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方法

【摘要】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不但要做到入脑、入心,更要见行动、见成效。这就要改变传统思政工作注重理论灌输的弊端,在教育方法上与时俱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将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现状,提出思政教育的创新原则,并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原则

(一)情感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本身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过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和良好各项。从当前情感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对情感教育认识不足,教育体验满意度较低。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学习一些条条框框的内容,在固定的模式里学习一些机械内容。对于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结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建立起畅通的心理沟通机制。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增加情感交流,带着感情开展有温度的思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自身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与时俱进原则

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意识,新理念、新技术、新意识、新方法不断出现,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也要突出与时俱进原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更新教育目标,完善教育流程,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远见,能够及时为学生讲解新形势的发展,认识各项新政策的实施意义,对国内外政治形势、文化环境有系统了解,有与时俱进的眼光才能丰富思政政治教育素材,提高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同时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坚持务实求真,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三)“以人为本”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尤其是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不同,所以在性格行为和接受方式上也会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教师遵循人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差异化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除理论教育形式外,还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展,真正突出教育服务于人的核心要旨,以提高学生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平台

理论教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出可塑性。坚实的理论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过理论探究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性教学中要贴近生活实际,融入更深切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实现理论学习的深度拓展。譬如在相关案例学习中,教师要注重事件背景的讲解,并鼓励学生对事件的本质内涵进行讨论,这样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延伸含义有更多的了解,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练习。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政实践中。在教学中切忌使用灌输式教学法,空洞的理论灌输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采取“引导启发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一)加强理论创新意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要具备创新意识,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先导,着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理论创新中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思政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民族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将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结合,从而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基础。要着力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思政教育中要融合科学、心理、人文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二)转变教学方法及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改善落后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持续优化。思政理论教育工作要体现出延伸性和拓展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构建互动型课堂。在当前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等。这些教育方法各有优势,能够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课堂互动更加活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形成教学相长的教育格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字技术、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已经成为思政教育课堂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信息传播便利的优势,而且信息量大,融合了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教学元素,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要注重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高校要着力构建实践素质过硬的导师队伍,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保障制度,以此促进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学生专业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校外实习、校内实验、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多元资源优势,与各大企事业单位、机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不同形式的实践实习基地。结合大学生假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在磨练学生品格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譬如暑假时间较长,有利于开展持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和当地教育部门、社会机关团体等密切合作,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深入边远地区开展支教活动,这项活动不但让大学生获得了充分锻炼,而且也为教育资源的协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在社会实践项目中一般可以分为社会调研、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通过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使命,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五、强化和规范网络信息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的网络资源、便捷的信息传输、开放式的互动讨论环境,的确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是互联网同时具有信息传播的匿名性、不可控性、连锁发酵性特点,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挑战。教师要客观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去芜存菁,使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下,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互联网相关内容,将其带入课堂上,以丰富课堂内涵。教师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制作微课件,并将其上传于网络中,学生只要切入相关网址,就能自主开展学习、互动、讨论。微课资源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课件上传至网络,也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应的微课内容为我所用,这样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增加了资源的共享效率,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六、积极搭建心理咨询平台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现实环境促进了公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新旧意识的碰撞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浮躁、抵触、叛逆、压力过大、内心冷漠等。这样的现实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合心理教育,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高校要注重开展心理普查,将学生的心理调查数据总结归类,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方法,做到提前防范、有效解决,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和00后,成长条件优越,在家中备受宠爱,所以抗挫折心理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打退堂鼓,逃避责任、心情焦虑,难以适应挫折环境。针对这一问题,在思政教育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开展专家指导和心理咨询。将心理健康课和思政教育课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疏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其勇敢面对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咨询队伍,除校内教师负责常规工作外,也可以引入外部专家,定期到高校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指导的内容包括就业指导、生活压力疏导、情感困惑、精神压力、人际交往等。除传统面对面心理咨询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热线咨询等形式开展交流,多形式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结语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激发教育工作合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和心理诉求,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质效果。在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对学习实践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以便灵活调整教育对策,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求变,实现更好对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灵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新西部,2017(22).

[2]余晨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商业故事,2018(06).

[3]邹建平.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4]王磊,邢玉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7(27).

[5]袁昊姝.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艺术品鉴,2018(32).

作者:靳岩 单位:新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