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交际,与各项工作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学科较强的综合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教育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专语文;教学
中专语文教学传统教学中,仅侧重于语文的基础知识,未充分利用基础知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创新新的理论知识。我们应改革以中专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一、中专语文教学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
因为各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本行业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不论是学校领导的指导思想,还是在老师们的服务意识中,他们都只注重专业课教学,而不注重文化课教学。在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中,都没有注重语文教学,甚至完全忽视了语文教学,从而造成学生语文水平较差。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
在中专教学中,因为培养目标不明确,且没有升学的压力,许多语文老师把解决就业问题当做了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他们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即可,所以,老师对教学内容并不重视,只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比较浅显。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
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普遍下降。
二、中专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开展的策略
1.提高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老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一,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老师应起到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2.加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中专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发散其思维,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深入探索教学内容中的深刻内涵,并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由于语文教学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因此,老师应有效利用这一特性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提出各种观点,不再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与观念,敢于挑战书本、老师,从而提高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一方面,防止学生因找不到解答问题的思路而降低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产生一定的挫败感而害怕自主思考;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创新思维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自主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在进行中专语文教学时,老师应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并在教学重点部分或是重要时刻,适当提示学生,以让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另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思维共享,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使学生能够从别人的观点中找到灵感,结合自身的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与解题方法,从而大幅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老师应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舞台剧,并结合课文中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相应分组,以分别扮演各角色,为了烘托表演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老师应提前准备一下小道具等。因为每个同学的表现力不同,而且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太,但都会充分激发表演的学生,以及观看的学生的想象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由所有学生负责打分,这样有利于激发各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使其创出新的点子,以取得比赛成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其思维一直是活跃的状态,通过学生亲身扮演课文内容中的角色,可以更深刻了了解课文内容和涵义,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大幅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
5.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
“善教”与“乐学”是教学互动的根本。“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知识。“乐学”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主动地参与思考、讨论、质疑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等、靠、听、记”式被动性学习。中专语文新教材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的培养,同时,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激发老师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以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既具艺术性,又具科学性,实现“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6.加强阅读
第一,教师应树立榜样,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以改变教育观念。要想创新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第二,转变老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教学课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与学习,老师可结合自身的经验、学识、以及个性,对教材进行合理分析和调整,以设计课堂内容。新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对语文教师阅读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或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三、结语
总之,为紧跟时展的进程,要求老师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改变传统的观念。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必然会进行教育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使其成为高语文水平,以及为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黎鹏.新课改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J].甘肃教育,2011(7)
[2]管浚榕.终身教育形势下新的学习观念的树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作者:郝雪莲 单位:忻州市工业学校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摘要】应该将创新教育置于教学当中战略发展的高度,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思想与行为。在课堂教学当中持续性的探索与发现,认真创设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最大化的发掘全部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得学生能够获得整体性的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环境
教育作为知识的创新发展、有效传播、实际应用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创新意识的孵化器。教师的创新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合理采用各类教学方式方法,以独创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可以潜移默化地启示学生产生创造思维。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推行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来作如下阐述:
一、创设生动环境,促进创新精神
通常而言,课堂良好环境涵盖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与创新的教学情境,前者为课堂的“大自然”,后者则为课堂的“小环境”。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融共生,是推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所必需的外部因素。
(一)认真构建轻松自然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应用“微笑教学”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以具有亲和力的态度、轻柔的语言、温暖的目光、认真的聆听、赞赏与鼓励的话语等来作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让交流更为便捷到位。教师在教学当中流露出的真诚、赞赏、爱心、关注、期盼等心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由此让学生获得“被尊重的心理满足”以及“心理自由”,而此二者也正是构建创新教育意识环境的重点所在,在课堂教学上我充分应用“微笑教学”。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内,能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敢于实践及创新。
(二)合理进行创新情境创设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应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充分应用小学生的求知欲,与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感染力密切契合,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心中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知识殿堂的渴望,以此来使得“教授”的意愿成功的升华为“学习”的内心所求。
二、生动的技巧,拓展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的采取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独创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启示学生产生出创造思维,此即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取得成功的重点所在。
(一)伺机而为,擅于引导
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刻苦钻研相关的先进教育与教学理念,依据学生实际的认知特性,科学合理的创设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教学流程,在擅于引导上多付出精力,在讲授《灰雀》一课之时,课文讲述了列宁同志在翌日来到公园内看到那一只灰雀,而小男孩与灰雀有着怎样的关联性?最终灰雀又是如何返回森林里,已成为此篇课文预留下的“留白之处”,我个人在创设这部分情境教学中,有意识的对此段“留白”来进行发掘,引导学生来对小男孩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知与体会,并引起认真思考。“对于列宁,对于灰雀,小男孩起先的态度及其后的变化,以及将灰雀放回森林里的整个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可按照自我从现实生活当中的阅历与经验,来填补此“留白之处”,从而对文章主题思想具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适时以行,灵活指导
