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国内高校已经逐步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迎来了重大机遇。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为了保证毕业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提出结合“互联网+”的大背景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力求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本文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等院校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国内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教育行业为了有效迎接这一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积极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新时期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可理解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支持下,各大院校已陆续提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一流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创业园区、科技园区等体系,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互联网+”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并非是一个新名词,在国内已经存在了较长时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业教育陆续经历了“由表及里、日渐深化”的过程。现阶段,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合理,教学方法也逐步完善,已经能够初步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对国内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计算机产业的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建设已经逐步进入到“互联网+”时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处理。当下,国内各大院校陆续进行了示范院校、示范专业方面的建设,同时对各种创业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力求有效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优化,提高整体的创业就业质量。综上分析,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取得了不菲成绩,创新创业质量明显提升,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也得到了优化,为国内高等院校建设、学生的个人发展等都提供了足够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结果
互联网技术最初是在2015年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提出的,当次会议明确:“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行业都会发生巨大变革,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提出,相关人员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进行处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力度,弘扬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为此,“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变革是必然趋势,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互联网+”大时代之下,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时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化升级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当下,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却未见苦恼,大部分专业人才都有诸多就业方向可以选择,且年薪极高。同时诸多企业正面临着招聘难、人才难寻的情况,互联网人才却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为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全面教育和管理。信息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实力的必要措施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必须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具有综合实力强的特点,具备敢于创新的精神。从国家领导层面提出“互联网+”这一理念起,表明国家已经已踏入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将会面临更高挑战、更多机遇。为了保证机会来临时,大学生能够把握住,必须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为此,“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当下各大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层面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大众化教育的升级,使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最终结果是导致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部分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为了提升就业比例,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不少大学生正在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并且在这一道路上获得了相应成就。后续发展期间,国家教育机构对高等院校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部分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同时要求所有院校都要认真领会创新创业的文件要求,落实创新创业精神,加强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情况可发现,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足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国家也提高了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同时教育体系方面逐步将创新创业能力当作考核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积极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各级教育机构多次在会议上明确要求,提出相应政策,要求高等院校加强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入,鼓励将这种理念引入到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当中,力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增加砝码。但是当下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提高重视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企业、政府方面的任务,或者认为该类教育开设一门简单的课程即可,部分高校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开一场讲座便可解决,这种想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于表面上,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教改、人才培养方面,即理论并未融入实践发展中,进而引发国内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过于单一
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发展中,由于相应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模式过于单一,极易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当下,高等院校在进行这一教育行为开展期间,存在功利性、形式化的因素,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减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业压力,或者进行数据统计即可,并未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此外,在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期间,教师可能并未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处理,对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未起到明显效果。
(三)项目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大学生创业期间,其技术壁垒一般相对较低。经营方法、经营模式等极易被其他企业复制,存在被同行大企业替代的风险。为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期间,需考虑己方优势,高校的优势是项目团队力量庞大,可形成一个综合化的人才梯队,进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确保各个岗位的匹配性,进而充分发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优势,保证有效战胜困难,并结合市场环境等进行定位,尽量选择符合市场发展的产品。
(四)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尚未完善
国家层面方面,在进行创新创业的管理、政策制定上,仍未达到系统化完善的地步,尤其是法律咨询、产权保护、融资制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考虑到“互联网+”在国内起步晚、发展慢等特点,大部分人员并未充分了解这一方法的特点。“互联网+”的商业化模式并未被落实、宣传。传统企业仍考虑经济效益、经济利润等指标,对具体过程和操作模式并未关注。但是,新时期,大部分消费人员的理念、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更加注重良好的体验、消费项目的服务效果等,但国内并未进行这一经营模式的转变,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模式更难适应市场的变化。
(五)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不佳。比如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期间,大部分教师仅从理论出发进行指导和教育,并未考虑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由于没有先进的指导理念、教师能力不符合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严重脱节,存在指导不系统、引导不全面的问题。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
对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发展而言,其首要培养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力求有效提升大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水平。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并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要求、理论体系、实践技能等,力求稳定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品质素养。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响应国家号召,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促进他们掌握创新创业技能。高校教职工人员也要理解创新创业的价值和要求,充分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增加投入力度,保证稳定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巨大变革,高等院校必须理解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保证这一教育体系的完善化处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理念全面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院校在管理中,应以创新创业水平、创新思维等为基本目标,设计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保证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力求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文化,保证形成“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创业管理,加强宣传优化,积极邀请业内专家、学者等进入校园、举办讲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行为相关的法律要求、政策制度等,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创业教育,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需要结合高校原有的实习实训平台,加强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结合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保证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实训、实践等有效结合,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角度出发,充分打造专业背景为基础的一体化平台,融合实践、实习、实训等多方面信息,打造清晰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五)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第一,高校必须建立教师培训和发展中心,积极邀请业内专家开展讲座,对双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业创新体系等进行全面培训,打造双创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第二,构建创新创业教师的考评机制,促进教师业绩方面的完善,比如构建淘汰退出机制。第三,积极引入校内外创新创业的优秀教师,推行双导机制,完善整个教师团队。
(六)提高政府机构在创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政府相关机构在政策、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担负起相应的宏观调控责任。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期间,相关机构应精确掌握自身定位,避免“缺位”,降低“越位”几率。尽量从管控职能朝着服务方向发展,换言之,政府相关机构的职能应以激励、服务为主。因此,从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角度出发,国家必须为大学生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创新创业设备设施,确保创业行为的顺利发展。积极进行全面合理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发展,必要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在创业机制方面,要发挥政府职能,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力求逐步提升综合实力。
五、结语
“互联网+”时期,高校必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了解创新创业的价值、内涵,并完善其教育体系和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行为的顺利发展,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改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有利于提升人才的质量,从而为国家和社会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作者:董英帅 曲嘉瑄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