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能力培养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能力培养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能力培养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土建类核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培养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发展需求,从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加强信息化改革、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建多维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究,旨在形成以实践性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项目管理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改革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势,同时,具备专业技术素养和管理职能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行业及企业青睐[1]。工程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以工程人才为目的的工程教育也需要具有实践性[2]。在现代建筑业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筑类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

1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定位及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领域的必修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发展性与实践性都相对较强的学科,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技术、组织的建立、流水施工计划与网络计划技术等施工组织设计相关内容等。工程管理知识技能是保证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成本三大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并且将贯穿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的全寿命周期阶段,这些过程不仅要考虑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合理性,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基于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同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2课程教学现状

2.1课程综合性较强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提纲挈领的综合性课程,与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施工与材料、建筑工程计价等建筑工程类课程内容存在局部交叉、内容重复的问题,导致该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更多偏向施工组织设计的部分,而忽略了全过程工程管理的系统性。知识点被分割到不同专业课程,各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计,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无法接触到全面的工程管理案例分析实践训练,也违反了管理学科自身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2.2教学实践性较弱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除了关注项目的具体工程技术或施工难点问题,还要掌握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各技术和管理类应用问题。常规实践教学多采用课内案例分析,缺少真正的实操环境和对应的操作,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需求与岗位需求存在距离。例如,网络计划的编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其教学理论及教材中的计算过程显得枯燥与烦琐,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时间、质量、成本三大要素之间互相平衡与制约的关系,无法结合起来系统认识工程全局。

2.3创新能力培养缺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教师通过PPT、图片演示等开展讲授,虽然直观形象,但是容易出现信息量过大、教学速度过快等情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只能遵循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学习,影响了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现有的项目管理课程注重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的学习,并未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然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所包含的科学方法、技术和工具十分适合被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对此,教师有必要在教材选用、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学生互动参与等方面进行完善,从案例分析、策划报告多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调研、风险的分析、规范的项目策划书的撰写,在实践中加强创业教育[3]。

3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丰富教学内容

在项目全过程建设阶段中,涉及众多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而在一门课的有限时间内囊括所有的理论知识是较困难的。就专业能力而言,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熟知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形式、项目经理部的构建及运作。(2)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3)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4)工程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能力。(5)具有对工程项目进行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能力。(6)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7)工程项目收尾能力。根据对相关企业走访调查可知,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除了要具备施工组织技术类知识,还要具备成本管理、质量控制、沟通协调、风险控制等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能力。若要实现学生掌握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职业能力,课程涵盖内容应覆盖技术、经济、管理及法律等学科,同时贯穿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现有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更侧重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而关于项目策划、项目运营等内容相对简化,这种课程体系的视角与定位不具有全过程性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性,使得学生接触决策阶段与运营阶段的知识较少。课程实践环节应制定以实践性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以培养企业一线管理工作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实际岗位要求,以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梳理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教学情境。在构建课程内容和选取知识模块时,遵循项目周期规律和建设程序的客观要求,把重点放在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监理、后评估等全过程的管理组织上,旨在形成一个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方案策划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运营与收尾四大阶段包含的全生命周期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实现所有知识模块的有机联合和转化(见图1)。教学方法上,通过引入同一工程案例的不同建设阶段,对应不同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管理类课程模块,按照能力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依次规划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核心能力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核心专业课课程设计与情境模拟。同时,考虑到该课程综合性较强,为兼顾其他前序及平行专业课程的授课情况,在讲授相关知识时以综合理论应用性为主,减少基础理论的讲解。

