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工作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工作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工作探究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日益迅猛,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好技能、练好技能值得探究。本文将围绕职业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实践进行探究和论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工作思路;工作实践

1“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教育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互联网+”最权威的解释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让素质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教育破解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制约,随时随地只要有需要就能开展学习。“互联网+”教育使突破了学校围墙的学习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有了质的飞跃;“互联网+”教育使个性化的学习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的开展。当然,在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学习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素质教育必须做出积极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与时俱进的排头兵,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教育要做好唤醒式的渗透教育,要激发学生唤醒强大的内在自我,激励自己、战胜自己,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自主地开展学习和探究,勇敢地创新实践。

2与时俱进的职业学校创新工作思路

2.1发挥全员能动性,培育创新型专业教师团队

2.1.1群策群力,共建创新教育平台

有效推进创新教育不能单单依靠个别专业教师的发展道路,伟大的群众力量、无穷的群众智慧是建设创新教育平台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创新教育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教育工作中,职能部门主要起到组织、协调作用,把具体工作开展的主动权交给系部、交给班级、交给广大师生,发挥全校全员能动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新教育的团队建设要积极铸造团队精神,注重思想引领,建立人才激励体制和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创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职结合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每个系部或者专业群都应该凝聚群众的力量,汲取群众的智慧,各自组建创新项目组,使创新教育项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建设,实现专业互补、学科相融。每个创新项目都应有相关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在技术攻关时,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难题。这样,更有助于创新教育横向扩展、纵向开发、互相碰撞、智慧集成,增强创新教育的丰富性、专业性、拓展性。

2.1.2有的放矢,共育创新教育教师

创新教育对于部分师生而言,有一定的距离感;他们对于创新教育还不够了解,对于创新教育要完成什么也不清楚,对于创新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和高度更加知之胜少。因此,组织相关专业教师、部分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各级创新培训、创新讲座等活动,让大家了解、明确创新教育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实现创新教育的效果。创新教育的主要立足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它要弥补传统课堂中重视不足的学生实践性和创造性;改变传统课堂中老师传授的知识都是延续不变、毫无创新性的问题;改变标准化答案模式,减少答案的唯一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答案。所以,创新教育的课堂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传统教育中把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传统教育中的创新点,找准目标和切入点,在教学设计中添加创新模块,有目的的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课堂干预和课后拓展。同时,把创新教育所特有的自主、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运用到其他教育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2.2依托团队专业性,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的具体化,反映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应以创新课程教育、科技兴趣小组、创新俱乐部(社团)和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创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等“三课合一”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2.2.1基础性课程是创新教育普及的重要途径

在开展基础性课程时,要以科学普及为根本,把创新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的常规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时刻接受科普知识的感染与熏陶,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同时,利用各种媒介使学生感受、感知到创新创造的魅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内心有动力。在规划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分阶段加入创新教育课程,比如TRIZ理论,即创新创造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是来源于知识系统的,解决发明创造中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利用理论可以对创新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基本原理、存在矛盾进行的细致分解和深入剖析,从而解决创新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使最终的结果趋于理想化。运用TRIZ理论,可以提高创新创造的进程,得到更高质量、更具科学性的创新作品。

2.2.2拓展性课程是创新教育提高的主要途径

在拓展性课程中,主要是以兴趣小组为载体。各系部配备一名以上的专、兼职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本系部的创新教育工作,积极组建类似科技兴趣小组等师生活动场所,鼓励系部师生全员参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动手的优秀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系部在各专业群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或俱乐部(社团),并由相关专业教师团队负责日常指导,其工作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潜能。兴趣小组活动要全面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开阔眼界,多接触新产品、新科技,同时锻炼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集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活动内容是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征,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指导学生探索新事物、创造新事物。

2.2.3探究性课程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把探究性课程充分融入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的学习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诊断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学校层面积极开设更具有深入探究性的创新俱乐部,由学校主管创新教育的老师全面负责俱乐部工作,聘请校外辅导专家在技术层进行全面深入指导。创新俱乐部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组织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俱乐部活动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原则,形成思想性、学术性、启发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积极调动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支持并投入到学校的创新教育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渠道,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会、聆听科普讲座、进行科学调查等技能创新活动、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3事半功倍的职业学校创新工作实践

3.1以创新大赛为抓手,推动创新教育的品牌发展

根据上级部门举办的创新大赛要求,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把创新教育深入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创新教育、创新作品研发和专利申报。同时,完善奖励制度,全面调动和提高师生研发创新作品,以及参赛和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创新大赛,全面提升学校的创新水平,激发师生的创新理念,增强创新教育的信心。创新大赛是创新教育的助推器,学校可以通过“校赛”来推动校园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市赛”的创新展评来促进校际交流,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通过“省赛”专家点评,提升科技创新作品的规格,放大专利效应;通过“国赛”的百花齐放,拓展创新视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通过参加创新大赛,荣获了国际、国家、省市等各个级别的荣誉:其中《全新电瓶车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发》荣获了国际发明展银奖、省创新大赛金奖。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教育师资团队,培养了一批敢想、敢做的创新学生代表。这些师生都成为创新教育发展的一个品牌,也为推进创新教育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以校企合作为催化,促进创新教育的品质发展

单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来开展创新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就相当于闭门造车;没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很难促进和提高学校的创新教育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因此,在积极开展校内创新教育的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与校外专家、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共同组建高科技、高水平的辅导团队和科普科研实训基地。学校通过聘请水平高、素质好、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家担任讲师,通过科技讲座、科技展示、科学实践指导等建设校内科普科研实训基地,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开发的环境,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校主动与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深入交流、合作,建立校外科普科研实训基地,使师生能够深入到科技创造第一线。教师挂职锻炼,学生工学交替等使大家通过实践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和魅力;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学校主动与同城高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联系、合作,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为参加大赛争取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香创客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4).

[2]张琼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大学专业课程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6(3).

[3]唐啸宇;张雪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6).

作者:吴彦 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