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财务制度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本文作者:王寿成 单位:莱西市卫生局
由于每个医院的医疗体制不尽相同,对成本核算的认识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医院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全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只有将全成本核算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有所降低,杜绝资源浪费,以此不断提升医院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所以,要对医院的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发挥成本核算的优势所在。
新时期卫生系统财务制度变革中核算的主要方法
1发挥核算中心的职能。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卫生系统资金的投入,为了规范对各级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莱西市卫生局成立了卫生会计核算中心,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纳入卫生会计核算中心,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挥财务的核算职能,而且也发挥了很好的监督职能。就近两年的运行状况来看,莱西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为莱西市卫生系统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
2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1)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排除预算差值,编制收入预算。
(2)各科室要求先结合自身实际需要编制支出预算,财务部门汇总上报至领导层,单位领导遵循量入为出、保障重点的原则保证重点项目的支出,比如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以及单位发展经费等。
一、要做好成本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医院的成本核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等制度的规定进行,如不符合的一律不能计入;(2)可靠性原则:医院所计入的成本核算必须是有根据、可靠而且具有可验性的;(3)相关性原则。医院管理部门定期查看成本核算的基础信息是否与国家的经济管理要求是否相符合,同时了解医院的具体收支情况;(4)分期核算原则:分期的成本核算务必和会计期间相一致;(5)权责发生原则:权责发生是医院收入、费用和科室成本的核算基础;(6)根据实际成本报价原则:除非国家有特殊的规定外,医院所有的各项收入支出都应该根据实价记账,不得根据个人情况随意变动价格等原则。综上所述,我们在做医院的核算工作时就有章可循,有了核算的依据。我们2012年医院财务制度改革时,河南省著名的高级会计师朱园园老师多次给我们强调这一点,还给我们举了许多这方面的例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这几项原则的重要性。根据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每一笔费用都要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分配到每一个科室,要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必须做好科室成本核算。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工作,院领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较全面地医院成本管理核算体系。每个科室成立一个核算的小组,科长为小组的组长,而院长为成本核算的总负责人,主要管理全院的成本管理工作,监督每个科室的组长的管理工作,同时安排每一个专业的核算人员到每个科室来担任每天的成本核算工作。二是确立以科室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三是确定每个科室成本的操作原则。四是采用费用分摊和收入分成的方法。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包括
(1)人员经费。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奖金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抚恤金、医疗费、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等。(2)卫生材料费。卫生材料费是指医院业务科室开展医疗服务而耗费的卫生材料。主要包括:氧气费、化验材料费、血费、放射材料费等。在规模比较小的医院,放射材料费、化验材料费一般不分开,都包括在其他卫生材料费中:(3)药品费。主要包括西药、中成药和草药这三种药的费用。在新会计制度下,所有药物均按进价入账;(4)固定资产折旧费。指按照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5)无形资产摊销费。指按照规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原来的财务制度无形资产是不需要摊销的,但是在新会计制度下,必须进行摊销;(6)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指按照规定计提的医疗风险基金;(7)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办公费、手续费、电费等。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流程:将各核算单元(科室)的成本分为直接和间接成本,根据三级分摊的方法,把各个科室的费用进行结转,最终转变为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
此外,还要对医院的一些财政项目的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分摊和归类,从而形成了临床服务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两种成本单位,然后再次进行归集和分摊。其中:核算单元(科室)根据医院的性质和管理特点而成立的一个成本核算的基础部门,根据其服务项目的不同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将所有医院的费用根据规定的原则分配到到每一个核算单元。按照权责发生原则各种收入也应按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分摊科室成本:根据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将成本分配到每一个科室内,其具体步骤是:一级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费用根据人头分摊到每一类科室中去,同时实施分项的结转。一般按科室的人数进行分摊。二级分摊:把医院的每个科室的成本分摊到具体每个科室上,然后再进行分项结转。三级分摊:医技科室的成本分摊,将医技科室的成本向临床科室分摊。
三、结语
加强医院成本的核算可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效益,但是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进行强化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可以在降低患者费用的同时可以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时会涉及到个人、医院以及国家等多方面的利益,这时应该考虑一个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兼顾个人的利益以继发性其工作积极性的方案进行实施。
本文作者:王耀忠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修订稿》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带来的影响。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的行业部门之一,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第5号)的出台,国家对事业单位的顶层设计已经定位,现有事业单位将按照公益属性,被划分为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其中,事业单位按公益性强弱又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高等学校属于公益二类,向社会提供半公共产品,这将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产生重要影响。今后高校办学必须突出教育公益性目标,不能热衷于盈利,只能通过提供教育服务收取部分补偿成本。
(二)对高校预算工作带来的影响。权责发生制要求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因而在编制预算时要对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要有更准确的预见。资产要求计提折旧,进一步给预算编制带来了难度。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考虑本年应计提的折旧数,还要考虑到以前没有入账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等因素。基建账并入大账,编制预算时必须考虑基建收支,将学校的基建等贷款、还款数据纳入预算,这些因素并非财务部门所能左右,因此财务制度的改革必将对预算编制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必将会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同时,《修订稿》对收支项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一章,明确了教育成本的核算内容,有利于预算分析各项教育成本,给预算控制带来了方便,更利于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对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了改变,会计人员对学费、住宿费、应付工程款(设备款)等收入和负债的确认,需要有完全区别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思维模式,应当充分运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准确确认债权、债务、收入和支出。《修订稿》的变化必将大大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要求将基建账纳入“大账”基建账将如何合并到“大账”上,这是工作的难点,也是合并建账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求会计人员“未雨绸缪”,提早研究,做好这方面的准备。2.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债权、债务、收入和支出要求会计人员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观念,潜心研究学习如何确认债权、债务、收入和支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财务制度的要求。