3.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化教学

以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为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其中实践环节为课程理论知识全部结束后,给定一套模拟项目资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现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全真模拟实训场景,实现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就开展对应实践任务的模式。比如,在项目经理部的知识模块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为每组学生创设模拟工作情境,并使学生面临具体实际问题。一个项目组就是一个公司,学生在项目组中通过扮演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监部门等不同角色,完成共同的模块任务,而每个项目组的给定情境又不尽相同。在角色创建的基础上,后续课程模块中,同样围绕进度计划编制、合同管理、资源管理与控制、质量与成本管理等核心模块边学习、边练习、边实践,体验企业经营运作发展的全过程。此时,不同的项目小组要掌握不同学习情境,小组模拟情境细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室内外装修工程等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同的学生角色也要掌握不同的职务任务,如在质量管理部分,作为建设单位角色的学生和作为施工单位角色的学生,所面临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质量检测手段和流程控制等内容就需要区别对待。由此,课程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复制讲解,学生也不能简单地模范其他小组,而是立足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所必须的动态知识训练。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成为项目的总顾问,学生在各自小组里担任不同的职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遵循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借鉴企业组织机构、岗位职责、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等运用分组轮换的方式进行角色模拟,并建立相应角色模拟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确全过程咨询模式下的职业体系,熟悉岗位职责,认识到在三大目标控制之下的资源调配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深刻理解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提升自身管理素质。项目化课程教学突出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和“执业素质”的养成,真正体现实践教学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适应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各组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给出解决方式。学生可以站在自己扮演的岗位上,对问题给出不同角度的理解。根据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与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完善归纳,将技术问题升华到理论层面,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思考,使接受知识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3.3利用信息化改革加强实践运用

目前,大多专业课程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如建筑设计类课程可以通过实训周的画图来锻炼设计能力,施工类课程通过CAD软件加强施工图绘制能力,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比较欠缺。对此,有必要在改革过程中引入MicrosoftProject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其使用项目管理的概念,通过任务分解结构技术(WBS)、绘制甘特图、关键路径法(CPM),与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教师提供项目背景、给定资源及目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解、联系绘制网络图等过程,分析数据的变化,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遵循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进行项目管理,能够通过软件有效地进行工作规划与跟踪,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4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模拟实战

高等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而基于真实或虚拟工程创业背景的项目式创业训练是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合理方式。鉴于此,在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模拟实践,以实际的项目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加入项目—发现问题—学习对应理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技能—项目完成效果评价”的方式,可以弄清楚这门课讲了什么、讲这些有什么价值,并获得与工程项目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将项目管理知识应用于各类项目活动的实践创新能力。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所包含的科学方法、技术和工具十分适合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在教材选用、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学生互动参与等方面进行完善,从教学形式、案例分析及课程报告多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调研、风险的分析、规范的项目策划书的撰写,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接轨。在此基础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不再以传统的单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为主,而是加入项目管理技术相关的实训练习。具体做法:在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中,除最后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以外,还加入自选项目,如以婚礼项目策划或旅游项目策划等趣味生活化项目为背景。秉持“万事皆项目”的管理理念,让学生模拟成立公司,以项目经理的身份,运用所学过的项目管理知识来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范围及项目干系人确定、建立团队与责任矩阵、立项与策划、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步骤,并在实战中总结对应的知识点,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婚礼项目或旅游项目策划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3.5创建多维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时,在考核形式方面,不再以单纯的期末卷面分数作为最后成绩,而是加入过程考核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除了考核课程设计核心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将课堂情境模拟中的讨论记录和自选项目策划书的编制能力也纳入评价标准。在考核角度方面,课程中的小组讨论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作为平时成绩,既可避免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滥竽充数,也可由此激发学生的信心,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要从教学主导者的身份转变为项目合作者和引导者,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并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

4结束语

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提出根据实际项目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遵循以实践性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项目管理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模式和实践方案的不断改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如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协调。(2)建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建筑工程管理等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实践学习中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3)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专注于创新及动手能力的培养。(4)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策划书撰写等环节,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伟,仲景冰,孙峻.复合型与实践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89-92.

[2]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9-25.

[3]盛晓娟,蔡星.基于研究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项目管理》课程设计[J].经贸实践,2018(13):338+340.

作者:张琰 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