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践探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践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践探思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以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依据。一套完善而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首先对会计核算内容及会计核算原则进行了概述,同时根据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基于实践经验,给出了有效进行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更好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践策略

引言

会计工作的本质在于,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达到对企业资金流动状况实时予以反映的目的。企业内部财会核算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均有体现。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税务工商部门等使用者的需要,也能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数据、各个环节,均应在核算体系中实时得到呈现。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会计核算指的是企业会计对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完成的经济活动展开结算、记账、登记报表、出具报表等相关工作。当下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当下的会计核算工作,除应落实事中、事后核算外,还应当对事前核算予以重视,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预算是指企业在进行经济行为前,进行的预期会计核算,预算工作质量对企业制度制定及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全程均发挥重要作用。前期会计预算对企业经济活动计划构成直接影响,事中会计核算可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事后会计核算有助于企业总结经营成果,帮助企业对上一周期的经营成果形成全面综合评价,有益于企业构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生产经营正循环。[1]

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企业想要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化,一方面需要会计人员专业素养过硬,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制定并落实好完备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这需要会计人员严格遵循基本原则展开工作,会计核算原则应当首先满足促进企业发展这一根本前提。具体而言,会计核算原则需对核算的核心计量要素进行明确,为此除应确保会计核算要素同资本性特征保持契合外,还应当对企业收益及支出趋势予以呈现,并需基于企业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要求开展工作。而在会计核算原则的制定上,应当将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准确作为重点。会计事务办理过程中,需依照连续性、可比性、相关性、客观性的基本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确保会计核算资料、数据的客观与完整。企业会计工作条例应当能够予以修改,并需具备足够的可行性。[2]

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人员素养,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当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并不健全,而由于长期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对企业规模及经济效益给予更多重视,而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认知不足,对会计职能部门工作及会计核算体系建设认识不足。这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核算层次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发生,这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核算质量构成影响,更不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对于会计数据资料的管理也普遍不够规范,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普及会计电算化,但因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限制等,企业对会计资料信息的处理规范性严重欠缺,这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指导质量显著受到影响。而想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应当在构建规范化会计核算体系的同时,构建富有执行性的核算监督机制。但当下多数企业在监督内容、监督执行力度上均较为欠缺,内容缺失、执行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构成制约。为切实提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应当构建起完善健全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并需有效确保该套机制的落地执行。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面向企业会计核算时发生的问题及存在的弊端,针对性地予以解决。[3]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招聘过程中,需要严格对财务专业知识及能力予以把关。企业应当基于自身发展水平,构建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完善机制,从人员素养提升、制度规范建设两方面提升财务会计核算质量。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不断促进绩效考核、预算管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制定合理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会计核算工作需以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核算业务应在陆续的执行过程中,持续构建起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核算体系,以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均对会计核算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故而构建专业化的财务会计核算人才队伍,是企业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的重中之重。为此,企业应当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薪酬待遇,帮助核算人员做好职业规划,以有效促进会计核算岗位吸引力的提升,为高质量人才的引入打下制度基础。与此同时,企业应当构建起必要且完备的奖惩机制,以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进行规范,给核算人员以自我提升的适当压力。企业同时应当对会计核算人员培训予以重视,帮助会计核算人员持续深化对核算标准的理解,有效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任危机等恶性情况的出现。在人才引进环节,企业除应对上述提及内容予以重视外,更应当严格落实对人才能力的考核,这并非指对应聘人才的学历,会计师、税务师等证书予以考查,而是应深入了解其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以避免由于员工实践能力的欠缺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隐患。低级错误的频繁发生,会对企业运转效率构成显著影响。对于在面试表现中有发展空间,但经验较少的应届生,可同其商议后,适当延长试用期,或由多位经验较为丰富的前辈,对其工作展开指导、审核、评估,以给予其尽可能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在职人员,除应开展上述培训工作外,还应不定期进行轮岗,组织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以促进员工专业素养的长效提升。

