理将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心理的改变不可或缺,学生应该意识到:落榜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代表学生学习能力的低下。只有学生成为乐观自信的学生,学生的发展才会蓬勃向上。
2.学生要信任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充分信任老师,才能努力汲取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不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构成。在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信老师,信任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进步,反之,学生如果对老师存有抵触情绪,对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也将信将疑,学生很难在学业上获得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当前职高财会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步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面对种种职高财会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改革迫在眉睫。要想使改革取得深入的成效,必须充分调动起各个有关方面对于改革的热情与信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职高、教师、学生都需要为此做出努力,三者缺一不可,构成有机整体。尤其是职高和教师,作为有组织的集体,其力量更为集中和强大,更需要注重这个方面的问题,积极配合改革,确保职高财会教育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笔者坚信,深化改革过后,我们的职高财会教育将会呈现新的局面,为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作者:黄忠 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教材滞后,理论与实际没有更好结合
由各院校选定的教材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职教育教材基本上是属于本科压缩型,就是内容上比本科院校少了一些而已。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对外报告会计信息为主线,主要介绍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课程安排上都是“会计要素+报告”,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只掌握每个要素的核算,不清楚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每个环节上涉及哪些会计处理,也对各会计岗位的职责不清楚。
1.2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顺序
目前,高职教育的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都继承着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顺序。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训。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相分离。当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实务操作不可能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这样,有些理论知识就得不到练习。另外,教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理论性太强,实践内容太少,造成在学习理论时,一些同学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到理论后的实训时,因为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缺乏而感觉很吃力。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发展的瓶颈。
1.3会计实训效率有待提高
基本所有高职院校学校都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由于实训时间较短,而财务会计课程所学的内容较多,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只对重点的知识要点进行会计处理及讲解,而没有时间对实训中的出现错误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实训,其效果也是有限的,达不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4教师的特点是“从学校到学校”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多半是从财经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如何传授知识的专业学习,也没有从事过会计专业的工作。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技能较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招聘模式,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改革目标及思路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培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职业素养,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掌握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理论,熟练会计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改革的思路是实现“以手动带动大脑运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要我学”真正做到“我要学”。
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3.1编写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教材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不应该用本科院校的“浓缩版”教材,而应开发适用于高职学生的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首先,不按现在的从库存现金开始,到会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教材内容,而应按经济业务流程从企业设立之初筹集资金开始,到编制会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按岗位职责来介绍各部分内容。其次,增加原始凭证将财务会计内容与电算化会计知识融合在一起。
3.2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上,按岗位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每个岗位都以案例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岗位不同,执行相应的任务。例如,岗位为出纳,任务是银行结算;收付凭证的编制与审核;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银行对账单的处理,结算凭证的填写方法等。
3.3打破常规教学顺序,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无缝式对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但实际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还在进行单一的,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或形式上开展一体化教学,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应该是:首先,在教学开始时先进行岗位认知,到企业去亲身感受一下职业气氛,然后回到学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岗位都设置小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老师给出参考答案,进行相关准则的讲解。在期中左右,学习税务岗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训。最后,实训后讲授财务成果和财务报告。这样的顺序好处是:开学时,学生感到新鲜,学期中刚刚感觉到有点厌倦时,就进行周实习,这样又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后续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学习的兴趣更高。而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解决了实习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做出完美的会计报告,学生也会更有成就感。
3.4财务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课程合并,强调动手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主要讲述会计岗位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的基本核算理论、具体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会计是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两门课程内容相同,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随着现在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学生再也不需要用一个学期来掌握一门软件了。每次课堂实训时让学生先自己分析,然后在计算机上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内容。让学生边学边做,一些同学,也许不愿意记笔记,但是喜欢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报表编制等内容,增加了动手的内容,实现“以手动带动大脑运动”来加强记忆。
四、结束语
我们的课程改革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的教学模式改革。希望我们高职的学生出去与本科生竞争时能更有优势,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任英 张吉岗 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第三篇
