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校创新教育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英语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环节。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满足了不同类型的高职人才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在新的形势下,能否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其它英语的学习不同,高职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这一原则。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时的英语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知识,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书面交流,在日常工作中,还要能借助词典对有关英语业务资料进行阅读和翻译,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基于这个目的,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其适应多变的工作以及不同的工作需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英语过级率的现象。为了能拿到更高级别的英语等级证,学生和老师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英语过级的应对上。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虽然英语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但其英语的运用能力却非常有限。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需要跟外国客人打交道的时候,交流起来就像“聋子、哑巴”。这自然是种畸形的现象,高级别的英语等级证难以弥补“聋哑英语”的缺憾。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迫切需要改变,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高职英语的教学应该做到的是实实在在地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到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上来,通过创新教育,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了解基础,有的放矢,改革评价方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高职英语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单一的书面考试是其主要考察方式。为了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不能单单只把考试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考试之外,还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为了考察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即英语的应用能力,在考察形式上面要力求做得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开展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以及技能测试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考察。在时间安排上,也可改变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次数,而改为分阶段进行,即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察不必全部等到期末。要实现对广大师生英语教学的良性引导,就必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才能实现由原来的只重视期末书面考试向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教学转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才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而且,在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案例教学作为总体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其水平也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视课堂这个阵地的充分利用。首先,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调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好的、适宜激发的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为了抓准学生的兴奋点,教师不妨自己先确定个合适的基调,尽快形成预期的气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当中,为了真正发挥讨论的应有作用,使得讨论不失于泛泛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对于失控的态势,教师要能及时预见并有效调节控制。此外,在讨论中,还是切实注意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不能够厚此薄彼,对于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就过分重视,忽视能力欠缺的学生。不然就会磨灭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激发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充分参与,有意识地引导沉默学生参与其中,要充分利用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的时间,利用小组补充、互相辩驳的环节由老师提名鼓励他们表达。在讨论过程中,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即教师只是导演,而不是讨论的主体。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好“导演”,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把表演的舞台交给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一些另类的思维或表达时,只要不偏离主题,在此前提下,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表达。
(三)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提高对英语应有能力的培养
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发展了创造思维能力,才能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使教育适应当前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教师要及时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传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创新教育中,要更新理念,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师生角色模式,对于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要积极地进行挖掘。利用教材中创新环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注重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教学理念是开展探险式学习的基础。而这种知识的探险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更为理智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创新教育的目的,也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所难以达到的目的。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创新教育的开展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作者:高晓霞 单位:山西同文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创新教育分析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我国的四大发明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科学成果走在世界的前列,可16世纪以来,中国的近代科学成就却不如西方。21世纪的中国需要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实现科技创新的崛起,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开发创新型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理念和实践活动。高职教学理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推动素质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
(一)创新的含义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里加以应用和发展。1942年,熊彼得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创新理论”体系的最后完成。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或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应包含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素质以人的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人都有创新心理素质,天天、处处都有创新心理素质的应用,创新素质不仅仅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正常人普遍皆有的创新必备的基本素质。创新人格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心理学来说,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导向作用。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心理过程的创新倾向性、有利于创新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和灵活性等。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一切创新活动所具备的意愿和态度,是一种具有独特新颖内涵,并对他人和社会有使用价值的思想。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究竟能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贡献,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发展的灵魂与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又是开发创新能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人只要有了创新精神,又善于用脑,就有了创新的基础。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1、实施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明智选择。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是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无形资产为第一生产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首要特征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逐步占据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力之间的竞争将取决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将会被淘汰。陈至立指出:“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因此,高等学校要肩负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历史使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并且应该具备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枢纽。
2、创新教育是当今各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早在20世纪初,创新教育首先在美国得到重视,30年代初奥斯本提出著名的头脑风暴法使创新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发展。而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升天使美国开始极力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性强、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日本在80年代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创新教育,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日本通向21世纪的道路。德国近二十年来完成了一系列创造性量表的编制,深入研究了创造性的性别差异。英国近二十年来对创造性的研究十分重视,并深入探讨了创造性与智力、个性的关系问题。从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各国的基本发展趋势。
3、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假设: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而米德认为不是10%,而是6%。因此,人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其中创新力是人最有价值的能力。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及个人的努力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的创新潜能不经过挖掘和发展会就丧失,或被掩盖,或被歪曲,或被抑制,或受到任何可能的阻碍。教育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4、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广泛认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创新教育主张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与素质教育一样,创新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创新教育的提出抓住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教学渗透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创新型教师
“只有高素质、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入手。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呢?第一,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师范学校是培养师资的主要阵地,因此,培养创新型教师要从师范教育抓起,师范教育应从培养知识型教师向培养创新型教师转变。第二,调整师范课程设置,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课程形式。对课程内容的调整主要是加强基础文化课、更新专业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其次包括课程形式,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另外,还可以调整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重,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一些选修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注意教学方法更新。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第四,改革考试制度,确立新的评估尺度。试卷上可以出现自选题、无标准答案题,对答案有创意者可以给予高分。第五,应该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很快,一次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教学模式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教学要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教学法。所谓主题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不分你我,课内课外连成一片。第一,学生重于书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被教科书牵着鼻子走。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答疑解惑。在课程开始前,老师最好先调查一下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第二,学重于教。要想把书教好,就应搞好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好不是课堂的终极目标,学生学好才是它的最终目标。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尽量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上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或图片,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使用一些幽默的话语,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其次是采用小组活动法。小组活动常见的形式有课堂辩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Long&Porter认为,小组活动可以提高语言实践机会和学生语言素质,有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第四,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的师生关系,学生比过去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掌握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其次,教师还是一个促进者,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学生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在新的教学模式里,教师的作用不是贬低了,而是更重要了。
三、结语
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为解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要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对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创新将是一条重要出路。高职教学应当顺应这种历史潮流,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转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刘旺余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职教学生创新教育发展思考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创新,是人们有目的实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一种活动,其中包括新的思想与理念、新的发现与发明、新的学说与技术、新的方式方法等。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也是不可或缺的动力。创新教育,则是通过对学生创新的教育以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与核心,创新教育是按照创新原理,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以及创新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的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关键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深入地掌握本专业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大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职教学生中发展创新教育的策略
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才能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育理念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以职教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衡量教学成败标尺,要改变传统教育以学生学会为主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会学、会灵活运用、会创造的创新精神。
2.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理念。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投入职教事业,并努力提高自身政治觉悟、道德素质以及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局限于现成答案,坚持真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真理。
3.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不要墨守成规。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才能够张扬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
4.创新教学理念,推行开放式教学。要想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注重内容、时间、空间的拓展,从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教学方法要将授之以鱼改变为授之以渔,将学校教育拓展为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创新能力。教学还要与生活、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使课堂教学的应用性提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应用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另外,为了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要将教学内容拓展为通才教育,加强各学科与各知识点的联系与渗透,提高教学的综合效果。
(二)明确职业教育目标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要掌握前人积极的知识与经验并更新原有知识,还要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及能力。职业院校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培养目标,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勇于打破陈规,善于提出问题,找寻新的思路,确立新的观念,作为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将技能型的创业教育转变为素质型的创业教育。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将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创新教学方法
1.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以拉近理论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对于生活和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
2.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运用教学方法。要想加强创新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当中,养成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有效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及职场必备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创新评价模式
应试教育下,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必须将考试成绩、专业技能考核、作品设计等作为评价内容,还要融入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思维发展、参与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内容,并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加以鼓励,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进步,使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要将为国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技能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创新意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
作者:彭铖 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