(二)严格避免“裙带关系”问题出现,确保核算机制匹配企业发展需求

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裙带关系问题仍客观存在。而这一现象之所以产生,源于企业管理人员对资金安全及便利性管理的权衡,而邀请“熟人进入企业”,则能在形式上满足这种“捷径”需求,但在这一氛围的烘托下,业绩指标开始让位于人际关系,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无从谈起。企业裙带关系现象的存在,对会计核算工作依规依制执行构成了严重制约,也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的严肃性。在企业发展初期,这一现象对应的管理模式具备决策迅速、心理契约成本低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会随着企业发展逐步变质,最终扼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构建规范化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同时,财会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对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构成影响。财务会计对企业良好运行的确保作用必不可缺,规模较小的企业虽不需设置财务会计机构,但也需以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由于财务会计机构掌握企业经济命脉,因此提升财务会计核算能力,完善对应的制度、监督机制意义重大。但当下企业财务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核算机制不健全问题普遍存在,如岗位设置简单、岗位重复、一人多岗等问题频繁出现,管理机制死板教条,未能有效匹配企业发展需求,这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未能发挥应有效力。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时,“裙带关系”现象映射出管理者对财务会计管理展开监督的需求,但“裙带方式”显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企业管理者应尽可能规避会计核算体系中发生裙带问题,同时注重人员外聘,避免一人多岗等情况的发生,确保“专才专用”,企业应注重为核算人才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以激发核算人员的工作热情,为相关工作的规范开展保驾护航。而为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企业应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在会计核算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方面做出贡献。企业应当依循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财会核算体系的不断规范,可基于实际核算岗位设置、岗位职能及责任明确、核算人员职业素养提升、财会资质审核等方面展开,尤其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态势下,国内各企业核算人员的流动性也越发明显,这使得企业在人员管理、核算体系、数据交接等方面,容易发生问题,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交接,直接影响着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如若交接时发生数据遗漏等问题,便容易影响到企业财会核算质量,引发不必要的管理风险。企业还应更多地对财会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予以重视,以充分确保财会信息的准确、完整。当下我国企业的运作范围及经营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持续开拓而日趋广阔,这让企业财会核算工作的质与量都在提升,也对企业财会核算章程的完善构成了挑战。而为保证企业财会核算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应当确保核算机制与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状态的统一,并不断基于企业贸易活动完善相关标准。而为保证企业财会核算规范化进程能够持续得到推进,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需求,循序提升政策可行性,以保证财会考核政策可在各业务部门间发生共同作用,财会管理章程的制定应基于各业务的实际需求,以保证相关章程能够在整个管理部门中通用,避免不同业务部门因经济业务存在差异而发生权责不明、核算结果同实际不符等问题。财会审核机制的完善,需要企业管理者系统地予以思考,并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及严格落实。而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审视,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积累的实践经验,基于财会行业的基本特点,制定出一方面能同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能够体现财会工作真实、准确性特点的审核内容,以确保企业内部整体数据的实际一致,实现对考核基准不能落实而引发的信息衔接断层、信息失效等问题的有效规避。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落实财会考核机制时,还应当慎重权衡,在各部门就考核内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确保考核工作的统一开展。

(三)注重损益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会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的发展情势下,国内企业应当将损益预算管理作为财会核算管理规范化的重点工作,相关管理机制中,核算规章政策应当具备不能违背的约束效力及权威性,这同样也是会计相关环节可切实予以落实的基本条件,在这一条件下,企业需积极落实损益预算管控规范化工作。这一工作主要涵盖下述几方面内容:其一是企业实际费用支出与企业实际成本间的划分工作,其二是对企业实际费用支出、实际成本的管控,其三是同企业控股资金升贬值情况有关的核算,其四是对企业盈利状况的整体核算管控与企业内部存货管理工作,还应当涵盖投资活动管控等内容。这些内容,均应当被作为企业内部财会核算工作规范化的重点进行落实,以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企业核算管理机制的规范化,能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支撑,能够有效明晰企业未来的发展脉络。相关工作的规范要求企业负责人面向企业发展情况,基于会计核算部门的岗位需求及岗位能力,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并需对部门职责予以明确,以充分将相关责任在每位工作人员身上予以落实。同时需增加绩效奖励机制,基于核算部门整体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并基于实践经验,逐步探索面向未来的评价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应当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给予双重奖励,以尽可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推进注入动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需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并需在对新员工进行招聘时,严格审查其从业资格,逐步构建起兼备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壮大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底盘。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会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应对会计岗位分布进行精简、对会计职责进行明确,并基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会计核算方法予以创新。企业同时需面向同本企业相关的市场环境及经济形势,适当调整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在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大资金及技术的投入力度,以助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会计核算工作需循序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并展开对相关软件的升级工作,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目标的全面实现,从而更高效率地落实有关工作。会计电算化的推进也可有效避免人工核算误差,有助于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单一、零散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而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实现的会计核算体系“升级”,有助于更好地针对企业发展战略、预算、成本、经营实质内容,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立体支持,并可对企业经济活动发展方向做好预估。企业同时应注重各部门间联动作用的加强,这要求各部门在负责各自项目活动时,应将项目计划、项目内容,向财务会计工作者进行报备,以便于对相关项目展开更为立体的分析,结合企业资源及所需流动资金数值,对预算内容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评判,以便为企业发展做出合理预警与指导。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同企业整体业务的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密不可分,例如,企业采购及销售部门的业务报表传送这一环节,两大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员均应当对本部门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并需依实际情况严格对有关文件进行填写,以有效保证财务会计人员对有关数据的分析与推算效率,以规避多记或少记等问题,对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造成干扰。而为更好地确保企业运行体系的正常运转,财务工作的完善过程需科学化、系统化予以展开。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时,需定期组织会议,对最近工作中发生的各类问题予以探讨,并需基于这一前提组织有关人员展开集体研讨,使现场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解决工作实际中暴露的各类问题。企业应注重及时基于会计核算提供的有关数据,对发展规划展开持续分析与系统完善,以使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在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处理时,如若数据出现异常,则管理人员应同工作人员共同展开探讨,通过对问题要素的深入研究,探明问题发生的实质原因,并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对策和解决方案。企业应当完善在资产出现贬值时进行处理的相关核算政策,并需明确进行货物储存管理及投资活动时的有关机制,以相关会计核算内容的不断具化、细化,为企业会计核算的持续规范化发展注入活力。

四、结语

总体而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企业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借助对会计机构的科学设置、会计岗位优化、会计人员素养提升、损益预算管理机制完善、定期进行会计报告、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等工作,可确保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更为合理规范,进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做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霜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分析[J].商业会计,2016(3):91-92.

[2]邢会龙.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20.

[3]景艳英.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6):253.

作者:彭欣 单位: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