笔者以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识到,教师应具有适时及适宜的教学引导,而应注重启示性及灵活性的指导,例如在讲授《草地夜行》最后一段中,其文字隽永含情,韵味悠长,同时此段为课文重点内容,学生所提出问题,文中起先描写红军小战士行军时的疲惫,行路时步履沉重,其后小战士未进食也未休息,如何会向前“迈开大步”而行呢?因为缺乏对课文前后呼应的内容的连贯性的认真思考,由此产生了此疑问,经过我的指导,告知学生应注重文章前后的连贯性,并告知学生去寻求答案,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学生对此疑问立即释然,其后教师作总结陈词,让学生能够深入认知,如此的指导,正是有着点石成金的作用。同时让我深入领悟到,教师的灵活指导既能让学生思路得到极大的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生动的主体,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从何而来?其源自于学生的研究,是学生的口述、思考、写作的实践,在语文教学当中,积极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实际显现。
(一)主动促进自觉研究
学习作为一个以个人的参与性为重要内容的认知活动,倘无学生主体来参与其中,教学则难有所成,应导入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由于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化也在学生之间存在并显现,学生在自我学习的方式中,会应对着相同的问题产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形成多样化的结果,如同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是没有一种统一的标准化结果的。而学生所应用的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能够提供给学生较多的交流沟通以及研究学习的时间,在学生相互促进的共同讨论中,来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必须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流程,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合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勇于想象、勇于实作、勇于表述的创新意识,我个人在引入实践活动于课堂教学中已做到了“只争朝夕”的充分应用。以写出简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课文的后续续写,从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绘画体现或演出课文戏剧,从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再到撰写调研报告,从写作板报并进行内容讲述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应将推行创新型教育,具备创新发展的能力。我们应该将创新教育置于教学当中战略发展的高度,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思想与行为。在课堂教学当中持续性的探索与发现,认真创设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最大化的发掘全部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整体性的素质提升。
作者:刘海明 单位:甘肃省榆中县文成小学
第三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摘要:进行创新教育探索,构建民主、自由、和谐、互助的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主动探索知识是我们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并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培育完整的人格。本文对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希望能够达到创新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民主课堂;发散思维
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育是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教育,是不断推陈出新的教育,是能够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创新是教育不变的主题,社会面临着很多问题,教育也在面临着如何去适应社会的诸多问题,只有破除旧的思想和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情况,教育创新要深入各门学科中去,语文教学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笔者有以下几点体悟:
一、引起兴趣,打开创新之门
教学成功的开端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探求新知上去,把获得知识当成自己的真正追求。只有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这之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在说探求知识必需要从兴趣出发,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失去进一步探索学习的热情,心理上不能主动去接受这些知识,感知生理器官没有主动打开,没有调动全身的精神去学习,还谈什么创新?相反,如果可以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己想要主动去求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主观意识上调动自己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打开创新思维之门。
二、重视认知规律,创新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学思维,以教师为课堂主导,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关注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个体,普遍实行填鸭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尽力听。课堂讲解模式固定不变,一般都是由文章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五部分组成。这些分析模块固化了学生思想,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考空间,不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到处都是教师的说教,学生的活动很少,思考很少,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创新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气氛好,学生就会主动参与,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导致教师没有心思去教,学生没有兴趣去学,课堂僵化、呆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改变自己的“中心情况”、“权威形象”,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讲台”应该设在学生中间,每位同学都是学习的探索者、讲授者。课堂当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更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空间。在课堂中,同学们都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敢于质疑、努力探究,共同推动课程的进展,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气氛,适时引导课程的进行,使学生深入到探索中去,乐在其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未知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要认真探究,乐于发问、善于发问,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这样的动机才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巧妙设计问题,提问的问题目的性要明确,不能随心所欲,什么问题都拿来提问,没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不能引起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索欲望的问题尽量不要提,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发挥主动性去解决自己未知领域的问题。学生只有存疑,才会有进步的动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绪,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去全副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计提问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思考的学习天地中来,让学生敢问、想问,最后达到善问,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3、夯实基础知识,铺就创新之路
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为积淀,缺乏相关的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创新的举动,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无数前人的历史已经明示,只有努力达到知识的量变才有可能引发知识的质变,才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创新,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量和质都会对创新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夯实基础,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才可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活动,而且,理解的越深入越透彻越有可能进行创新。创新的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并不是理解了旧知识就会产生创新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对旧知识进行创新型的应用,才会有创新的产生
三、多角度思维,提供创新源泉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众多优美的篇章,聆听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学习这些文章让我们在感官上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学习这些文章,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收获更多的知识,结构、语言、节奏让我们了解美的更多涵义,欣赏这些文笔和意境都非常突出的课文,会让学生的身心和情趣都得到升华。学生的思维触觉有一个崭新的提升,能够从更高、更新的角度去体会思想,认识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关于发现规律,努力探索新的讲授方式,结合课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解读课文时从多角度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并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用文章的积极精神去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思考问题。创新是新时代不变的话题,初中语文教育在对学生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如何创新也是语文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的教学要活起来,把教育引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只有用创新来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作者:李红英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闫各庄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
创新是新时代的代名词,每个行业都在推行创新,当然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它并不要求学生给出中规中矩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所以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语文更好的发挥作用,才能给语文带来发展。除此之外,语文教学对创新教育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语文教的是母语,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平时交际所必须的,它能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从而让我们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少了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将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到一起就变得很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教学观念创新
