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能力及其特征与作用

创新能力的特征:第一,综合独特性。创新能力的构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二,结构优化性。创新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创新能力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有利于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创新实践,使他们学会解决遇到各种现实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及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有权威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无从谈起。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主导作用,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富于思维性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使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从主宰转变为主导,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即重点导疑、导思、导问、导学,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经历知识形成和掌握的过程,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首先,高中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充分实现数学的教育功能。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情绪体验和思维能力,尤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充满思维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的、充满启发性、思维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巩固旧知、探索新知、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其次,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只有亲自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数学学习才是有效的。所以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基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辨讨论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使学生树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中,需要发挥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在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虽然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于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强调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过于自由会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指导与点拨,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进而在教学中运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于是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必要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和画龙点睛的点播指导等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的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状态才会高昂激越,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能力才会更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既轻松活泼又不失秩序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动,创设充满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来自于实践,所以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探究式实践活动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探索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勤思善问,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能力的发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喜悦、树立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探究兴趣,在探究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其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能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发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启发性和思维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和开拓型的性格。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中应注重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学生的创新个性具有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应做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消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想,真正把新课标的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受思维定势影响,很难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究,以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启发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另辟蹊径,使思维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从侧面换角度思考问题,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新观点,获得新结论,产生新创造。正如齐百石所说:“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画作创作如此,数学学习亦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七)评价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评价内容要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要有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实行激励性评价,无论是课堂提问、当堂练习还是课后拓展作业,或者其他学习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保持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习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陈飞群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为他们创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才能把自己新奇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第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即便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在一旁指导。所以教师具备了创新精神,就能够影响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创新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进而掌握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动学生,让教师的关爱充溢整个课堂。在这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并会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这时学生身上隐藏的创新潜能也就被挖掘出来了。第三,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想象,也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象的感知,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它的交互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就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成绩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有所得,体会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得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目的是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未知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将探究的结果告诉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只会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比较,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次,在学习新内容或遇到新问题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查找资料,使他们具备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并对新知识和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记忆和模仿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并能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运用能力,还能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践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提高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并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

四、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注重创新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张敬环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堤村校区小王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