一、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1.1选择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选择一本适用的教材,对教学过程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现在市场上教材的品种繁多,适合的对象分类很细,在选择教材时,最好选取那种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教材,教材内容应清晰、简洁,既能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又可以给老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把相关的实践内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1.2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强化原始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
我们现在学习的“财务会计”都是以企业为背景的,处理的是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但是教材上一般业务描述的都比较简单枯燥,学生很难把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描述一个真实的企业背景,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主要的经济业务,然后建议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是这个企业的会计,如果企业有了相关的业务就要进行会计处理。把这个情境创设好,当讲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很快就能把知识定位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另外在《财务会计》教材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文字描述呈现并编制会计分录。而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票据等原始凭证呈现,学生习惯了这种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到了实际工作岗位没有人给描述,就不会看原始凭证,就不会进行账务处理了,为了使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与实际接轨,锻炼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有重点地选取一些难度不太大的业务,要学生分析该业务需要哪些原始凭证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是给出一些原始凭证,要会判断出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这样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了学生会计核算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3把教材上枯燥的习题转化成易于接受的案例
现在教材上对基础理论知识消化和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例题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而学生的辅助学习资料也多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的,习题对学生消化理解基础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非常有好处,但习题也有缺点,就是很枯燥,和实际联系不紧密,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最终目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教学中把一些习题转化成案例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任务趋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财务会计”课程从学科体系来看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而同时它又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一项具体任务。学习知识体系是为了指导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所以我在上课时就是从工作任务出发,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要完成这项任务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对任务进行分解时,首先要清楚的是为什么要完成这项任务,然后是如何具体操作才能完成这项任务,最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才算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明确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授课时,就可以和任务一一对应讲解知识体系,如先讲一项工作的意义解决了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的问题,再讲具体的核算方法,就是解决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最后归纳出形成的会计信息,形成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就是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通过把学科体系的内容和工作任务一一对应,学完了学科体系的内容,实质上也就掌握了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存货清查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介绍为什么要进行存货清查,也就是存货清查的意义,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了,就更有兴趣地期待学习如何进行存货清查,这样我就按实际工作的流程具体介绍清查的程序和方法和会计处理,这项工作完成之后,还要有相应的会计信息来证明工作的完成,可以告诉学生工作完成之后,要形成盘存单、账存实存对比表、两张记账凭证,这样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一项工作任务,按着这样的顺序教学,能使学生很明确知道面对一项工作任务时如何具体操作,如何达到最终的目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虽然加大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和真正的岗位工作还是有一定差别,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很可能遇到平时没学过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告诉学生如果遇到没学过的内容,先不要着急紧张,要静下心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因为学校阶段已经学习了很多基本的理论、方法和原则,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你应该能运用这些学过的基础理论,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查阅资料得出正确结论。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多接触企业,提高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找各种机会去企业看看,看看各类型的企业都是怎么进行生产经营的,都主要有哪些经济业务,了解了这些情况,再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目的性,知道学的这些知识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学起来就更容易,也更有兴趣了。
三、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和多媒体教学,黑板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财务会计课本身就有很多理论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讲课的过程中最好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写,带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提供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是直观、信息量大,对传统的教学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课堂上要演示一些真实的会计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很难把实物带到课堂,有了多媒体,就可以把实物拍成照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显示,这样就达到了和实物演示相同的效果,另外会计课堂上要用到大量的凭证和账簿,要讲解具体的工作流程,对这些内容最好通过多媒体演示,既直观,又节省时间,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易理解和接受。根据黑板和多媒体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可以配合使用,使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也特别感兴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学习群,老师可以把习题和要讨论的问题发到群中,学生积极参与,由于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学生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讨论更加有热情,更加活跃。同时学生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及时给予解答,这样就使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更加方便,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据以调整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范颖茜 单位: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