只有老师有了创新的观念,学生才会有可能接受到创新教育,学生也才有可能自己主动去创新。新课改以前,学生们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这对语文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语文并不是让我们来进行考试的,它是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等等。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并没有特别理论化的知识,课本中节选的课文都是有一定意义的,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也就给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注重启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们学到做人的道理。老师只有放弃以前的僵化思想,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培养出有创新力的学生。
二、教学方法创新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发现了语文的奥秘他们才会对语文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同学们的爱好,让同学们爱上这门课。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主动学习的前提,而只有学习了知识,学生才有能力去创新,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学生还要有不服输的精神,还要坚持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局限在书本中,老师可以多让学生听一些有意义的讲座,多参加一些知识竞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会让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提高自己,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因此多媒体教学就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来说书是新鲜的,而且它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因为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展现很多以前不能展现的东西,包括带有色彩的图画,奇妙的曲线,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等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去学习,这样也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可以实时更新知识,学生们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消息和知识,这对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极为有利的,他们有可能会对现下的某个东西感兴趣,就会自己去研究它,这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环节创新
老师是为学生解答疑惑的,但是如果老师只按自己的标准而不接受学生的建议,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就都是有限的,而且是老师强行灌入的,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因此,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想象,而且不能一味的否定学生,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只去找老师要固定答案。老师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怕错,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但是如果大家都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去讨论,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课文分段落一样,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方法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分段落方法,有可能是总分结构,也有可能是总分总结构,这主要看个人理解,老师不能觉得必须按照自己的那种分法,要听听学生分段的原因,并注意要尽量肯定学生的看法,这样学生才会有思考的动力,也才能开拓自己的思维。
五、教学主体创新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完全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且老师很容易形成自己说的话就是权威的思想,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就不能活学活用,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新课改就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最大的自主性。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学生只有自己去感受它,去了解它,才能发现文章中的魅力,也才能发现问题,也才能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这时学生就不是在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而是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提供帮助,这样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他们也就更愿意去学习,而且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年年纪,他们可能会发现很多老师发现不了的东西,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初中是学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初中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初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的培养。创新教育在中国的实行程度还不是很大,主要是有些老师还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要让创新教育在中国快速、有效的发展,还需要老师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作者:路文清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践行
创新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教育规模扩大、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创新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创新教育将给语文带来新的活力。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改的步伐一直未停止过,其教学理念对推动当前教育事业起到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灵活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人的一生中,伴随其成长的将会是其思考方式和探索精神,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栋梁之才,创新教育必不可少。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学生为主体才是当前和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摆脱过去条条框框和墨守成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活力迸发
1.创新教育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的方式有千万种,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灌输枯燥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把控和调动,那么学习知识将会成为一件负累。当然初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把握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科学教育也会事半功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大胆自由地探索。
2.创新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法,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学习
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格完善、独具特色的人,因材施教是培养个性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个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个性的人思维通常比较活跃,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因材施教是为了有针对性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无限潜能。让差生在思考过程中慢慢学会解决简单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比学习知识本身更加重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树立良好学习心态并由知识的接受者转为探索者才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过高或者过低,避免学生松懈或者遭受打击。创新教育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拓展开来,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一味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上。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作为初中语文任课老师掌握课程节奏,多给学生一些引导和激励,多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会因此渐渐学会主动学习,也感受到探索带来的愉悦和刺激,学生更加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3.创新教育归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创新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获取高分,创新离不开思考。教师设置课堂情景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各种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重点阅读篇章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将课内经典文章与课外文章拓展相结合,在掌握扎实的阅读技巧上有意识地拓展思维和增长见识。而语文创新性型阅读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点主要是为学生制定计划,让学生不断获取新鲜的课外知识。第二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阅读方法有许多,包括背诵、默读、重点提炼等等,多种形式穿插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第三点,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阅读,并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深化阅读。最后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阅读之后的总结与反馈,只读书而不加以总结的话,阅读质量便会大大降低,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实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师要为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条
件学生的观点可谓是千奇百怪,天真无邪,枯燥的教学知识不应该将学生的观点直接抹杀掉。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现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看待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倘若用标准答案去禁锢学生的天马行空,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路人而并非决策者,强行指挥和逼迫学生接收看似正确的观点实则是打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敢于表达观点取决于教师,有的教师喜欢批评和否定积极者的看法,于是另一些相对被动的学习者将会变得更加被动,到最后直接不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他们不敢或者不乐于提出不同于老师的观点,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在压抑的教学环境中创新思维受到严重抑制。多鼓励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实则为创新教育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学生受到打击和产生羞愧感是创新教育的必修课。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健康心态,让学生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并敢于追求真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创新教学,未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系统知识的梳理,这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推理思维的培养,这是快速形成创新的途径。创新的火花有时候来源于人的直觉,不论它是否严谨都具有重要价值。新世纪的教育不仅是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多的是需要在理念的指导下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从而为我国发展大业输送优质人才。
