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在小学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创新教育不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人类尚未发现、创造的东西,而是相对他们原有的水平而言,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启蒙阶段,有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兴趣;氛围;情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21世纪的根本特征,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创新还是人的主体性的突出标志,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小学是人生的起步,而小学教育则是人生大厦的地基,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我们要从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人,以使学生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有用之才。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对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获得知识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萌发创新欲望。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想象更丰富,创新自然也就孕育而生了。而如果心理感到压抑、恐惧或紧张,则很难有所创造。所以,教师必须优化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感情,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与学生共同交流、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课堂上,不以师道尊严来威慑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特别是对与已不同、与众不同的学生更应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鼓励学生大胆地争论和尝试等等,对其中有价值的、有创意的,要给予一定的赞赏。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三、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从根本上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充分解放思维。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能够大胆地思考、叙述和讨论。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如果出现了紧张、畏惧的情绪,教师可以使用“takeiteasy”“don’tworry”等话语让学生放松心情,专心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或者幽默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气氛。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习动物类的词汇时,教师可以使用“dog、dog汪汪汪,cat、cat喵喵喵”这一类幽默童趣的语言来打破压抑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有趣,以此营造轻松的气氛。此外,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或固定的,比如数学中的多角度思考问题,语文中的看图说话等,而且经常会有和教师设想的有较大出入并富有创造性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表扬和肯定他们的回答,以赏识的目光去欣赏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充满无穷的前进动力。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实践是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要主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据学生思维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典型问题的开放性习题,或就地取材,将原有的习题稍作变化,改成开放题,穿插于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学生自由设想,并从中感悟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运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例如,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毕升、李四光、茅以升等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破思维定势,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解放学生的思维束缚,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周秀君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齐庄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