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问题创新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们希望创新,但创新不是成熟的果子,随手可摘。创新需要深刻的理性思维,而哲学思考的正是前提性和原理性的东西,因此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正是科学创新之思想源泉。古希腊开创了理性主义哲学,而值得注意的是,那时科学几乎是由哲学来表达的。伽利略把宇宙看作一部书,而开普勒和笛卡儿认为这部书是用方程式写成的。牛顿把他的经典力学直接称为自然哲学,把微积分称为这种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科学家的思想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在他们看来,不必分辨哪一部分是哲学哪一部分是科学。恩格斯在研究科学与哲学的渊源时,认为科学创造是灿烂哲学划出的彩虹。自17世纪到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都兼哲学家于一身(先后有: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沃尔夫、马赫、庞卡莱、罗素、怀特海等),这并非偶然,它说明科学与哲学无法分离。科学创造其自身本质上就是哲学,甚至可以誉为科学与哲学的“高峰会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处在哲学、科学与艺术共同繁荣之时。从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从牛顿的绝对空间到梦幻般的相对论,其发明过程无一不在哲学光芒照耀之下。
二、问题创新教育的教育哲学理性蕴含
(一)问题与创新教育
教育是什么,概说众多。就此而言,我们更认同“教育是生活,是创新”“教育是唤醒,是发现”“教育是达成幸福”等说法。如何发现,如何创新,如何达成幸福,自然是以积极面对生活,追求幸福生活而排忧解难,勇于创新为必然选择。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这一“变成”的过程自然是在生命活动中实现,而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是促进这一“变成”最直接有效的过程。对这一“变成”更深层的理解是“人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获得新的生命”。诚然,获得知识是学生(人的)生命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但这是传统教育目的。作为创新教育,则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获得新的生命”,这是创新教育的必然选择。如何使受教育者“获得新的生命”,如何有效地促成这种新生命的发展,通过什么途径发展,这就来到问题创新教育生命哲学含义之上。于是,“融生活和创新于一体的问题生命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于是,践行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问题创新教育活动,正是“教育是(人的)生命的表现”的真实有效体现。创新教育离不开“问题”,在我国创新教育发展过程中得到验证。以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过程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学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首先,教学被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过程;其后,教学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最后,教学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演进,也经历了由“传授式”到“启发式”到“发现式”(研究式、讨论式)发展过程。传授式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自主”的教育方法。启发式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是“弱自主”的教育方法。发现式是让学生自发地体验问题情境和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习方法和发现创新,是“强自主”的学习方法。而无论称为发现式,研究式还是讨论式,有一点是显然的,即都强调在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中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最后都诸途同归到“问题”。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在我国的教学方法中,无论在哪一阶段,有一种被称为“问题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历来倍受推崇,教学效果极佳。何以如此,原因是显然的。
(二)创新教育与哲学
纽曼说“一种教育的目的是哲学性的,而另一种目的则是机械性的”。是追求哲学性目的,还是满足于机械性目的,结论是自明的。如果我们对科学创新的追求,对创新教育的追求只是机械性的,培养创新人才只怕就是一种空谈。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中,人们常提起蔡元培时的北大,梅贻琦时的清华,其中的各种理由中,他们任职期间北大清华的哲学处在鼎盛时期是不争事实。1952年后清华哲学一落千丈,北大不再有新的哲学家出现。1966年史无前例的革命开始,大学停课闹革命,谈不上科学创新,更谈不上哲学繁荣。由此看到,教育与哲学的繁荣同在,与哲学的命运一致。为何教育与哲学同命运共繁荣,因为哲学或者说教育哲学关注的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对教育原理的思考。教育哲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类一般的基本特性,也是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特性。”所以发展人的主体性就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于是,教育应该关注创新,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就不仅是一个应然,而更是一种必然。如果说“教育的起点是人”,则教育活动的起点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又来到了问题创新教育的生命哲学含义和问题创新教育的创新哲学含义之上。
三、问题创新教育的社会哲学理性蕴含
(一)问题与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战略决策提出,创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凸显。钱学森“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高校缺乏创新精神“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的真情告诫,说明了创新教育对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激发了我国民族创新精神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教育热情。民族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能进步能发展的根本是什么?邓小平开创的我国改革开放社会新时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例子。尽管邓小平再三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目的,但他不是就发展来谈发展,他是从“改革”开始的。是从排除发展障碍,解决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开始的。如: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问题,知识分子是不是工人阶级的问题,脑力劳动是不是劳动的问题,姓“资”姓“社”问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等等。也就是说,邓小平考虑的是前提性的问题,他的思考是根本性的,前瞻性的,是深邃的哲学思维。认识问题解决了,思想就解放了,发展障碍就消除了。于是,对外开放,香港回归,建立经济特区,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国企改革,评反错案等等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如果把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那就是“问题解决”。如果把打倒,结束后我国社会面临的情况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那就是“问题集”。邓小平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
(二)社会发展与哲学繁荣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这里的“理论思维”是指哲学思维。我国知名教育家张楚廷指出:“如果说大学是社会的头脑,哲学就是大学的头脑。”从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同时又是科学中心和哲学中心。世界领袖级的科学家和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云集德国。哲学繁荣对德国的教育兴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根本作用,是不争的历史。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几乎所有德国籍的世界级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都出自德国本土,并云集于德国的大学校园。耶拿大学的马克思,波恩大学的尼采,艾尔兰根大学的费尔巴哈,柯尼斯堡大学的康德,杜宾根大学的黑格尔,莱比锡大学的莱布尼茨,格庭根大学的叔本华,慕尼黑大学的伽达默尔,海德堡大家的雅斯贝斯,柏林大学的胡塞尔,等等。培根的哲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邓小平的诸多哲学论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对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认识的引导作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只怕是无与伦比的。哲学思想对科学创新的引领作用,哲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庸置疑,哲学的空前繁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同在足以由此为证。
作者:黄光荣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