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首先分析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其次分析思政元素融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再运用VSBPC模型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级财务会计;VSBPC模型
一、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思政”之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者开始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作为全新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能够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8年10月,教育部下发新时代高教40条,特别强调要突出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属于必修课程。但是单单依靠思政课程,教育的目标难以达到,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融入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融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核心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该课程主要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下,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企业主要的交易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会计学科体系中该课程与实务联系最紧密,对于学习者专业知识的完善、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技能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此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业务处理能力,但是对于专业总体框架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标准的深刻理解,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在该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VSBPC模型
模型经济学家Gintis提出,理性选择模型应该转换为信念、偏好和约束模型,简称为BPC模型[3]。南京理工大学李涛在研究过程中,对Gin-tis的BPC模型进行了拓展,增加了价值观和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了VSBPC模型;在分析角色行为时采用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主要基于社会角色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信心而促成行动策略[4]。文章主要通过VSBPC模型来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价值观、资源配置、信念、偏好以及约束机制方面的思政元素,寻找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切入点。
二、基于VSBPC模型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一)V-价值观
知识、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是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5]。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际中,既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财务造假事件,造成的后果是社会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普遍怀疑[6],因此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二)S-资源配置
资源支配方式S是个体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策略,而其行为的目的是增加有价值的资源。会计工作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进一步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中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相关理论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原理与方法。传统授课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理论内容的讲授,而忽视了课程思政的元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双重身份,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是学生的思政意识。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是将专业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精力主要放在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上,而对思政方面的学习重视不足。
(三)B-信念
在金迪斯看来,信念作为理性行动者模型中的初始数据,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同时信念会在个体之间进行传递。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政治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应用型学科的会计学,其所蕴含的人文信息和思想价值经常被掩盖[7],这种情况同样体现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知识传授,对精神引领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在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是理想信念方面需要不断提升[8]。
(四)P-偏好
行为经济学家一般把偏好分为自利偏好和社会偏好。前者指追求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行动无关的偏好,后者指受他人行动影响的偏好。理论上,一切人类的情感,如同情、嫉妒、厌恶等,都可以纳入受他人行动外部性影响产生的偏好。那么针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方的偏好是什么呢?针对雇主和职业界有关会计毕业生职业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显示,会计职业能力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一直存在认知缺口[9]。雇主或需求方对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过程和质量都不是很满意,在他们看来,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专业技能、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等。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指出,能够有效合理地运用专业知识是会计师具备的专业能力,同时会计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会计人才的培养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偏好,体现在思政教育方面要关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偏好,如对诚实守信、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偏好,同时这种偏好要及时地传递到会计教育中。会计教育者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社会对会计人才思政偏好的需求信息,就不能有效解决会计学专业思政教育问题[10]。
(五)C约束
在资源支配方式S的引导下,行为约束C体现了行为者对激励机制的理解,基于这种理解,产生了行为的价值取向并作为行动的信念B,进而影响行为结果。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依据培养方案而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即人才培养是在培养方案的框架下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其培养过程具有一定的约束。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程内容与对应的学习目标的关系如表1所示(仅展示前两章内容)。一般来说,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对思政教育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这样的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难以发挥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功能。
三、基于VSBPC模型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产生协同效应,方能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V-价值观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者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贯穿核心价值观,将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领有机结合起来。
(二)S-资源配置
从VSBPC模型分析,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加强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该多考虑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内容的可行性方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的提高有机融合,从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B-信念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涉及的主要是金钱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会计人员诚实守信才能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讲授现金管理以及银行存款管理等内容时,教育者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到不做假账、诚实守信。
(四)P-偏好
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及时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偏好反映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具体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需要及时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五)C-约束
首先,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融合问题,在制定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要在对应的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划课程思政的内容,使思政教育和专业内容的融合“有法可依”。其次,在制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明确安排课程思政的内容,使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所依据,使思政教育目标更为明确。最后,要探索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之后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发挥课程思政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焕敬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