(四)对高校筹资融资工作带来的影响。《修订稿》强化了资产管理、加强了教育成本核算、将基建财务纳入“大账”,给高校筹资融资工作将带来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修订稿》要求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分别进行折旧和摊销现行制度的固定资产以原值在资产负债表列示,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以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值列示。这就是说累计折旧的数额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资产总额,进而影响到筹资的重要数据———资产负债率。高校的资产将会因累计折旧的计提而大大缩水,很多有巨额贷款的高校将面临着贷款到期因资产负债率过高而无法续贷。2.新的财务制度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债权债务目前没有入账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材料款等将按规定在当期列支,必然会加大学校的负债总额,使高等学校“隐形”债务“显形”化,会进一步影响学校的资产负债率,增大学校的贷款难度。3.基建核算、后勤收支纳入高校“大账”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一目了然一个单位一个会计主体一本账,给银行等单位提供的报表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大大减少了原来在合并事业费、基建、后勤等账表时的职业判断等模糊因素。
(五)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修订稿》要求固定资产按类、按月计提折旧,高校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后,每年资产的列支数为折旧金额,将来就是一项刚性支出,而新增资产不再全额列支。这必将对高校的收支、年底的决算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至于影响程度的大小,需要高校在计算出每年应计的折旧额后,再做评估。哪些固定资产应提折旧、应如何提取折旧、应提多少折旧等固定资产的信息要求,必将对原有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对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制定医院财务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将其落实至制度与规则,使其有章可循。医院除了要遵循国家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相关规定,还需要在国家制度的基础上,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更为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要求(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全面预算管理具体程序、作业流程图及相关的记录表单等内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能够具体指导医院预算管理活动,成为规范医院日常管理的准绳,对预算执行部门产生约束力,达到防止预算管理松散、预算管理环节流于形式等现象的目的。
2健全医院财务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科学合理、组织高效、权责明确等原则,一般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院领导、财务负责人、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中心负责人共同组成,是医院内部预算最终决策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处理全面预算管理日常运行事务的综合管理部门。预算责任单位主要包括各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医辅责任中心,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层。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预算管理权威性的必要保障。
3落实医院财务制度管理内容与责任分解
全面预算是判断医院资源是否有效分配和运用的重要形式。根据医院的一般运营特点,可采用“三级预算管理”体系,即按照“预算归口管理、三级目标统一”的原则,由一级总预算、二级归口职能部门预算和三级责任中心预算组成,实行以财务预算为主线,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预算。一级总预算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性预算的汇总、以及财务预算的编制,二级部门预算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主要负责归口支出预算及资本性支出预算,三级责任中心预算由各临床、医技、医辅责任中心负责,主要负责经营预算,如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等业务量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各单元的责任分解与明确是落实预算全院、全员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全面预算执行与控制效果的前提条件。
4完善全面预算管控程序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学制度改革也在加速,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后,阐述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我国高校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我国大学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大学制度改革;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外部监督
一、制度经济学:
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联系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稳定的财务收支状况也日益变得不稳定。以往,在政府的掌控下,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但是,自从高校实行扩招开始,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由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所引致的教育需求,高校资金就会急剧缺乏,高校开始寻找其他资金来源如银行贷款使其资金来源变得多样化。相应的,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这里所说的“高校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高校的教育资金在运用和周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掌控的因素,致使高校资金周转不灵,出现资金链中断或急剧缺乏等,从而引发高校财务危机,对高校运行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日积月累,就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剧。因此,要想彻底防控高校财务风险,就必须先进行大学制度的深入改革。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高校领导缺乏财务风险意识。高校领导并不在高校财务损毁时承担独立责任,这就造成了高校实体地位缺失,高校领导对高校缺乏责任意识,对高校财务安全更是没有主人意识,这就造成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加剧。其次,政府对高校借贷缺乏强制约束。对于高校而言,政府是缺乏强制约束的。这在当高校缺乏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时表现得尤其明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政府都会不遗余力地伸予援手,久而久之,高校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对自身财务状况就不再积极地进行有效管理。最后,高校自身财务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预算制度不严格,没有进行财务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等,这些都会对高校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二)只有进行大学制度改革才能防控高校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