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教育在数学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教育在数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教育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创新意识是前提

(一)优化学生创新心理

初中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要正确地抓住初中生这一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领其去发现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开动脑筋,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导入方式,要突破原来直接入题的方式,选择悬念式导入法或者兴趣式导入法这一类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心理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应当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要急于批判学生,而应让学生开放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创新性思维。教师的目的不是去完成一道题目,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鼓励学生多多提问

古语有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对于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是其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在通常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先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知识点存有疑问,然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听课,这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地倡导学生提问、鼓励师生讨论、共同探索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多种能力的锻炼过程,打破了原来固化的思维,使学生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在站起来张口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学生创新兴趣是关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激发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将创新很好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一)因材施教——发展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求学的关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够让初中生具备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此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十岁出头的学生对于这个未知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不再局限于小学时对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希望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教师此刻就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二)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区别人与人的关键。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不局限于现有成果,而是另辟蹊径。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因为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之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使他们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还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独立思考、开放思路、大胆猜想、突破常规、积极辩证,能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取更轻松简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

(三)正确引导——培养创新兴趣

对于个性张扬、蓬勃向上的初中生来说,其自身生理特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键。这个时候的学生敏感而脆弱,又具有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怀柔政策”。对于学生的低级错误,教师应当耐心地加以指正,不应当急于批评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做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去创造无限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傅丽 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