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教育下的音乐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教育下的音乐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教育下的音乐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通过教育方法的创新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当代教师、学生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需要共同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和师生观。

1.教师由“教书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作为新型的音乐教师,需要在总结和继承以往珍贵经验的基础上,完全冲破传统观念的枷锁,在教育观念上必须从传统教育的“教书传授”的转变为“引导创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发展水平极度不均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音乐教师的知识面不宽,专业能力也偏低。教师们一般都仅仅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去传授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唱歌+乐理”就是对音乐教育的普遍理解,教学方法也多数采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方式。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在音乐普及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却花费几乎全部的授课时间,而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欣赏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流行音乐,而高雅音乐真的变成了曲高和寡。创新教育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无法满足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音乐教师的观念也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引导创新”的方向转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课堂上传授的新知识,刚毕业大部分就落后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代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发现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表达、勇于实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提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强意识。

2.学生“被动听”向“主动学”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学生“被动听”向“主动学”的前提,激发学生兴趣又是学生“被动听”向“主动学”的保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气氛中,音乐教师以朋友的情感,教师的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在鼓励中实现教学相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的师生互动氛围,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引航者。其次,建立起课堂平等融洽的交流氛围。教师在这个氛围当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这样能够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乐于接受的情绪投入课堂,使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充分地得到发挥。最后,要注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个性,培养个性,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释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中独特的闪光点,产生不同的审美个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文化素养、理解能力等自身条件的不同,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3.社会由“重分数”向“重素质”转变。社会在音乐教育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当整个社会都将数理化、语文和英语作为评价学生的重点,甚至是唯一标准,音乐教育完全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庸。音乐教育仅仅在儿童课外教育中还有一席之地,并且在初高中阶段迅速失去地位。而在欧美国家,即便在大学校园里,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也都是被人羡慕的对象,而理工科反而不太受到重视。尽管这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因素在内,但也应该看到我们当前的社会思维在音乐教育上的负面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考试成绩远远优于同阶段的欧美学生,但却始终无法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无法培养出本土的理工学科的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应该通过媒体、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向全社会普及儿童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改变传统“分数决定论”。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理解音乐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功能。为学校改革音乐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创新中小学音乐教育

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改革,是推进创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而教师的创造力是实践中来的。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新型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培养创造力为本”、通过与学生共同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模式。

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培养和启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学习音乐来达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比如问题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恰当而又富于表现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体验评价模式、游戏情景模式等),激发和引导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比如,分析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让学生了解流行歌曲是如何在古典音乐中吸取养分的,使学生们能够欣赏和领会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其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唱歌、演奏、聆听、分析乐理,甚至与朗诵、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大胆的结合。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综合的艺术素质,不要在儿童阶段就将儿童局限在课程的条条框框中,所有的艺术课程都相通的,并且应该是结合在一起存在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简单创新或者是内容上的简单增删和改动,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创新。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不断利用和充分挖掘,再融合其他的艺术门类,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自制简易打击乐器,通过乐器的制作过程发掘音乐的形成规律,探索音乐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也可以通过倾听音乐段落做体态动作或者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形成对音乐细节的体会能力。也可以结合器乐教学,让学生为歌曲进行简易伴奏,培养学生对旋律结合的乐感,通过抒发音乐情感对学生进行音乐意境想象力的引导。

再次,教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个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思想活跃而不拘谨,敢于打破传统、跳出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融入音乐创造活动中,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体会创造的喜悦,不断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实践经验、能力和信心。作为音乐教师,还应在培养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形成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教师应该逐步地鼓励学生的创作,并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探讨改进的方法。在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目的。

作者:张璐璐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