作者:王艳艳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马坊中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用分析
摘要:在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聚焦在创新教育上,从小学阶段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全面贯彻创新的思想。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提高学习技能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辟创新教育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用
创新是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创造更多新型事物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重视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1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是体现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包括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以及正确三观的树立等。传统的教学目标重在考核学生的能力、技巧的掌握程度,容易忽视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和满足,因此创新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塑造和个性发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中《柳树醒了》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醒、雷”等生僻单词的认知,更要关注他们在这篇文章中收获的情感体验,包括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感知以及感悟春天的美丽,展开想象的翅膀发现春天里面事物的变化和蜕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涉及最多的教学内容,但是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教材内容大多比较单一,并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统一化模式,要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日常学生中学习到更多的课外延伸的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平平搭积木》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僻单词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完成整篇文章的教学,如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平平正在搭积木,奶奶看见了”,读到这儿,我们可以稍微停顿一会儿,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那么请你们一定要竖起耳朵听清楚咯!”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对于我们接下来要传授的内容自然是充满了好奇,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和听课的效率。
3教学方式的创新
单调、古板的口传式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的课堂充满了枯燥乏味,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实现师生高效互动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创新的教学方式包括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等,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参与性,有效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需要在前一节课程结束的时候向学生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利用周末的时间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然后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鼓励学生勇敢的上台讲述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有一位学生的讲述令我印象比较深刻,下面是该学生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我回家跟爸爸妈妈讲了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但是我的爸爸妈妈却说,孩子,你每天都会陪隔壁的老奶奶聊天,帮助她做家务,这就是在给予别人快乐,你不需要特意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你只要将这份善意变成生活的习惯,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你每天不都是这样过的吗?后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他确实是每天都会陪他家隔壁的老人聊天、做家务,这个孩子的事情不仅成为我教育其他学生的案例,也成为我们班级精神的支撑。我觉得通过情境形式的教学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更多美好的品质,也是激励其他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不会停止教学方式创新的脚步,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会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像上述文中的孩子一样,将给予变成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将帮助别人变成生活中的习惯。
4教学评价的创新
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不仅是家长关注的部分,也是我们需要谨慎处理的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因为教学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形成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因此我们不会片面的进行评价,而是结合更多的途径采取全面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家长对孩子的客观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综合各方面的评价,采取比例制度,最后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又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状态。小结:创新教育理念实时新时代教育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不仅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将创新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罗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创新教育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6,17:130.
[2]丁文俊.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有效落实[J].时代教育,2016,14:207.
作者:于万清 单位:沂南县独树中心小学
第七篇: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的独立发展,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以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问题;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将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进步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优秀的创新素质才能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竞争;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智商和情商,通过创新教育的培养,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观念落后,指导方向有误
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观念比较落后,对学生创新教育指导方向不正确。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课本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好奇心的呵护、想象力的培养、求新求异思维的赞赏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稍纵即逝。如果教师能更积极地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养成,能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才会有克服困难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更具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创新这条道路上有更多收获。
(二)创新教育方法陈旧
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陈旧:教师关注自身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注重“填鸭式”教学,忽视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由老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教学信息,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互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课外实践;重说教,轻学生体验。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三、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应对问题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创新观念,调整指导方向
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个人修养,树立正确先进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决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新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鼓励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帮助学生能够大胆探索,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二)调整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创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珍惜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氛围中,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教学中,运用“同中求异”法,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语言、结构、题材、立意,让学生自己感受体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就有了求知欲。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才有可能引领他们发掘知识的宝藏。学生的质疑设问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设问。
(三)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延伸。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枯燥的语言远没有实际的生活精彩。
四、结语
创新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让我们且行且思,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2]黄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4).
作者:张晓鸥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